重生之战神吕布 第1078节

即使对战吕布不能取胜,董武可以前往西域诸国避难,这些年来,董武与西域一些国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陈应身死之后,场内跟随而来的护卫渐渐的放弃了抵抗。

原本用来宴饮的大厅,成为了战场,战死之人随处可见。

而后董武说服城内的世家之后,接管城内的兵权,都尉,原本就是负责军中的事情的,然而陈应在的时候,在军中有着太大的影响力,以至于董武难以太多的影响到军中的将领,而今手中的权力,让董武很满足。

太守的位置暂时出现了空缺,却是在等着朝廷的任命,而赵录暂时领敦煌的太守,这不过是走一个形式罢了,汉室在这种时候岂会影响得到敦煌的局势变化,再说此时的天下有着两个汉室,听从哪一个的命令都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

陈应的身死,在城内引起的动荡可想而知,无论陈应是否决定投靠吕布,都不能否认陈应这些年来为敦煌做出的贡献,而董武将其杀死之后,却是在众人面前说陈应的罪状,董武为了让城内的官员痛恨陈应的目的他们很清楚。

城内暂时恢复了平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太守陈应的身死,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太大的冲击,陈应虽然为他们提供了一片安稳的治地,然而并没有达到让百姓感恩戴德的地步。

城内的飞鹰士兵得到消息之后,急忙将消息传递到军中,陈应前往董家赴宴,他们不可能从中阻拦,而董武在家中布置了重兵,死士只是董家的第一种手段而已,军中的士卒也有不少听从董武的命令。

纵然是飞鹰士兵实力强悍,在这等情况下也是难以将陈应救出来的,再说他们已经在暗中提醒过陈应了,谁知道陈应如此的自大,还是义无反顾的前往董家赴宴。

此时吕布麾下的大军距离敦煌不过有三日的路程,得知陈应身死的消息之后,眉头紧皱,陈应乃是敦煌稳定至关重要的人物,且陈应对于西域诸国是排斥的,不会在这种时候向西域诸国寻求援兵,这才是吕布最想看到的,西域诸国,狼子野心,一旦进入敦煌之后,想要将他们赶出去,就有些困难了,而吕布以后打算让战事在西域诸国进行,即便破坏,破坏的也是西域诸国。

陈应的身死,虽然让吕布感到惋惜,回头想想,却是对陈应的自大有些无奈,郭嘉提醒过了他,吕布也曾提醒,没想到陈应还是没有太多的防范,吕布甚至怀疑陈应这些年是如何镇守敦煌的,连这点手段都难以识破,这等人物,终究是难以在乱世之中坚持下去。

第1703章 玉门关

一个人无论手中的实力有多么的强横,千万不要自大,说不定以往在你眼中不值一提的人,会成为致命的存在,从陈应的身上,吕布学到了这些东西。

无论陈应是否身死,敦煌是必须要占据的,而今敦煌已经成为了凉州比较重要的郡,而且敦煌的百姓在数量上,不是张掖、酒泉能够比拟的,得到敦煌,不仅能够掌控进入西域诸国的道路,还能够壮大自身的实力,吕布没有理由会放弃。

“主公,陈应若是身死,想要占据敦煌,恐怕要费上一番功夫了。”郭嘉道。

吕布点了点头道:“最让本侯担忧的是玉门关,若是董武向西域诸国寻求援兵的话,则玉门关就危险了。”

“董武毕竟是汉人,不到不得已的时候,不会轻易的这般做吧。”庞统道。

“从董武的行径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之人,若是在敦煌兵败之后,他会如何选择,坐以待毙还是寻求援兵,既然他知道陈应已经投靠了本王,而后将陈应杀死,就已经做好了与本王决裂的准备。”吕布道。

“以属下之见,可派遣精锐士卒,赶往玉门关,只要将玉门关控制在主公的手中,则董武等人就是瓮中之鳖。”李儒缓缓道。

“文优之言是也,玉门关不容有失,张,你率领三千士卒,连夜赶往玉门关,最好能够说服关内的守将。”吕布道:“玉门关的守将乃是陈应一手提拔,有很大的可能劝说成功。”

“喏。”张抱拳道,吕布的最后一句话分明是在告诉他,这就是送功劳的,身为武将,没有嫌弃功劳多的。

“主公,敦煌虽说称不上城高池深,然而城内的守军却是有着八千人,非是急切之间能够攻破的,不若主公派遣麾下的将领,将敦煌其余诸县先行掌控到手中,让敦煌成为一座孤城,如此一来城内的守军得知之后必然人心惶惶,面对主公大军之后,难以有高昂的斗志。”庞统道。

吕布稍作深思,便答应了下来,即便是担忧敦煌的形势,目前想要将敦煌从董武的手中夺取过来却是有些困难,董武在敦煌多年,是有着一定能耐之人的,不然陈应也不会死在董武的手中,而将敦煌的诸县控制在手中之后,情况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变。

当敦煌其余各县在董武的掌控之下的时候,会让城内的守军有一种安心的感觉,然而当这些城池落到了敌人的手中之后,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就截然不同了

敦煌成为一座孤城的时候,城内的守军还会有如今这般高昂的斗志吗,除非是绝对忠诚董武的将士,不然的话,都要考虑自身的安危,包括城内的世家也是如此。

世家畏惧吕布,然而在真正的生死面前,他们往往没有更多的选择,当双方的实力对比差距太大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这般抉择,就如同冀州的世家向吕布屈服一般,非是他们甘心这般做,而是不这样选择的话,他们就会有性命上的危险。

世家的实力强横,他们对于自身的性命还是比较看重的。

赵云率领三千大军,来到敦煌之后,直接在城外安营扎寨,城内有着八千守军,他要做的就是防备的同时打探敦煌的消息,为大军到来之后攻打敦煌做准备。

城外只有三千敌军,让董武有了想法,他是军中的都尉,然而之前敦煌有着陈应在,让他在军中不具有太大的威名,如今机会却是来了,他执掌大军不久,若是能够在对战吕布麾下大军的时候取得胜利的话,必然能够提升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一些对陈应仍旧有着想法的将领自然会投向自己。

董武自认为还是有着一些武艺的,在谋略上也不差,击败赵云的话,收到的好处将会是巨大的,这等诱惑面前,董武决定拼上一把。

不过这件事情,董武还是决定和赵录商谈一番,毕竟此时赵录是敦煌太守。

赵录听完董武的话语之后,沉默良久道:“董将军,你可知道,当初陈应为何转而投靠晋王,而不是凭借城内的兵力与晋王对抗。”

“是何原因?”董武不由问道,陈应在的时候,在城内的影响力自然不是此时的董武能够比拟的,那个时候,只需要陈应的一道命令,就能让城内的将士跟随陈应奋战到底。

“非是陈应不想对抗晋王,而是晋王麾下的大军实力太过于强悍,不然的话,晋王何以能够将强悍的羌人大军击败。”赵录道。

董武闻言眉头微皱道:“就算是晋王帐下的大军实力强盛,敦煌大军的实力也不弱吧,再说城外的敌军只有三千人,若是能够将这三千人击溃的话,必然能够让晋王震动,而我军士气高涨下,守住敦煌,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赵录道:“董将军量力而行吧,如今城内的世家的性命,可都是在董将军的手中掌控,兵败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想必董将军是知道的。”

言毕,赵录告辞离去,而今他虽然是敦煌名义上的太守,然而城内的权力却是掌控在了董武的手中,兵权对于此时的敦煌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董武思虑良久之后,还是决定拼搏一把,若是成功的话,能够给董武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他难以抵挡这般诱惑。

击败汉军的先锋大军,更是让董武有了更多的期盼。

斥候传来城外先锋大军的消息之后,让董武紧紧提起的心轻松不少,从斥候探查的消息看,城外的敌军在防备上并不是很严密,甚至有些松懈,虽然其中有着数百名骑兵,在敦煌城内有着千名骑兵,凭借千名骑兵足以纠缠住这些骑兵,而后大军冲杀,击败赵云岂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不过董武不打算这么多,既然敌人处于这等劣势上,若是能够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的话,对于城内的影响必然更大。

第1704章 袭营

于是董武再一次找到了赵录,不管怎么说,赵录所在的赵家是城内举足轻重的世家,且赵录本人颇有谋略,若是有赵录的帮助的话,董武才有更大的底气。

再次见到董武,赵录有些惊讶,自从董武掌管城内的兵权之后,对于其他世家,没有了以往的热切,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人的地位得到提升之后,肯定会更加注重威仪。

两人商谈一番之后,赵录道:“董将军务必要小心谨慎。”

“赵太守放心,本将军定然能够旗开得胜,即便是对战汉军失败之后,我军大可前往西域诸国寻求援兵,抵御晋王的兵马。”董武道。

赵录眉头紧皱,显然是对于西域诸国有些不满“董将军,非是到了必要的时候,不要去寻求西域诸国的帮助,这些国家都是有着野心的,一旦他们进入玉门关之后,再想让他们听从命令就困难了。”

董武点头答应了下来,心中则是有些不以为然,赵录的话语虽然客气,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与陈应是一样的。

董武与西域诸国打交道的次数不少,在他的印象里,这些人还是很好说话的,尤其是一些国家的国王,对于董家之人是极为客气的,这种情况极大的满足了董武的自尊心。

安营扎寨之后,赵云却是率领五百名骑兵,前往城外打探情况,作为先锋大军,就是要尽可能多的为大军提供敌军的消息,敦煌的钱情况不明,董武执掌城池之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守军的情况不能及时的传递到军中的话,对于以后的交战是极为不利的。

城上守军给赵云的感觉就是有些松懈,三千大军的到来,显然灭有刺激到城内的守军,或许在他们看来,三千敌军不过如此,毕竟城内可是有着八千人。

“敌军的骑兵来了。”城上一名士兵大喊道。

将领呵斥道:“惊慌什么,敌军的骑兵难道还能冲上城头不成。”

董武得到消息之后,不敢怠慢,连带着赵录也一并来到了城上。

首节上一节1078/185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