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775节

“还有。”司马徽再补充道:“单单是这样,恐怕还不够,因此,我们得要调动起百姓的反战意识。这个,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展这一步工作了。也就是说,让百姓发出呼声,要和平解决我们这两个朝廷之间的事。最好,可以发动一些百姓,以及民间的文人名士,联名上书,写血书,百万人签字的反战血书,直接送到新汉朝洛阳朝廷,并且也可以派出我们的细作,在新汉朝的境内各处大肆宣扬我们的反战立场。想想,如果把这些都搞起来,让天下百姓都有一种共识,就是不要战争,允许我们两个朝廷共存。民意如此,到时候,刘易还敢拂逆民意,向我们发起进功吗?”

“妙!妙!妙!”

曹操听完后,心情大爽。不只是曹操,议事大厅当中的一众文武,也都人人面现喜色。

毕竟新汉朝现在的威势实在是太盛了,哪怕是自持武功的夏侯兄弟,徐晃、张合等等大将,他们都对于与新汉军交战心有戚戚的。尤其是关羽、张飞都归顺了新汉朝之后,与此两将交手多次的一众曹将,他们都不敢言勇。

这个说起来倒还真的不假,曹操的众将,对关羽、张飞的熟悉,要比新汉朝原来的一众大将更加熟悉,也更加清楚此两将的厉害。本来刘易就比吕布更强一筹,还有赵云、典韦、许褚、黄忠等等威名震天下的大将。曹操帐下的这些大将,还真的不敢说一定能胜得了新汉军。

所以,能暂时不打,就最好不打。反正,他们现在,无力攻打新汉朝,那么,能够保持现状。那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情。

“水镜先生果然满腹经纶,智计高绝,我等还在苦苦思量要如何抗击新汉军的大军之时,先生却早有了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良策。曹某受教了。”曹操的态度已经很明确。是决定要采纳司马徽的这个计略了。

“唉,不瞒丞相说,此计在老夫眼里,只不过是下下策罢了。此计,也仅仅只能让丞相跟新汉朝平分天下。却不能让丞相最终统一天下。如果丞相早听老夫之言,趁新汉军要应付塞外数万百异族的进攻之时,还加上汉中张鲁、益州刘璋的牵制。丞相早便已经攻下了洛阳,灭了新汉朝。到时候,哪怕那些异族人杀入我们汉境,但丞相却可以出动王者之师,再灭了那些异族人。如此天下可定,可惜……”

司马徽一副顿足惜叹的样子。

曹操默然,他知道司马徽是对自己早前没有采纳他的进策而有些不满。不过现在,既然采纳了司马徽的这个计策。曹操自然得要信重司马徽,装出一脸苦涩的向司马徽解释道:“水镜先生,非是曹某不早听先生之策,只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其实,曹某也是不得已才没有依先生之言早早起兵攻击新汉朝。皆因,曹某早前与袁绍大战,虽然打败了袁绍,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要不然。曹某又岂会不再接灭了袁绍夺取其冀州?又岂用眼看着让新汉朝夺取了冀州?曹某白白的为刘易做了嫁衣裳?”

曹操也一脸叹惜的继续道:“接下来,老夫不甘心坐看新汉朝坐大,与刘表联手抗击新汉军,发兵欲从刘表的手上夺过荆州。结果,我军却接连遭到了新汉军的袭击,又折损甚众。跟着发军攻打洛阳,却被新汉朝用诱兵之计,将曹某大军引入虎牢关,又遭到新汉军的伏击。曹某也几乎被困虎牢关。这几场大仗打下来,曹某的军马一下子折损近半,所以,实在无力再向新汉朝发兵。”

“罢了罢了,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再说无益,老夫只是可惜,这天下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原本,老夫夜观天象,紫微帝星入主中原,本以成一统天下之势,只是,代表洛阳朝廷的天狼星在暗弱之后,又突放光芒,与紫微帝星成了对持之势。恰好,是在新汉军灭了乌桓异族之时,可见,这个战机一纵即逝,如不及时把握,也就只能接受现在的这个结果了。”司马徽摆着手,一脸高深莫测的道。

“唉,那么如此,以后得要倚重先生为曹某筹谋如何灭了新汉朝的后续计划了。请先生万莫推辞,曹某马上奏请献帝,册封司马先生为太傅,如何?”曹操现在只想安稳住水镜先生,好让他继续为自己筹谋。

“太傅?呵呵,那就不必了,老夫本来就是闲云野鹤一个,这次之事完了后,老夫便回归山林了。”司马徽大有隐士之风的婉拒道。

“什么?水镜先生便要归隐了?不行,如此的话,万一计划出了什么的差错那又将如何呢?到时候,曹某又如何再找得到先生你呢?”曹操闻言不由一急。

“丞相不用急,其实计策已经告诉你了,如何实施,相信不用老夫来执行了,丞相帐下能人无数,肯定可以做得好这些工作。如果实在有难以决断之事……嗯,老夫本家有一个侄子,年方十五、六岁,却天姿聪颖,又勤奋好学,伶俐过人,如此年纪,却天文地理都有所涉及,只可惜,他却又天性好动,静不下心来跟夫老修行,最近却又对兵法及为政感兴趣。老夫想,孟德你亦是兵法大家,便想干脆让他追随在丞相身边,跟丞相学习算了。到时候,如若有什么事要找老夫,便可让他代为通知便可。只要丞相有命,老夫必定前来。”

“哦?水镜先生的子侄?”

“他叫司马懿,说起来,可能丞相也都见过其父。其父便是京兆尹司马防司马建公。”

“哦?司马建公?略有耳闻,以前曾跟吾父同朝为官,只是,曹某并没与建公君谋面,没想,竟然与司马先生有亲族关系?”

“呵呵,只是司马远房族人而已,老夫少年离家游学,与本家已经极少联系了,如若丞相没有意见,此事便如此说了。老夫另外还有要事要去处理,不久便会离开许昌,择日老夫带司马懿来给丞相相看,若满意就留下,不满意就算了。”

“呵呵,水镜先生所荐之人,必有过人之处,曹某又岂用再看,水镜先生只顾让其前来便是了。”

“那如此就多谢了,如此也算了却老夫的一个心愿,还了司马本家的一个人情,以后,跟司马家也就没有太大关系了。老夫也就可以潜心修行,不用再理会这些俗事。”

“水镜先生真乃高人也。”曹操看司马徽不似作假的样子,反而更加深信司马徽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高人。

……

司马徽向曹操告辞离开议事大厅,给满堂的文武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倒真的让不少要对司马徽佩服万分。为曹操筹谋了计略,却什么好处都不要就走了,连太傅之名都想都不想就拒绝了,试问他们在座的谁能做得到?

接下来就好办了,有了司马徽的计略,曹操与一众文武就只需要完善一下这个计略的细节部份,具体到由谁去执行哪一个步骤。

在这期间,程昱与荀攸的心思是最为复杂的,因为,他们现在也搞不明白,如果按司马徽的这个计划去实行,万一真的计划成功,到时候大汉名为统一,实际是一分为二,如此的结果,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他们现在也很难判断。

只不过,这个计划就一定能行得通吗?刘易能答应吗?

这个,还真的不好说。(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五章 提前暴露的问题

新汉朝,刘易也没有时间再与家中的女人风花雪月,恣意缠绵了。

各地的文臣军将,已经陆续返回洛阳。

一时间,洛阳将星云集。因为暂时还没有听到刘易召他们上朝,所以,洛阳城内的各座将军府,一时热闹喧哗,登门拜访的人笼络不绝。

新汉朝宣布出兵统一天下以来,洛阳虽然地处后方,可是,一直都是绷紧着神经,每一个人,都为了这一场收复天下的战争而像上了发条一般的转着,没有一刻的清闲。如今,统一天下大势的态势已成,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天下太平的希望,胜利在望的感觉,让全民都热情兴奋。

这些天,洒肆青楼的生意特别好,不少人都有点开始放纵了起来。

各军一些随他们主将返回洛阳的将士,他们也放得很开,恣意玩乐。

倒是城卫军,他们却难以清闲了。在战时,新汉军各军的将士互相配合无间,全都能够安分守己,没有人敢违反军规。但现在,一旦放松下来,喝酒闹事的情况就没有停止过。

各军的一些将士,他们互相吹嘘他们在这一场战争当中打得是如何的艰苦,又是立了多大的功劳。第一军的系统的将士互相吹牛,有时候,一言不合,争吵不休之时,打打架是常有的事。

一时间,城卫军的士兵,他们为了处理各军闹事的将士真的弄得有点头痛。

有些事,莫说是现在了,哪怕是后世,那个民众文化更为开明,民智更为开化的年代,都还有着许许多多种族攻击、地域攻击的事。每一支军队之间的竞争,哪怕是一支军队当中的同一个团队、连队,连队中的班排之间的竞争,都是没有停止过的。

现在嘛,汉人与那些归顺了新汉朝的小数民族之间的争吵斗殴。以及,各个军将之间的军士互相的争斗。原洛阳地区的新汉军将士,后来最先成立了由流浪人口所随成的新汉军将士,并州方面的将士。幽、冀州、荆州等等,不同地域之间的将士。

如果是在战场上,还有战争期间,互相倒没有太多这方面的争吵,现在。一清闲了下来,反倒是诸多事干了。

每天宿醒街头的新汉军将士越来越多,事情似乎有越闹越烈的趋势。

刘易这个时候,面沉如水,高座在朝堂龙座之上,双目不怒自威的目视前方。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以及所有被刘易召回来的大将,都赫然在列。

洛阳城内所发生的种种情况,原本是刘易没有想到的。这也使得刘易不得不提前召开了这一次廷议。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谁都没敢先行发言,因为他们都知道,最近洛阳城内的事,已经闹到了内阁。一众文武,似乎都能够感受得到刘易那压抑着的怒火。

“我想知道,我们成立新汉朝,成立新汉军,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刘易沉声道。

“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刘易跟着又吼了一声。

“匡扶汉室。振兴大汉!”

与赵云、关羽、马超等等,一众军将匆忙从益州赶回到洛阳来没有几天的张飞,他回来后便醉了两三天,一时还有点迷糊。冲口便嚷出来道。

碰!

刘易重重的拍了一下面前的龙案,喝道:“看看你们现在是一个什么的鸟样?凭你们现在这样子,就能肃清海内?就能振兴大汉?做梦去吧!”

“张飞!我的张三哥,来到洛阳的第一天,便拉上了文丑、颜良他们一起去青楼喝酒,这也就罢了。我并不反对你们去青楼吃喝玩乐,哪怕是睡了青楼的女人也无伤大雅。可你凭什么借醉闹事?鞭打了青楼的掌柜,几乎拆了人家的青楼,其原因竟然就是喝不到人家珍藏的美酒。你还好意思那么大声说振兴大汉?”

首节上一节775/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