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690节

后来直到唐代末期,华夏因遭受到异族乱,使得华夏分裂,越南地区,也顺势起义独立,但不久又被镇压,并在越南设置了交州总管府,后改称安南总督府。

五代十国时期,交趾又叛乱,导致越南慢慢脱离了华夏的统治,正式独立成立了国家,但却也一直以华夏的附属国存在着。

嗯,后来如何就不说了。但是,现在的越南,其实已经是一个汉化相当严重的地区,因为越南现在,实际就等于是大汉的一个行政郡区。

此时的越南,其实还处于大汉的统治当中。

严格来说,此时的越南,应该是交州太守士燮的一个势力地盘。

而这些情况,刘易居然还不太清楚。毕竟,在三国时期,士燮其实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历史上对他的着墨并不多。他甚至都没有参与到三国时期的纷乱战事当中。孙权夺取岭南之时,他便归附了东吴,受拜卫将军、龙编侯。

但鲜为人知的是,交州,在士燮的治理之下,历史上的记述,是相当不错的,甚至比益州都好得多了。据述,交州是三国时期的世外桃源。居民富庶,安享太平四十余年。许多中原人也纷纷南下交州避难,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学文化,促进了交州的繁荣发展。士燮热爱学术,治学精微,而且胸怀若谷,宽厚待人。礼贤下士,所以数以百计的中原名士前来投靠他,其中名望较大的有刘熙、薛琮、程秉、许慈、刘巴、许靖、桓晔、袁徽、牟子、康僧会等人,有儒、有道、有佛。可谓是人才济济。牟子便是在这个时期,写成佛教要籍牟子理惑论。

这一世的交州,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并没有受到刘易的到来影响而发生基本的变化,所以。此时的交州,包括越南地区,生活秩序,百姓民众的生活,其实是相当不错的。

当刘易命令新汉军水军登陆越南近海岸线的某个城镇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想像当中的,那些衣不蔽体,光着上身惊惧乱叫惊慌失措的土著人。而是看到了一些与大汉的军队没有什么两样的军队在死守着这座城门上居然是写着汉字的城池,东林城。

看到这样的情况,刘易还真的有点抓头,似乎与自己印象当中的情况不太相符啊。

更让刘易感到惊奇的是。刘易怀着怀疑的态度,拍马走近城门前的时候,城头上的越南军将,居然跟刘易喊起了汉话来。

“城下的可是新汉朝新汉军的水师大军?请问下面的将军是谁?”

“咦?”刘易听到上面的军将,其语气似乎带着几分恭敬的意味,不由惊咦了一声。

“请将军别误会,在下是开阳泰,是东林城的守将,效力于士燮大人。大人有令,若有新汉朝新汉军水军登岸。命我等不得冒犯,所以……才想问清楚,将军可是新汉朝的大将?”

有这样的好事?刘易更加惊奇了,自己一路沿海急进。似乎并没有惊动到岭南地区的官府啊。这交州太守士燮,这么快就有命令传到了这里来?

不过,惊奇归惊奇,刘易还是应道:“本人便是新汉朝太傅刘易,不知开明泰将军你有何见教?”

“什么?太傅刘易?”

“快快,打开城门!恭迎太傅进城!”

开明泰似乎无比的震惊。居然忘了跟刘易说话,大声叫着,扭头便跑下城来。

不一会,东林城面海的东城门吱嘎一声打开,开明泰拍马而出,后面跟着数个文武将官一起出城来。

“太傅,我等迎接来迟,还请太傅息怒,不如,请太傅先进城休息,待末将设宴,为太傅接风洗尘,如何?”

开明泰滚下马,跪到了刘易的面前,恭敬的道。

看到这个开明泰如此,刘易默然,一时不知道其人是否有诈。

而开明泰见刘易的神情有点犹豫,赶紧道:“太傅,请不要奇怪,其实……其实士燮大人,一直都有关注着大汉中土的情况。新汉朝水师大军出海,早便有快马向士燮大人报告了。”

“那个,我跟你家主公士燮大人,素不相识,也从来都没有过什么的往来,如今,却为何要如此礼待在下?”刘易将心里的疑惑问出来。

“呵呵,那个,说来话长。太傅,请放心,我等绝对不敢对太傅有任何的企图,如若太傅还有顾虑,可请太傅率军进城,但末将只有一个请求,还望太傅的军马,莫要扰了城内百姓。”

“哈哈,开明泰将军既然那么有诚意,率军进城就不必了,不过,在下还有许多疑问,进城后,请开将军,务必要给予解答。”刘易倒也不是一定要攻打这东林城,便也放开胸怀,哈哈一笑道。

“一定一定!”开明泰连连点头道。

刘易暗暗打量着开明泰,觉得其不似是在使诈,便点点头,招手让甘宁等将,率着两千人马随其进城。刘易不可能真的不带人马进城的,毕竟,人生地不熟,还得要多加小心。

此时的季节,正是荔枝成熟时。刘易来到这个三国时代,还真的没有吃过荔枝呢。

在东林城衙门,宴席间,刘易品尝了几颗开明泰命人送上来的荔枝,便问道:“开明泰将军,不如,你先跟我解惑吧。”

“行,其实,是这样的……”

通过开明泰的讲述,刘易才知道,原来现在的越南,其实还是在大汉的管治当中,也知道了一些之前的越南的历史。而让刘易惊讶的是,这个开明泰,居然就是当初建立了安阳国开明泮的后人。

另外,刘易也才知道,其实,自从越南成了大汉的郡区之后,一直来,大汉朝廷都有派驻大汉的军马在越南地区。并且,从水路到达越南地区的,并非就只有刘易现在的船队。近数百年来,一直都有大汉的商船或是官船往来于越南沿海城镇。只不过,近十多二十年来,因为大汉内乱,已经没有朝廷所派来的官船到达越南沿海城镇了,但还是会有一些商船往来。

而士燮之所以会早早就派人前来命令开明泰迎接新汉军,就是通过一些远远发现了新汉军水军的一些商船商人获知情况,才会有这样的安排。

更让刘易感到士燮不凡的是,他其实是一直都关注着大汉的情况,也更加清楚,现在江东孙策正在向岭南一带发起进攻,一旦收服了福建、江西一带的山越人之后。已经属于新汉军的孙策所陪江东大军,必然会进攻交州。

士燮很有才华,起码,治理地方,偏安一偶,在整个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来说,似乎是做得最好的一个诸侯。而他也很有政治眼光,他知道现在天下大势已成,他的岭南势必敌不过新汉军的。

对于士燮来说,他好不容易才将岭南地区治理得整整有条,一片繁荣,如果是因为战争而毁去了他所有的心血的话,这个,并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

因此,深明时势的士燮,他并没有如刘易所想象般的那么野蛮,而是相当的精明。他早早就打算,一旦广东西北一边的重重山脉再也不能成为他岭南偏安的屏障的时候,便干脆归顺新汉朝,只有这样,方有可能保持交州的繁荣稳定。

从有这样的一个打算来看,士燮的确是一个精明而又开明之士。难怪历史上,他依然或得孙权的重用。

刘易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心里也对士燮产生了极大的好感。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七章 搜寻之难

刘易从开明泰的口中获知到交州太守士燮的情况,心里对士燮产生了不少的好感,最起码,比起益州的刘璋来说,他更懂审时度世,更识事务。

一个真正具有才华的人,要不,就是从一开始就立定决心参与争霸天下,要不,就是在威胁将要来临之前考虑好自己的何去何从,绝对不能三心两意,干出那种志大才疏的蠢事来。

现在的益州刘璋以及之前的荆州刘表,此两人,就是心里有野心,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才能,三心两意,战不战,降不降,最终反受其害,被有心人所利用。

可以想象,如果刘表当初从一开始,就立定决心争霸天下,意志坚定,不畏惧战争,强兵奋起。那么,刘表又岂会有被害死的下场?他心里野心,但性子偏软,敢想不敢干,前怕狼后怕虎,看到敌人势大,他就龟缩起来,不敢拼死力搏。并且,由于他的性格问题,直接导致其下的军将士兵同样也是如此,哪怕兵多将广,平时看起来,很有实力,可是,一临战,就崩盘了,全线败退。

益州刘璋也同样是如此,要战就战,要降便降,果断一些,那么又岂会有被刘备掌握了其益州兵权的事儿?

因此,相比之下,士燮就显是精明了许多。他明知难敌,便干脆求和,绝对不会三心两意,寻求所谓的帮助,或者勾结山越人,支持山越人来对抗新汉军。自己不够强大,不强兵,只将希望寄望于别人,那就只会为自己招来无穷的祸害。士燮应该就是明白这一点,才会下今给交州沿海一些城镇的军将,让他们不得与从海路而来的新汉军水军发生冲突,并积极向新汉军示好,寻求和平解决交州的事宜。

单从这一点,刘易便愿意接纳士燮归顺。并且,依然会继续任用士燮为交州太守,让他继续治理岭南地区。

不过,这些是后话。刘易暂时还不想理会交州的事务,自己最为主要的,还是想找到橡胶树及红薯。

因此,刘易阻止了开明泰要马上向士燮报告他在东林城登陆,让士燮赶来拜见。相谈交州未来的打算。

面对开明泰等一众东林城的军将的疑惑,刘易对他们解释道:“开明泰将军,各位大人,既然你们交州方面,有意向我新汉朝归顺,我刘易当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且,你们还可以转告士燮大人,告诉他,安心治理好交州,刘某会马上派人返回江东。告诉江东孙策等人你们的决定及意向,之后,他们会跟你家主公联系,相谈和平解决交州的事宜。还有,请士燮大安心,我刘易现在便可以给他承诺,就算归顺了新汉朝之后,他依然可以留在交州为太守,下面的各郡城的军将及官员,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尽可能保持现状。当然了,将来,交州方面的施政方面,肯定也得要向新汉朝向齐。但好的政策治方可以保留,不足的就得要有变化。你们交州方面的军马,待将来正式归顺新汉军之后,也会进行整编,按新汉军的编制整编,并进行淘汰性的整训。争取把你们交州方面的军马战斗提升一个台阶,日后,恐怕也会从你们交州方面的军队,抽调一部份军马到别处去征战。但是,或者可以采取自愿报告的办法,不会强迫你们交州方面的军将。嗯,告诉你们这些,是让你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归顺了新汉朝之后,有一些必须要履行的义务。我刘易可不想让你们有被强迫被欺骗的感受。至于现在,刘某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办,因此,就不便马上与士燮大人见面了。”

开明泰等人看到刘易如此坦诚,心里也大定,起码,如果士燮将来当真的归顺了新汉朝,对于他们的利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冲突。如果当真如此,他们也很乐意随士燮归顺新汉朝。

开明泰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么我等就先不通知我家主公赶来了。不过,不知道太傅有什么更重要的事要办?不知道我等能否帮得上忙?”

首节上一节690/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