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479节

刘易家里,一众女人虽然能和谐共处,但是,却也有各自的小圈子的。这个,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嘛。像卞玉、来莺儿,她们就极少与家里的女人一起活动,她们更喜欢钻研她们的歌舞。当然,在一起的时候,互相也有说有笑,但毕竟都不是最心底里的话儿。兴趣不同嘛。

但是,刘易始终都觉得刘氏不太适合与张夫人做亲密无间的姐妹,自己也觉得,收她归自己的后宫,极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确定的后患。

刘易想了想,对张夫人道:“张姐姐,据我所知,刘氏她的家族还在,她还有不少忠于她的袁家士兵。不少袁家的谋士军将,与她的关系都不错。你想,如果她罪不至死,投降有功,到时候,新汉朝终会放她离去,你说,她愿意留在我们家么?还有,她除了生了袁熙之外,应该还有一子吧?现在应该也有几岁大了吧?你想,她又愿意留在我们家么?所以,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了。”

“可是……”张夫人却眨了眨美眸,腑身过来,小嘴凑近刘易的耳边轻声道:“坏蛋,她可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人儿哦,你难道对她就没有一点动心?其实,坏蛋你大可以把她收了。嗯,别想太多,自古来,战败的一方,他们的家小妻小,还不是全归战胜方所有?你把她收了,家里的姐妹也绝对不会多说什么的。”

“额……”刘易用力拍了一下张夫人的丰臀,瞪眼道:“你就这么看为夫?我是那种人么?来来,咱们出去说。”

刘易说着,把张夫人拉出房去,压低声音对她道:“她不同啊,我看刘氏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袁绍、袁熙,都是因为我刘易而亡,你能确保她的心里没有仇恨?这是一个隐患,又何必把她留在家里呢?何况,为夫现在还缺女人?至于刘氏,就算了吧,你可别胡闹了。”

“人家哪里胡闹了?我可是认真的。哼,说来说去,是你怕了吧?怕刘氏心里对你充满怨恨,留着她在我们家,以后会对你不利?真的怕了?”张夫人瞟了刘易一眼道。

“呵呵……呵呵……”刘易一连冷笑了几声,道:“我会怕?我会怕?只是不想再自寻烦恼,自找麻烦罢了。”

刘易自然是不会怕,那个,连曹操的夫人及其女儿都敢弄回家来了,还有,吕布的妻子及女儿都收了,自己会怕一个刘氏?

“嘿嘿,既然夫君不怕,那么,就这么说定了,人家先把她留在我们家里,然后,找一个机会,让夫君你把她给吃了。夫君请放心,我会看着她的。”

张夫人说完,却一下子扭腰返回房中,顺手把房门给关了起来,把刘易关在外面,道:“好了,夫君你事儿多,快去处理你的事吧,人家与刘氏妹妹的事,就不用多操心了。嗯,奴家不送了。”

“夫人你……”刘易见张夫人直接跟自己耍起赖来,站在门口,摸了摸差点被张夫人关门夹了的鼻尖,刘易无语。

不过,张夫人似乎真的回复过来了,真正的打开了心结,这倒是一个好事。刘氏如何,是否要收她,刘易并不太关心,主要的,还是自己心里喜欢的,在乎的女人开心快乐便好。

想了想,刘易没有再推门进去,摇摇头,转身走了。

刘易周旋于不同的女人之间,看似很闲情的样子。实际上,新汉朝洛阳上下,都已经有了一种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现在,虽然还是秋季,但很快就入冬了。可能是天意,上次,刘易远征大漠,故意选择在寒冬时节出兵,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为了在寒冷的时候出征,新汉朝都不知道准备了多少工作,光是御寒的物资,就准备了不知道有多少,无可计数。但纵是那样准备充分。新汉军以及运送物资的青壮,其实都有不少人被活活的冷死在大漠当中。如果有别的办法,刘易还真的不想冒着严寒出征的。

而这一次,却同样让刘易没有选择,自己不出兵,塞外异族却随时会进犯。刘易可不想将主动权交到敌人的手上,所以,必须要主动出击,讨伐对大汉意图不轨的异族,一次性彻底解决他们,打败他们,消灭他们,收服他们!

对于现在的新汉军来说,因为训练有素,军备充足,粮草暂时也不会缺。所以,要调动军马,却是相对容易的,令行禁止,军令一动,新汉军各军,便可以按命令集结,出击。但是,打仗并不是仅仅只是这方面的问题。要看后勤补给,要看后来的持续物资供应。

重阳刚过不久,天气还没冷,最多只是有点凉了,可是,当战争打起来之后,很快就会入冬,尤其是在北方,在东北地区,寒冬会来得特别快。到时候,如果后期的寒冬物资供不上去,新汉军就不太可能再留在北方作战,更不可能谈论杀进东北,彻底解决塞外异族的事。

所以,现在的洛阳,满朝上下,正在加紧准备供给新汉军冬季使用的物资。有了上一次远征大漠之前的物资准备经验,现在各项工作却做得不错,有秩序,有效率。

第二天,就这次危机的问题,满朝文武在朝议事。

这是一次刘易回洛阳来之后,最为重要的一次朝议,也是最为隆重的一次朝议。

参与这次朝议的朝臣,除了戏志才、郭嘉等一众在外的没能参与之外,几乎能来的都召来了。当然,武将方面同样如此,除了还率军在外的,有资格参与朝议的武将,都召来一起参与议事。

这一场仗,可以说几乎能等同统一大汉的战争一样的重要。因为,只要打胜了,那就等于新汉朝做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壮举。彻底将祸害华夏数千年之久的祸害消灭。这个,要是往朝,怕还真的是不敢想象的。

可能是刘易上次远征大漠的胜利,给予了众人信心,所以,朝堂的文武百官,并不认为灭了或真正的收服塞外异族,不再是做梦,而是有可能做得到的事。

刘易高坐龙座,殿堂内一片肃穆,静待朝议开始。(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三百八十九章 战前朝议

朝中大臣陆续来到,虽然有先有后,但是,到了朝堂之后,都一脸肃穆,没有人敢交头接耳。◇↓

“时辰到,众臣拜见太傅、太后!”

闵贡首先站于龙座台阶之下,大声宣话。

闵贡是皇宫大总管,也就是内侍总管,处理皇宫内的一切内务。原本他应该跟在少帝身边的,但是,少帝自然不用他跟随侍候了。所以,现在他也就等于是刘易身边的总管,只不过,是管皇宫的。

他虽然是老臣了,侍候过先帝,并且对大汉汉室相当的忠诚。但是他的心里也早就明白,在这个新汉朝,刘易才是他真正的主子。知道刘易早晚会成为这皇宫的真正主人,所以,他早就以刘易身边的近侍自居,他在皇宫当中,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刘易服务的。在他的心目中,刘易现在,就只差真正的登基称帝这个名号了。

也不得不说,闵贡这个内侍,虽然有着忠诚以及正直的品性,但他毕竟是阉人,在当然是十常侍把持朝政的环境当中存活下来的一个阉人,他绝对不是如卢植、张钧那样的老臣,不懂转弯察颜观色。在生存困难的环境之下存活下来的人,绝对不会是单纯的人。

怎么说呢,那个,刘易在皇宫内的那点事儿,是不可能瞒得过他的,他自然早就知道了刘易与太后、与诸位先朝公主,先帝遗妃等等的关系,也更知道,此刻的皇宫。其实就等于是刘易的后宫的事实。所以,他知道。他要如何才可以在现在的新汉朝当中活得如鱼得水。

刘易夜宿皇宫等等的事儿,可能并不算是什么的秘密。私下里,朝中的官员,甚至民间的百姓,会在流传着一些刘易的风流韵事。可是,在他暗中的安排之下,就算有人议论,有人怀疑,可却谁也没有亲眼见到刘易如何的**后宫。

这么说吧,当年的董卓。现在的曹操,他们或多或少都被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在皇宫当中横行霸道,把皇宫当作了是他们的后宫,想要如何便如何,想睡哪个宫内的女人就睡哪个。特别是董卓,那种做法,让人妒忌恨啊,曹操或者也会稍为收敛一些,但董卓却就是堂而皇之的夜宿皇宫。并且让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谁敢指责一下董卓,那绝对是代死啊。

闵贡他却为刘易安排处理得很好,甚至。刘易从来都没有交待过他,但他却能在私下里为刘易处理好那些事儿了。

比如,刘易若留宿皇宫。他就会做出证据,也就是让宫中的记吏记述刘易在皇宫。大多都是在前宫偏殿处理政务,还会说明。当晚有谁、谁在相陪。这还不算,第二天,他会对一些来上朝的朝臣说明,刘易昨夜就在皇宫处理政务,如此开然的说出来,反而让那些朝臣不会乱说什么,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的羡慕妒忌恨好说了。何况,新汉朝的朝臣,他们哪个不知道,现在的新汉朝的皇宫就等于是刘易的后宫?可要知道,整个新汉朝,都是刘易一手一脚成立起来的,如果没有刘易,现在哪里会有他们?如此,一直到现在,尽管世上私下里会有人说刘易是如何的风。

皇宫自有皇宫内的规矩,有一些皇室传统,还是要按以前的一些传统来办的。

比如,上朝的时候,众臣首先得要拜见皇帝,由皇帝身边的内侍喊话,说什么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什么的。

估计,这样做,应该是为了突显出皇帝那高高在上的威严吧。

不过,新汉朝上朝,自然是少了许多规矩,一些认为没有必要的传统做法,刘易认为没有必要了。除非是一些非常非常重要又正式的时候。

这一次,应该也算是一个比较正式及重要的时候。

随着闵贡的喊话,众臣齐齐面向龙座,跪下参见刘易、皇太后,高呼皇上万岁,太傅千岁,皇太后千岁。

少帝虽然不在,但还是要先叫少帝再叫刘易及皇太后何婉。

太傅千岁?刘易听着觉得有点别扭,不待闵贡再喊什么的。刘易就平和的说道:“闵大人,好了,有些废话就不用多说了,说正事要紧,诸位卿家大人,起来说话。”

“谢太傅、太后。”

“今天召诸位大人上朝的事,相信你们都心里有数了,私底下,你们应该都互相了解了一下吧?起码,从早几天的命令当中,已经猜到了一些情况。不过,知不知道不要紧,现在,就让贾诩大人先把情况与诸位大人说一下。让大家都能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刘易道。

贾诩早有所准备,他出列来,把这次新汉朝有可能要面临的一个危机的事说了出来。

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西凉氐、羌等异族及郭汜、牛辅、韩遂等等一大批诸侯势力、东北关外的乌桓异族、鲜卑族等等,有可能在一个还不知道是谁的神秘人的串联之下,有可能已经秘密结盟,有可能准备对新汉朝大举进犯。

这个情况,新汉朝现在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证实是否确有其实,只是根据现在这些势力的行动,根据他们的情况所判断出来的问题。所以,虽然贾诩一连用了好几个可能,但是在朝的各个朝官,他们却不会认为仅只是有可能,而是几可肯定,如不出所料,这些诸侯势力及关外异族,一定会进犯新汉朝。

实际上,现在的新汉朝也好,早前的大汉朝朝,甚至更远的朝代,大秦、战国时期都好。塞外关外的异族人,要入侵中土华夏,他们绝对不会事先通知朝廷,绝对不会告诉你,说他们要侵犯你,要来抢你女人,掠你粮食财物什么的。绝对不会说。往往,都是他们在集结好人马。说来便来,甚至。许多时候,华夏的镇守边关的将士,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就让他们突袭攻了进来。

所以,只要是汉人都能清楚的明白,一听到塞外、关外的异族正在集结人马,那么,不用考虑,用膝盖想都知道,那是异族人准备侵犯自己华夏的先兆。如果这个时候。自己还不及早做好准备,等到人家打进来了,那就说什么都晚了。

反正,这是一个反应,一种本能。哪怕是后现代,华夏外的异国,无论他们是出于什么的原因,哪怕是用军演什么的借口,在自己的家门口做什么的军事演习。时不时派来一些军队在做什么。那么不用想,他们肯定是在做着入侵华夏的准备,绝对是不安好心的。如果自己不提高警惕,不采取防范的措施。久而久之,便会慢慢的失去警惕之心,呵呵。相信总会有一天,必会后悔莫及。

首节上一节479/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