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 第920节

刘巧手接过话题道:“岛国人现在发动了一项全民参与运动——挖松树根。不管老少全部上山,就连几岁的儿童都不例外,全体不上学去山里挖松树根。并且每天要挖的松树根量还是有规定的,要达到相应的指标。因为岛国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方法,用含油量高的松树根熬出松根油,再将松根油蒸馏后得到轻质油,最后掺上酒精混合成“松根汽油”≥说是相当靠谱,号称两百个松树根就能使飞机在空中飞行一斜。”

“还有这事?那我们”冷如霜惊道。

“唉,小鬼子还真是有办法?”黄杰喃喃道,满脸忧虑。

蒋浩然笑道:“都不用担心,那些都是哄鬼的,一来向世人证明他们还可以继续战斗下去,二来也蒙蔽他们的士兵,让士兵不至于丧树战的勇气。而事实上,松根汽油粘稠度高、积碳严重,汽车都跑不了几斜就会熄火,就别说对燃油要求高的飞机、军舰了,一旦使用这种燃油,对机器的损伤是不可修复的,真等他们用上松根汽油,他们离死也就不远了。”

冷如霜挥起粉拳在蒋浩然肩膀上锤了一拳,嗔怪道:“一波三折的,都被你吓死了。”一屋子顿时响起了哄笑声。

就在这时候,传来了咚咚的敲门声,林珑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自从宝岛分歧之后,林珑备受冷落,心高气傲的她也没有向蒋浩然低头的表现,不再像以前在蒋浩然面前鞍前马后。

“进来。”随着蒋浩然的声音响起,林珑推门进来,中规中矩地敬礼,面无表情地汇报,苏联刚刚发来急电,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朱可夫元帅的专机一个斜后在万象机车落。

飞机起飞后才向目的地发出告知电文,这是从安全角度出发的,无可厚非,但这个时候他们到万象来的目的很让人费解,一屋子的人开始七嘴八舌地猜测着。

这边还没有结果,琳达秀又满面春风地进来报告,白金汉宫刚刚发来远洋急电,米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英国的首相丘吉尔一行明天下午抵达吉大港,希望与蒋浩然会晤。

屋内一片哗然,三国政要到齐,这是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蒋浩然喃喃道:“谈判结束了。”

屋内顿时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英、米、德谈判的结果出来,就意味着二战全新的格局出现了,战争的走向将更明朗化。

正文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无地自容

半个斜后,蒋浩然带着一行人前往机场,只等了十几分钟,一架伊尔-12运输机降落在跑道上。

紧接着,舱门打开舷梯放下,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朱可夫元帅带着一行人走下来,老远就冲蒋浩然他们扬起了手。

都是老熟人,尤其是莫洛托夫,已经与蒋浩然打过好几次交道了,见面没有违和感,握手拥抱好不亲热。

机场不是说话的地方,一番寒暄,一行人上了悍马,在雪狼特战队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开往指挥部。

路上苏联朋友也对悍马赞不绝口,表达了对中国科技腾飞的惊奇与羡慕,而尤其让莫洛托夫惊叹的是,蒋浩然居然能用俄语与他们交谈了,而且谈笑生风说得十分流利。

俄语有33个字母,并且有很多不同发音,不同字母有不同的读写难点,有些字母和发音很独特,所以俄语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但莫洛托夫与蒋浩然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熟练掌握俄语,而且还是一位各种杂务缠身的国家实际领导人,让莫洛托夫简直惊为天人。

这种惊叹直接遭到了冷如霜卖弄的鄙夷,这算什么,咱们总座懂得十几个国家的语言文字,还不包括各种地方语言。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也着实让莫洛托夫震撼了一把,对蒋浩然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敬畏之情简直是滔滔不绝。

领袖的才学胆识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莫洛托夫在蒋浩然的身上已经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到达司令部,分主客落座,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接进入主题。

苏联当局也是收到了米、英参加吉大港会议的通知,这才有了莫洛托夫和朱可夫此行,他们想在四国首脑会晤之前,在中东问题上希望能和中国达成一致。

他们希望中国能将中东控制在手里,而不是交还英米。

虽然谈判的最终结果都还没有正式公布,但苏联当局估计,中东乃至是北非战场,都有可能成为德军的弃地,英米入主中东完全成为可能。

但德国肯定会加上附加条件,英米不得继续干预苏德战争,包括对苏联的各种援助,如果此事成为现实,苏联将孤立无援。

所以,苏联当局希望能与中国结盟,同仇敌忾对付共同的敌人。

首先,中国至少将伊朗和阿富汗掌握在手里,保证苏联后勤通道通畅,其次,中国能为苏联提供粮食、武器、药品等物资援助。

在中东的问题上,苏联有一定的话语权,至少伊朗和阿富汗在失陷前一直是苏、米、英三方管制,加上中国军队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两地,两者通力合作,态度强硬,无论如何也要将此事达成。

当然,苏联当局也不是让中国军队无偿帮忙,在这个阶段,石油资源可以共享,也就是说,中国可以从苏联得到免费的石油。

中国现阶段什么都不缺,唯独石油是硬伤,即便有仁安羌油田和桂花油田,但依然入不敷出,大部分还需要依赖英、米的援助。

而苏联就不同了,他们拥有巴库油田、高加索油田、乌拉尔油田,尤其是巴库油田,一度是世界上产油量最高的油田,所以他们根本不缺燃油,即便是在战争已经到了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几大油田依然牢牢地控制在他们手中,并且一直都在生产。

从物质角度来说,苏联之所以能够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除了广袤的国土所提供的战略纵深之外,靠的就是在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上对德国人有压倒性优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二战期间,德国共制造虎式坦克1354辆,而苏联在同一时期共生产T-34型坦克超过5万辆,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德国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总和。

虽然虎式坦克的火力和精密程度超过了T-34系列,但面对如此悬殊的数量差距,这点质量优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并不是因为德国人真的就是一根筋,只会走精品路线,而是因为德国当时只能从罗马尼亚得到有限的石油供应,即便他们降低性能要求、简化工艺能造出5万甚至10万辆坦克出来,但他们也找不到足够的油让这么多坦克开起来。

而苏联人则完全不用担忧这个问题,说到底,这也是蒋浩然之所以一直对苏联信心满满的根本原因。

苏联人开出的条件的确比较具有诱惑性,从眼前蒋浩然的野心扩张来看,英米对他进行制约和防范都不可避免,而最大的威胁就来源于石油,有了苏联的这个后援,中国步子迈得大点都有保障。

蒋浩然素来都是一个野心家,虽然入主中东他是求之不得,但在这个时候,他依然十分“为难”,被动地在莫洛托夫和朱可夫友情攻势下才勉为其难答应,但,他还有附加条件,那就是,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苏联必须每年给中国提供五百万吨石油,并且是免费的。

这狮子大口开得,让莫洛托夫和朱可夫当唱目结舌,一张老脸憋成了绛紫色,也算他们修养不错,没有当场骂娘。

会谈无法继续下去,这事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权力范围,必须眷与斯大林同志联系,获得最高指示。

蒋浩然为他们准备了休息饭店,在林珑的带领下,一行人黯然离开会场。

人走了,但会议室里依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蒋浩然,一个个表情十分复杂,甚至还有羞愧,为蒋浩然不要脸的行为感到羞愧无地自容。

五百万吨石油是什么概念?苏联第二大油田高加索油田年产也不过千万吨,蒋浩然活活要了高加索油田产量的一半。

更简单说吧,岛军发起侵略战争之前,蓄备石油是三百万吨,这是一年的石油储备。

当然,开始的战争并没有这么激烈,岛军的消耗量也些,现在估计也就是五百万吨能让所有军队挥霍一年。

正文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

而这五百万吨石油对中国能有什么影响呢?

中国这几年全速发展,不单只军队需要石油,各种科技、工业、开采、制造、城市建设等等无不需要石油,机械化程度也随着国力增强而快速增高。

仁安羌油田和桂花油田也许能勉强满足军队,但根本满足不了国家机器滚滚向前的发展潮流。

而有这每年五百万吨石油的补充,中国在未来十年都不需要为石油担心,更不惧怕英米的管制,国家可以放开手脚大步向前。

至于十年之后,蒋浩然相信,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中东的石油城将大放异彩,黑色的金子变成白花花的银子流进国库,未来十数年间,中国必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第一强国。

当晚八时许,蒋浩然高标准宴请苏联朋友,席间只谈友谊、战争形势,并没有提及五百万吨石油的话题,显然他们还无法给出答案,毕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而且数量还如此庞大,需要时间做各方面的评估,这个可以理解。

首节上一节920/10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