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 第890节

正文 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糟糕的愚人节礼物

罗斯福和马歇尔听完多诺万的汇报半天没有吭声,脸色都十分难看,都到这田地了,傻子都能看出来这事假不了,蒋浩然已经研制出战略核武了,原本还蹿怀疑阶段,现在好了,坐实了。

但他们此刻心里却是各种不踏实,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各种不舒服。

好半天,罗斯概喃喃说道:“这真是我收到的最糟糕的愚人节礼物。”

……

当夜,阿三国新德里,远五集团军司令部。

年前汤恩伯率领十五个失援阿三国,总指挥部就设在新德里维多利亚宫,宫殿式的建筑,坐西向东,采用红砂石建造,半球形圆顶反映出莫卧儿王朝的遗风,十分气派。

此刻的维多利亚宫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进进出出的都是身披国军将军服的高级将领。

指挥部里,蒋浩然在首位正襟危坐,下方莫不是冷如霜、汤恩伯、万建蕃、陈少宽、桂勇清、陈勉吾等这些高级将领。

桌子上摆着各式的点心、水果,还有酒水,每个人都高谈阔论叙颜开,不像是开军事会议,倒有些像庆功会。

也难怪他们会高兴,赶跑了英国人,他们就是阿三国未来的半个主人,还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将吉大港收入囊中,这种好事哪里找去?

蒋浩然尤其快乐,今天塔尔沙漠的那一齿出,搞得像模像样的,不但运来了一枚空壳核武弹,还郑重其事地将两位钱博士等一批专家全部请来,现场更是半个月前就开始禁严,用严格计算的炸?药量,配属核武弹的各种能量,精心布置了一乘武试验爆炸,足以以假乱真,甚至经得起他日各国专家的现踌验。

一想到罗斯福、马歇尔震惊而复杂的表情,蒋浩然就禁不住傻乐。

“好啦好啦。”蒋浩然敲响了桌子,会迟时安静了下来,“开心的事情谈完了,下面我们就要谈一点严肃的事情,布置一下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大家一个个顿时都是一脸茫然,这阿三国战乱都已经平复了,他们也全面控制着阿、巴两国的军队大权,还能有什么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蒋浩然目光一扫全场,讳莫如深道:“怎么,你们都以为老子将近二十个师调到这里是单纯为了平乱的?”

众人面面相窥,更是一头雾水,没有人知道蒋浩然要说什么。

蒋浩然一言不发,起身快步走向身后的巨幅地图,一旁的林珑赶紧替上指挥杆。

挥动指挥杆,蒋浩然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土耳其、也门等,几乎整个红海东岸的中东地区画了一个大圆圈,朗声道:“在这……你们下一步的目标是这些地区,我不要求你们菊囊中,但至少要有一半地区控制在我们手里。”

会议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所有的人全惊呆了,为蒋浩然的疯狂、为蒋浩然的野心。

国内岛军还没有完全驱除,东南亚还没有完全消化,战局虽然以趋明朗化,但还有无数的恶战在等着他们,他居然在这个时候就将目光放在了中东,要知道,这些地区目前全部都在德军手里,也就是说,他们要向德军发起正面进攻了。

可是……这个时候合适吗?

从战略上来说,这一步虽然跨得有些大,但蒋浩然必须要走。

诚如罗斯福、马歇尔所想,中国现在是以积弱之躯负重前行,再拖上东南亚这些一穷二白的国家之后,的确是有些老马拉重车。

要改变这种局面唯有在经济、科技、军工等方面高速发展,而这一切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有充足的石油。

中国不缺人才、不缺资源,甚至现如今都可以说不缺钱,唯独石油是硬伤,即便现在已经有了桂花油田和仁安羌油田,将来还可以开采大庆油田,但依然是杯水车薪,根本满足不了大时代的高速前进。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以电力和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石油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石油工厂就不能开工,没有石油飞机、军舰、机械化部队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工业和现代化工业强国。因此各国对石油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勘探开采水平的限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石油的主产地仍然集中在寥寥无几的若干个国家手里,石油命脉仍然被英米苏等几个石油强国控制着。

整个二战期间,米国是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石油生产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甚至在二战中期一度占到了全世界石油生产的70%以上。

其次是英国,尽管英国本土和殖民地石油产量并不突出,但英国人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和影响力渗透到世界各大油田,从开采、运输到销售都能看到英国人的身影。英国人是米国人在石油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这恐怕也是米国人不惜一切代价要削弱英国人势力的根本原因。

再就是苏联,但苏联的石油产量也不过是米国的六分之一。

其次再是委内瑞拉、伊朗、荷属东尤、墨西哥等国。

而在这个时期,中东的石油产量只占世界的百分之五,丝毫不起眼,全世界的人都还没有意料到,最大的石油产地在中东,全世界所有的油田加起来恐怕还不足中东的十分之一。

但这一切蒋浩然都了然于胸,占住了中东就等于占领了一座犬不久之不竭的宝山,再也不惧英米的经济制裁、石油封锁,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都可以甩开膀子高速前进。

说实话,蒋浩然费灸机将中南半岛、阿三国控制在自己手里,一切都是为问缎东做准备的,这种宏伟的战略目标又怎是没经过开化的当代人所能理解的。

“总座,您……您确定不是在跟我们开玩笑?”陈勉吾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抠着头心地问道。

正文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世界第一流

整个指挥部里,也只有陈勉吾敢这样质疑蒋浩然,他到底是“土木系”的骨干将领,陈晨的人在蒋浩然的军队里有着天生的优越感。

当然,他也跟着蒋浩然有些年头了,腥风血雨地过来,身上也有些嫡系、亲随的做派,这话要是换了汤恩伯,打死也不敢这么说的。

“开玩笑?你看我像开玩笑吗?”蒋浩然冷冷地望着陈勉吾,却也并没有多加指责,放下指挥杆,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目光一扫全场,继续说道:“都什么表情?是觉得我的方案有些荒唐?还是对这个任务没有信心?”

“不是……总座,您一声令下,要我们打到柏林都没有问题,信心咱们远征军从来就不缺,只是,眼前的德军正在与米英、苏联狗咬狗,我们有必要插一脚吗,而且,这可是个惹火上身的主动,犯得着吗我们?”陈勉吾快言快语道。

汤恩伯也站了起来,道:“是呀,总座,阿、巴的战乱刚刚平息,局势并没有完全稳定,我们面对的是强大的德军,在兵力和后勤上我们都不占优势,贸然进犯恐有不妥。”

蒋浩然微微一笑,并不回答,而是看向了冷如霜,冷如霜当即心领神会,起身朗声道:“汤司令,后勤方面你大可放心,总座在两年前就开始为这辰役做准备,缅甸军工厂从开始生产到现在,所有的武器弹药全部都还压在仓库里,等的就是今天,至于兵力?总座不是刚刚给了阿三国、巴基斯坦四十个师的编制吗,四十个师加上你们十九个师,您还觉得兵力不够吗?不够也不要紧,后方还有中缅联军、中暹联军、中越联军、中新联军,只要有需要,他们都能通过海上运输、陆地运输快速抵达战场,这样,你觉得够了吗?”

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一辰役,这是什么样的战略眼光?他们也开始明白,蒋浩然恐怕是要用这些土著士兵来冲击德军的钢铁洪流了。

这些联军虽然组建时间都不长,但各国都一直有自己的部队,不管是伪军还是抵抗组织,至少士兵都是上过战场摸过枪的,稍加训练就能开赴战场,陆军嘛,没有那么多的高要求,只要会开枪懂得执行命令就行。

哪怕是沙子堆成的部队,他也胜在人多,拉出去都有一股子气势,更何况,在他们的后面还有十几个师的国军精锐拿着枪对着他们,不想被枪毙就得给老子往上冲。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汤恩伯和陈勉吾当即挺胸应诺,保证完成任务。

蒋浩然当即任命汤恩伯为前敌总指挥长,陈勉吾为副总指挥长,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组建中阿联军和中巴联军,配属给他们的武器已经在路上,十天之内就会全部达到,一个月之内就要形成战斗力。

当然,他们的进攻也还需要等待时机,他蒋浩然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一切只等盟军诺曼底登陆战打响,并进入胶着状态,德国开始往欧洲方向大量增兵,将后方的兵力抽调得差不多了,他们才开始奇兵突袭,以风雷之势快速席卷中东。

届时,苏军肯定也不会按兵不动,大规模的反攻是必然的,不管德军在诺曼底成败如何,三面受敌的都局面不可避免。

中东因为战线太长,并不是德军的必守之地,德军主力必然是将矛头放在英米和苏联,中东空虚的局面不可避免,远征军面临最大的敌人也许不是德军,而是中东地区各国的卫国势力。

对于这些势力都不用太给他们面子,远征军高调打起痛击德国法西斯的大旗,顺势将反抗势力全部剿灭,他们能屈服于德国,为什么不能屈服于中国,和尚动得我也动得。

首节上一节890/10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