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 第695节

英多,伊诺瓦底江边。

暴雨初停,阳光普照,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蒋浩然带着罗卓英、黄杰、茅以升等一众参谋将领在江边伫立,飞机降落在英多机丑,蒋浩然就提出直接到这里,看来倒是有些急不可耐要一睹安娜大桥的芳容了。

此刻,在他们面前,一座气势恢宏的钢铁结构大桥飞架伊诺瓦底江之上,桥底下是奔腾呼啸的江水,雨季时节,江面宽阔水流喘急,奔腾而下的水流冲击着桥墩,溅起几米高的水花,发出的声音震撼人心,但桥面岿然不动,来回穿梭的汽车有条不紊地通行。

安娜大桥的通车,有效地将尤、缅甸、中国云南连接起来了,尤其输油管道也从桥底通过,直达云南,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和效率。

尤其在这个全力建设西北运输通道的前提下,盟军的物资可以从吉大港上岸经尤、英多、瑞古直达中国边陲序——畹町,再加上从仰光、孟都线路,三条运输通道同时开往中国,绝对不会形成拥堵,盟军的物资可以大量地涌进来。

“茅工,真是辛苦你了。”蒋浩然由衷感慨道。

茅工答道:“呵呵,比起前方将士流血牺牲,我这算什么,再说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都不觉得累。”

蒋浩然笑道:“你能这么认为我就放心了,这西北运输通道也只能交给你了,不知道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茅以升会心一笑,回头一招手,一个秘书模样的工作人员捧着一个布包圆筒快步上前。

茅以升抽掉布袋子,一捆图纸显露出来,随即几个工作人员上场,心翼翼地将圆筒图纸慢慢展开,一张长达十几米的公路效果图顿时呈现在蒋浩然面前。

图纸上地名详尽,西起云贵北达新疆,分成上百个标段,每个标段多少公路、多少人员配置、多少物资,需要绕行的山路、必须搭建的桥梁等等等等,全部都在图纸上明确标注,浩大的工程量通过一张图纸扑面而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只咂舌。

但在场的众人中,有一个人的目光几乎没有在图纸上作太多的停留,却始终瞪大着眼睛望着蒋浩然,眼神陌生而又带着些许茫然,仿佛不认识他一般。

这人就是林珑,从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纸,她的内心真的被震撼到了,突然觉得自己对蒋浩然的了解还只有冰山一角。

要在短时间绘制一张效果图,以茅工的团队来说,不难,也许不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办到,但一条长达几千公里的路程,繁琐、复杂的测绘工作绝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即便是在紧张的战时,也不可能在一年半载之内完成,但现在距离提出这个方案才几天时间?难不成蒋浩然在一年之前就开始策划这个事情?

如果是真的,那他蒋浩然还是人吗?林珑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带着心头巨大的疑问,林珑好奇心大起,在回去的时候,他借故上了茅工的车,上车就直言不讳道:“茅工,你们是不是一年前就开始开始进入这项工作了,要不然这么大的测绘工作你们是怎么完成的?”

茅工一愣,随即笑道:“没有这么复杂,说来这得亏总座接收了全部的铁路,这些铁路线路当初可都是外国专家穴的,图纸也经过了精密的绘制,我接到总座的命令之后,当即调出沿路的所有铁路线路图,按照铁路线路图绘制出来这张图纸。”

茅工说着拍了拍放在身边的图纸,林珑顿时有种如获重负的感觉,是她想复杂了,蒋浩然还是人,不是神?

中国铁路的发展虽然有限,但重要干线几乎都有,出云南接云贵线,再接桂衡线,到了衡阳就可以接平汉线,可以直达山西,至于到了山西就简单了,此时的甘新线在年前就已经开通,徐州会战期间,大量的苏联物资正是从这条路上进来的,只要连接了甘新线,整个西北运输通道就全通了。

参观完安娜大桥,蒋浩然又径直去了附近的几个大型工厂,包括兵工厂、飞机坦克生产厂、钢铁厂等等,兜兜转转到晚上才回到了指挥部。

时至今日,蒋浩然经营缅甸已经两年有余,在他有计划、有规模的经营下,缅甸已经是一个拥有全套设施的成熟军事基地,从研发、制造、生产甚至是原材料的配套都已经实现了一条龙。

虽然生产规模比起331基地还有差距,但它的潜力比起331基地不止大多少倍,毕竟靠近沿海,各类物资进出口更方便快捷,而且缅甸、尤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很多矿区都是当年英国人已经在开采的成熟工厂,包括良苗河水电站都是在英国人的基础上建设的,比起国内什么都要白手起家来说,这些都无疑是个很大的优势。

假以时日,这里说不定会成为东南亚乃至亚洲顶尖级的军工基地。

但让人奇怪的是,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听说过缅甸生产的任何武器进入过国内,装备过国内任何部队,没有人知道缅甸在这两年时间里到底生产了多少飞机、坦克、枪支大炮,也没有人知道蒋浩然留着这些武器要干什么。

夜色来临,也带来了雨季时节的暴雨,整个英多都陷入一片狂风暴雨的暗夜中,但远征军指挥部却一片灯火辉煌欢声酗人声鼎沸,喜悦的气氛丝毫不受天气影响。

人满为患的指挥部里不止有罗卓英、黄杰、张珍这些熟面孔,还有邓公和昂山。

邓公现在的身份是远征军政委,这种扛鼎人物的到来,无不可以看出延安对远征军的重视。

至于昂山,却是今晚最幸割兴奋的人了,就在刚刚,蒋浩然明确提出允许缅甸独立,成立缅甸联邦,由昂山任总统,波奈温出任总理。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昂山喜极而泣,自然少不了一番对蒋浩然感恩戴德、马首是瞻的表态,从英国、岛国人面前都没有完成的宏愿,在此刻终于得偿所愿了。

正文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勤劳的蜜蜂

当然,这种事情蒋浩然是不可能有什么正式的文书下的,毕竟其中还牵涉着英国人的利益在里面,英国虽然已经是西山落日,但总归是盟军,该给的面子还得给。

对外宣称,这就是昂山的个人行为,完全与蒋浩然无关,之所以没有制止,那也是为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稳定时局,至于英国人有什么意见,自己找昂山谈去。

至于名不见经传的波奈温升任总理,这就是延安的意思了,波奈温其实是延安的人,缅甸以后的归属问题已经是不言而喻。

说实话,蒋浩然此时做这种挑起矛盾的事情并不十分合适,但他必须走这一步,不在这之前消化缅甸,他怎么去消化尤?

会议的最后一项是当前的兵力部署。

远征军原本有五个集团军,其中汤恩伯的远五集团军早已经回国,剩下的四个集团军,刘大昆的远一集团军在进攻暹罗的路上,张珍的远三集团军为第二梯队部队同时担任缅东的守备任务。

戴安澜的远二集团军在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留在缅西的就只有陈勉吾的远四集团军六个师,除担任整个缅西的守备之外,此次他们还将马上抽调两个师入尤,同时,还有两个师将进入备战状态,随时准备驰援。

经过深思熟虑,蒋浩然定下93师和青218师为第一批入印部队。

93师师长是少将师长陈锋,原93师师长吕国全因为腿伤回国之后,蒋浩然钦点陈锋上位,也是看中了他作战勇敢又不乏谋略,是最为合适的先锋官。

青218师师长是黄百韬,是一个原本被蒋浩然撸下来的师长,当初在进攻瑞古的时候,黄百韬和李天霞率领的青201、青202师,被蒋浩然直接打散补充了新38师和28师,当初还闹出了“军官连”的笑话。

后来,顾连同与蒋浩然统一战线之后,顾多次举荐二人,蒋浩然才同意让黄百韬当了218师的师长,至于李天霞?蒋浩然实在是不喜欢此人,也不太信任他,给他安排了一个后勤处的闲职了事。

当然,蒋浩然也不是那种完全讲情面的人,他肯让黄百韬上任,自然还是觉得他有这个能力。

黄百韬在历史上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并不十分出彩,但在解放战争中,他有过打败粟总的骄人战绩,由此可见他的战术水平并不低。

这一老一少,一个敢打敢杀,一个老奸巨猾,两人搭档相得益彰。

对于此次远征,蒋浩然更是面授机宜,前方元奋战的事情留待英军去做,他们只管后方稳定,如果英国人又想临阵脱逃,不用跟他们客气,直接机枪扫射,出了事情交给史迪威去交涉处理,一旦真出现了这种情况,第一时间报告,预备的两个师即刻开赴前沿,必要时可以空运。

四个师当然不可能挡住德国人的进攻,但绝对可以挡注国人的撤退。

当然,蒋浩然更偏向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不是他对英国人有信心,而是他相信德国人暂时还不可能有兵犯印缅的想法。

第二天一大早,蒋浩然一行就直飞云南,在云南逗留了一天后,又飞往桂林。

此次战役的前敌总指挥部就设在桂林。

下午三时许,蒋浩然的专机在桂林秧塘机车落。

秧塘机侈建于1935年,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型的机场,只能供数架飞机同时起降,驼峰航线开通后,大量的飞机涌入中国西南边陲,秧塘机抄历了两次扩建,到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可供数十架飞机同时起降的大型野战机场,最新式的喷气式战斗机可以从容在机车落。

目前驻扎在这里的是陈纳德的一个飞行大队,但随着两广战役的打响,大量的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已经涌了进来。

此时中国空军的实岭从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蒋浩然的自主研发、生产的飞机每年都有近三千架的数量,再加上盟军最近两年援华的飞机数量起码超过五千架,除去近一半的战损,怎么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首节上一节695/106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