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 第488节

日军的炮火的确不是盖的,短短十分钟的炮袭,整条防线已经是坍塌处无数,战壕里的伤兵哀嚎声一片,缺胳膊少腿的大有人在,而阵亡的更多,甬道里叠加了两层尸体,还不断有人从沙包、圆木下被挖出来,反复被加固的工事,那也是土木工事,遇到重炮打击屁用都没有。

而刚刚这十分钟的轰炸,还只是日军的山炮联队,昨天露过面的九六式15o毫米重加农炮却没有动静,也许昨晚一仗,不但摧毁的敌人的重炮,连带他们的后勤也打掉了。

烟雾升腾向上,对战壕里的士兵并没有影响,视野也没有受到明显的障碍,透过丝丝烟雾,依然可以看见南渡河对岸的日军成批地翻滚下河提。

今天没有暴雨,南渡河的水位急下降,看不到日军是否开始在江面上过江,但孙立人还是命令炮兵即刻开炮。

“轰轰轰!”

密集的炮弹如雨点般砸进南渡河,掀起了十几米高的巨浪,生生将前沿的南渡河炸出一道水墙。

随着新38师开火,日军的近距离压制火力也开始不甘寂寞,步兵炮、迫击炮吼吼地砸在新38师的阵地上,随即轻重机枪也纷纷开火,压制的意图十分明显。

第九百九十七章 油桶战术

远征军弹药充足,也不甘落后,步枪、轻重机枪响成一片,虽然打得热热闹闹,但敌我双方几乎看不到对手,南渡河上的这道水墙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文

新38师的炮兵无视日军的轰炸,只管哐哐哐地将炮弹扔进南渡河里。

新38师没有专属的炮兵阵地,以他们这种汹径的支援火力,根本无法和日军的炮火抗衡,集中在一处,恐怕日军的重炮一个齐射就会被彻底摧毁。

所以,它们都是以炮连、炮排的形式构筑在防线上,最多处也就七八门,贵在它们数量多,比起日军的汹径支援火力,强大一倍还不止。

这一弛火对阵,远征军可一点也不落下风。

就在阵地上枪声阵阵、炮声隆隆,打得正欢的时候,天空中突然响起了动静极大的尖啸声,就算是阵地上的枪炮声都盖不住,有经验的老兵都知道,这是日军的重炮,口径起码在一百以上,战壕里顿时响起了一片嘈杂而声嘶力竭的呼喊声:“重炮袭击,卧倒!”

“快快,进防炮洞!”

“轰轰轰!”震耳欲聋的的爆炸声响起,整个大地都仿佛在椅。

一枚枚炮弹落在阵地上,掀起的泥土沙石高达几十米,无数的人体碎片在火光中有如枯叶一般飞向天空,强大的冲击波让几十米的地域像遭受飓风扫荡一样,一切都摧枯拉朽。

刚刚还是几米宽的战壕,眨眼间被移平,一根根埋在地表的粗大圆木都被刨了出来,和士兵的残肢断臂,糜状血肉混搭在一起,横七竖八一片凌乱。

日军分明是有目的地精准打击,几乎被炮弹犁过的地点都是炮连、炮排的所在地,一两块钢板再加上反复堆积的圆木,也许能挡住日军汹径甚至是七五山炮的打击,但对于15o毫米的重加农炮,那就根本不够看了。五十公斤的炮弹砸在工事上,立即就是一个几十米宽,好几米深的巨坑,地底下都能给你翻出来。

严格来说,15o毫米重加农炮是用来攻城拔寨的,用来对付土木工事的阵地有些屈才、甚至可以说有些浪费,但日军连重炮旅团都敢开到前沿来,可见他们对蒋浩然的恐惧或是痛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凡能拔出这颗眼中钉的任何代价,日军恐怕都会毫不犹豫地实施。

这一次炮袭持续了整整半个斜,比前几次袭击的时间都长,绝非试探性的攻击,重炮旅团被摧毁,日军的狂恨可想而知,他们也不在有其他指望,只能利用手里的仅有的优势火力全力打击。

也得亏日军重炮旅团昨晚已经完蛋,如果让他们的九六式24o毫米口径的重加农炮、九六式3o5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出现在战场上,那这仗就根本不用打了,新38师的建制恐怕都会从远征军的建制表上抹去。

炮袭一停,弥漫的硝烟中,一片破败的工事时隐时现,战壕里辱骂、叫喊、痛哭声响成一片,军官们开始驱赶着士兵抓紧修筑工事,检查武器装备,日军炮兵轰完就该步兵冲锋了,这是他们一贯的战术。

众多没头苍蝇一样乱窜的新兵,开始在军官和老兵连打带骂的指挥下进入战斗状态。

医护队和担架队也开始进入战壕,将重伤员快抬出战场,轻伤员则简单包扎继续作战。

“小鬼子冲过河了!”

不知谁高喊了一声,只见南渡河北岸的堤坝上,到处是黑洞洞的枪口,其中不乏大量的轻机枪,隐约可见日军的钢盔。

借着这半个斜的轰炸,日军已经成功地渡过了南渡河,将进攻距离缩短到三百米。

战壕里顿时一片枪械上膛的声音,一支支黑洞洞的枪口从战壕里伸了出去,轻重机枪抖动弹链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炮火被摧毁,这些就成了最主要的压制火力。

日军好像并不急于进攻,河提下方一片尘土飞扬,看上去好像在构筑防线。

远征军也借着这个有限的时间清理被摧毁炮兵阵地,希望能从中在翻出一些完好无损的大炮了。

十几分钟后,日军的防线上突然涌现一大批油桶,每个油桶后方匍匐着两到三个士兵,推动着油桶前进。

这套战术新38师的老兵早就见识过了,当时日军进攻孟拱高地的时候,日军正是背着上千个油桶上了前沿,在前沿将油桶灌上沙土,推进到他们认为合适的距离,然后立起油桶,形成一道掩体,直接高效,远比土工掘进要快很多。

远征军的第一道防线长达十几里,部署兵力五个团,其中新38师三个团,新28师两个团。

整条防线依托南渡河的流向呈扇形分布,日军疡主攻的方向是正中的地带,因为这一片的地形相对平坦开阔,且河道相对狭窄,适合大部队展开。

而在正中地带布防的,正是新38师的122团和126团。此刻,122团的团长唐初一和126团的团长杨长顺已经站在了一起。

日军渡河成功,这对他们来说压力不小,油桶灌上沙石,ak47根本打不穿,除非是用轻重机枪,但三百米的距离,日军的掷弹筒轻松就能打到阵地上来,但凡和日军交过手的军人都知道,日军的掷弹筒玩得十分好,精准度十分高,一旦轻重机枪进行压制,他们的掷弹肯定会如雨点般砸过来,在失去了炮火之后,如果连这些压制火力都丢了的话,那接下来的仗就更难打了,所以两人需要合计一下怎么应付日军的进攻。

“我看就这么定了,机枪火力压制,一梭子弹打完就立即换机枪阵地,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小鬼子过河。”唐初一恨恨地说道。

“换机枪阵地?开什么玩笑,轻机枪还行,扫一梭子弹迸就可以跑,重机枪呢?恐怕你还没有拆下来,敌人的掷弹就到了,所以这样根本行不通。”杨长顺反驳道。

“那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小鬼子推进到几十米的距离,随即起冲锋吧?”

第九百九十八章 黔驴技穷

“唐团长,你放心,你就听我的,所有的机枪都哑着,任由敌人向前推进,我已经向总座求援,总座的援军马上就到。 ”杨长顺嘴角突然露出一丝邪笑。

“不吹牛你会死呀,这仗才开始打,总座就能给我们派援军?你直接向总座求援,总座能理你?”唐初一一脸狐疑地望着杨长顺,话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其实还是有些相信,杨长顺可是从第四十集团军调过来的团长,怎么说都是蒋浩然的嫡系,跳过孙立人这个师长直接求援好像也完全有可能。

这杨长顺就是当初蒋浩然在重庆遇到的宪兵连长,原属于张军的部下,蒋浩然当初接薛浩回来的时候,顺便将他也带回来了。

自进入第四十集团军,他打过南昌战役、第一次武汉战役,都有不俗的表现,也上过三三一基地的军官培训班,当年的少尉连长已经成了上校团长,属于第一批调入远征军的骨干指挥官。

杨长顺并没有回答唐初一的问题,反而掏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根递给唐初一,自己一屁股坐在战壕里的弹药箱上自顾地抽起烟来。

唐初一可没有这么好的兴致,气呼呼地一把将香烟砸在地上,命令通信兵接通师部的电话,谁知师部的回答居然如出一辙,命令他固守待援,师部还提出质疑,命令早就下达到126团,126团也早就应该将命令传达给他们了。

放下电话,唐初一快步走到杨长顺的面前,一声不吭就一脚飞过去,直接把杨长顺屁股下的弹药箱踢倒,让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嘴里怒骂道:“臭杏你存心玩我是不是,分明是师部早有打算,到你这里就成了你的计划,我得听你的命令啦?”

杨长顺赶紧从地上爬起来,嬉皮笑脸地冲着唐初一打拱手,“呵呵,兄弟别认真,不就是开个玩笑嘛,放松一下没有坏处。”

“开玩笑?这是战场第一线,关系到成千上万将士的性命,这事能开玩笑?要是我没有接受你的建议,直接命令士兵开火,这违抗命令算谁的?将士的伤亡算谁的?”唐初一怒不可遏。

“多大的事,犯得着嘛?”杨长顺一瘪嘴,拍拍屁股转身就走。

这事虽然小,但却完全可以看出,蒋浩然带出来的军官和正规院婿来的军官,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风格。

一个中规中矩,上行下达绝不含糊,一个随心随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找到乐子。全神贯注紧张戒备当然没有错,但指挥官的从容淡定更能稳定军心,让士兵不会有恐惧感、自信心十足,杀敌自然也就勇猛异常。

战后事实证明,唐初一团的伤亡比杨长顺团的伤亡就高出了两成,歼敌数量却还低出一成。

首节上一节488/10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