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 第224节

蒋浩然飞快地转移话题,事实上,早在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就发现了这种抗生素,并将这种抗生素命名为青霉素。由于当时的医学界不相信青霉素的治疗效果,而且弗莱明所在的研究所的所长,也不支持对青霉进行深入研究,弗莱明只好孤军奋战。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条件、实验经费及合作者,他终究没有成功地将青霉素分离提纯出来,以进行临床试验。

直到半年前,蒋浩然命令蒋浩天收购瑞辉制药厂,并将青霉素提上研究课题,青霉素才被人从故纸堆中翻了出来。在蒋浩天提供完善的设备、充足的经费下,几十名岔学家、生物学家、细菌学家、医学家几个月的分工合作,才奠定了青霉素的治疗学基础。青霉素这种特效药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走完从发现到临床用的过程。投入市场大量用来治踩人,比历史上整整早了两年多,而且,青霉素进入中国的时候,是叫“盘尼西林”,经过蒋浩然的这番折腾,直接就变成了“青霉素。”

蒋浩然的这番解释,虽然有些牵强,但蒋浩天也没有继续纠结下去,他二哥逆天的事情太多,他们也开始习惯起来。随即告诉蒋浩然,青霉素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消炎抗簿的效果超好,虽然还只是卸围地运用在临床上,但由此产生的轰动效应简直势不可挡,就蒋浩然手里这一锌,黑市上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一两黄金。

对于这一切,包括疗效和价值,蒋浩然虽然早已了然于胸,但为了配合气氛,不至于让蒋浩天怀疑,故作不可置信地兴奋了一番。

青霉素的提前面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自然不用说,但最大的好处还是治踩人,有了它,大量的伤兵可以不用因为感染而丧命,也使得大量的伤兵,免于因为感染不得医治,而不得不锯手锯脚,导致大量的伤残,同时,也加快了士兵的康复速度,小的创伤不用几天就可以再次踏上战场。

当然,对于青霉素的流向,蒋浩然是绝对控制的,绝不允许蒋浩天因为利益而投向日本和德国市场,至于其他国家,人道主义虽然要讲,但价格不能太低,比如现在这一两黄金一瓶的价格就很公道,毕竟外国人都比我们富裕,尤其是美英帝国,掠夺了我们这么多年,拿点出来也很应该。

蒋浩然本以为浩天的好事到此就该结束了,谁知他又变戏法地拿出一叠厚厚的文件,推到蒋浩然面前。

蒋浩然拿起这叠英文打印的文件翻了翻,立即明白这只怕是美国方面已经同意了他以武器和科技专利置换船厂的事情,因为这叠文件有几十页纸,密密麻麻的条款有几百条,蒋浩然也没有细看,只是翻到最后,果然看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亲笔签字。

“咦,这上面怎么没有任何图章,这不会有问题吧?”蒋浩然扬起手里的文件道。

蒋浩天笑道:“美国政府乃至全国很知名、很大的公司都没公章。包括我们黄河科技贸易公司也没有公章,签字是一切文书往来的唯一证据。即便是对外合约,管事人签字后就生效。特殊情况偶尔可能会见到一些类似公章的条形勇,但往往都有主管的名字刻在其中。这与中国很多往来文件有很大不同。别写这个差别,其作用和带来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它隐含着深刻的责任制大问题。首先,使用公章有很大的弊端。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掩盖了决策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是集体决策,使用公章还有情可原。但大多数情况下,明明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决策,一个公章一敲,原来的决策过程就简化成了公章所带来的一鞋红色余。最大的困难在于,事后要是想找到谁是主导的话,可就费了大劲儿了。虽然日后无法究责,但却容易造成相互推诿。更有甚者,要是偷盖公章就更说不清了。更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谁让办的。签字的好处是,把责任制具体落实到了个人,如果我们国民政府也能用这种签字制度,恐怕会要少很多贪官。”

第四百八十五章 长江船厂

蒋浩然也深以为然,但这些事情不是他们能力所能解决的事情,继续深谈下去没有任何意义,蒋浩然更关注这个船厂的协议.

蒋浩天告诉蒋浩然,德军的进攻势头很猛,眼见英国和法国就会低挡不住了,美国政府也不再持观望态度,已经开始积极备战,所以主动找了蒋浩天,按照蒋浩然提出的第二方案,答应黄河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将美国西雅图的休斯造船厂,无偿转让给黄河科技贸易有限公司,以换绕河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手里的ak47、步话机、雷达、火箭筒,四项专利的永久生产权。同时,美国方面允许船厂所有产品随时出港交由中国政府军,美国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所有造船所需设备和材料按市价供应,不得以任何理由涨价和断供,以及无条件允许国民政府派出军官和士兵,到己方狐舰艇见习,还有各大军校优先录刃国学员,等等,总共条款多达二百四十一条,当然,也有对黄河科技贸易有限公司的一些约束,但原则上他们已经大获全胜,蒋浩然提出的条件他们基本照单全收。

听着蒋浩天的介绍,蒋浩然不禁嘴角微勾,脸上露出一丝邪恶的笑容,他已经在想象,等黄河科技贸易有限公司的长江船厂,将一艘艘航空母舰、驱逐舰,开离西雅图港口的时候,美国方面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事情到这里似乎已经尘埃落定,蒋浩然已经有了自己的造船厂,不日中国狐就能重新在太平洋上有一席之地,但他手底下的狐还是零,而且各舰艇的大部分图纸还在他的脑海中,虽然自从有这个念想之后,他就开始绘制这些图纸,但这工作量实在过于大,远非三五月之功,只能让蒋浩天先带一部分图纸过去先生产,自己再加紧绘制,争取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

至于军官的培训,蒋浩然也早就想好了,这船厂有了,自然会要大量的劳工,正好自己几个月前在长沙招收的那批学生兵可以派上用场了,将他们择优派到美国学习,上军校或者是到狐舰艇上学习,甚至是进入美国的航校,能安排多少算多少,所有费用都在蒋浩天的黄河科技贸易有限公司里出,反正现在有了青霉素这棵耶树,根本不用为费用问题操心。

蒋浩然担心的,倒是怕自己这一系列的大动作,终究会瞒不住委员长,但让他将这一切都交给国民政府,他又不愿意,这些东西到了政府手里,恐怕会有大半流进某些人的口袋,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蒋浩然可不习惯做,但一旦这些事情不幸被委员长获悉,自己这个“狼子野心”可就妥妥地跑不掉了。

蒋浩然也没有怕事的习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能往前走,怕都没有用了。

因为还有三天就是大年三十,蒋浩然还有很多事情急待处理,蒋浩天也急着回去看看父亲走走亲友,毕竟过完年就得回美国,这一去万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必要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蒋浩天和凯丽离开之后,蒋浩然来到了指挥部,平时的军务刘鹤和张大彪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倒是不用他过于操心,但部队的发展走向这些大事可都得他来定夺,现在不正准备在昆明建一个秘密军事基地嘛,这些事情可还没有跟他们通过气的。

所以,等蒋浩然到指挥部和他们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两人都是一脸惊愕的表情,很不能理解蒋浩然为什么突然提出要到昆明驻兵,虽然他们第四十集团军是有十二个师,但战线已经拉得很长了,衢州三个城市就去了七个师,而且最精锐的特战师也被牵制在哪里,眼见抚州也得驻兵,这把生命线交到第200师手里也不是长久之计,谁知道他们哪天跟自己不对付,一个撒手不管,岂不将衢州七个师丢进了火坑。

再加上第九战区司令部已经放出风来,第一集团军可能会退到后方休整,极有可能会回昆明,这浏阳至修水一线的防线可能会交给第四十集团军,两个师总是要的吧,毕竟是前沿,更重要的是,衢州方向虽然暂时还算稳定,但一旦日军有进攻的企图,肯定就是大战役,总得有一两个师的机动部队吧?

这些问题摆出来,蒋浩然根本不为所动,而且他的计划是将特战师调回来,过完年就开往昆明,上饶派殷东来的新第二拾去驻守,而抚州则交给袁东的新第四师,两支部队虽然在331基地的战役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比其他师都要好点,经过近半年的休整之后,元气也基本恢复,担当此重任没有问题,而且蒋浩然还命令刘鹤立即就将命令发下去,给殷东来和袁东三天时间整兵,在基地过完年,初一就就出发,初四必须完成换防,特战师初六就必须回到331基地,初八就开往昆明,而且同行的还有装甲旅。

鉴于两人的反对意见过大,而且还要将最能打仗的特战师调走,两人心里都没有底。蒋浩然还是耐心地跟他们分析,如果日军南下夺全南亚,昆明立即会成为日军入侵的城市,一旦云贵地区也落入敌手,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早做准备很重要。而且,基地的飞机、坦克也已经相继问世,这些武器如果提前给日军获悉,他们的南下计划还会不会进行,太平洋战役还会不会发生都成问题,这些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武器,尤其是野马战斗机,简直是日军即将面世的零式战斗机的噩梦,完全有可能改变战局,所以,必须要找一个绝对安全隐蔽的地方练兵,毕竟这些武器终究要人来操作,如果不能够达到运用自如、熟练掌握,怎么能将这些武器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蒋浩然的这番解释,两人顿时连连点头起来,算是对蒋浩然的计划已经认同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省心

接下来,蒋浩然将自己在保山航拍的数据和亲手绘制的地图交给刘鹤,命令他组织参谋团队,抓紧时间绘制成局部地图,对防区进行规划,以便特战师和装甲旅进入保山之后,只需按部就班执行就是.

同时,也责成基地的后勤辎重部队做好准备,毕竟这可是一个庞大的运输计划,不说运输部队,光开山动土的设备都不老少,还有水泥钢材这些构筑永固工事的材料,当然,这些蒋浩然已经和云南树席龙天有所协议,他可以负责解决一部分,但大部分都得从基地运过去。而且,基地所生产的飞机、坦克,都必须是零件运过去,到保山再组装,这样还需要庞大的车间和仓库,事情可谓是庞多而繁杂。也够刘鹤忙活的了,至于张大彪,这段时间只能协同各部队换防,工作量也不小。

做完这些安排之后,蒋浩然这才着手准备上**委会的报告,力陈日军南下计划之必然,缅甸丛林作战之险恶,云贵即将面临之危机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部。

年关将至,各地要粮、要钱、要物资的电报让军事委员会的大员们焦头烂额,委员长也是一筹莫展,几年抗日战争打下来,国土仅剩西南一角,财政收入锐减,战争消耗又巨大,国库空虚不说,政府早就是负债累累,哪里还拿得出钱物应付眼前的年关。

“报告,第四十集团军急电!”一个少将参谋出现在门口。

委员长顿时莫名地一激灵,急问身边的何上将,道:“怎么,蒋浩然的军饷也没有发吗?”

这时候,前方没有战事,他蒋浩然来电,委员长立马就反应是军饷事情,这谁的债都好欠,唯独这蒋浩然可不是盏释的灯,闹腾起来可不好收场。

何上将支支吾吾道:“这这,我早两天已经问过财政部孔部长,实在是银钱短缺,第四十集团军也只发了一半。”

委员长用手指点了点何上将,无奈地摇了曳,才命令参谋进来报告。

谁知蒋浩然居然不是为了军饷而来,反倒是要求驻兵云南,而且力陈其要害,参谋念诵电文完毕,委员长思付良久才道:“对于蒋浩然的要求,各位怎么看?”

副总参谋长白崇喜道:“蒋浩然颇有远见,从占领衢州到现在的昆明驻兵,可以说都是应付日军南下计划做准备的,云南一带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我们的军队几乎没有对如此复杂的地形做过特别的军事训练,也就是说,我们不具备丛林山地作战的经验,但蒋浩然想到了,此时在昆明驻兵训练,还犹自未晚,我觉得应该支持!”

委员长又将眼睛看向了参谋总长何上将,何上将道:“蒋浩然有此想法也算是为了党国,我看可以答应他。”

委员长闻言也微微点头,现在战争还没有开始,他们都不知道将来会出现远征军,而远征军带来的巨大利益他们自然也无法获知,所以都单纯地以为蒋浩然此时驻兵就是为了抵御日军将来从缅甸入侵云南,这对他们可以说没有任何损耗,有蒋浩然的部队驻扎在昆明,无疑对云贵是一道强而有力的保障,一旦日军真的入侵昆明,这战争最激烈的前沿就是他蒋浩然的事情了,这样的好事,白痴才不同意,委员长甚至也没有多做深想,立即命令参谋,即刻给第四十集团军回电,同意他们往云南驻兵,同时也致电云南树席龙天,命令他给予相应的支持。

整个指挥部里,只有陈晨始终皱着眉头看着这一切演变,对于蒋浩然的决定,他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明显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其他人只怕是唯恐避之不及,偏偏他顶着脑袋往前面凑,唉,真是不誓啊!

军事会议结束之后,陈晨的汽车径直开往李仪的家,年关将至了,这大年三十自然得在自己家里过,也只有今天晚上才有时间,陪陪李仪这个外室和女儿陈依涵提前吃顿大饭。

敲响门,开门的是李仪,看是陈晨,也没有欣喜的表情,冷冷地说了一句:“来了?”随即就转身进屋,也不管陈晨进不进来。

陈晨苦笑着摇了曳,自己进屋转身关上门,对于李仪,他始终充满着歉疚,虽然这么多年了,李仪依旧对他不冷不热,搬到自己安排的这栋庭院,那还是全看女儿的面子。

女儿陈依涵是李仪的心头肉,她不愿意她吃苦受委屈,却偏偏却认识了个蒋浩然,偏偏这家伙在取陈依涵之前又取了五个老婆。自己为这事没有少劝李仪,只要他们情投意合,这事也就马虎过去算了,毕竟蒋浩然这种男人放眼全国都找不出第二个来,但李仪丝毫不为所动,坚持除非蒋浩然休了前面几个老婆,否则这事没有商量。

这情形与自己当初相识李仪何其相似,而且李仪的固执也深深影响了陈依涵÷晨也主动找过陈依涵就此事谈话,但陈依涵翻来覆去就一句话,“她和蒋浩然已经没有可能了!”这让陈晨真是情不得已堪,李仪一生的境况,竟然又在女儿身上宿命般地重演一遍,而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进了屋,陈晨发现陈依涵居然也难得在家,这个女儿虽然只是中央日报社的一个记者,每天却忙得脚不沾地,为抗战四处奔走,而且她犀利的笔锋,忧国忧民之心跃于纸上,这一点让陈晨十分欣慰,但这欣慰的同时也带着担忧,她时常会用她手里的笔当做武器,抨击政府的**、各种荒唐、各种不作为、各种不合理。为此事,戴笠都找过他好几回了,而且委员长也数次暗示自己要对她进行约束,如果陈依涵不是他陈晨的女儿,恐怕早就进了监狱。

李仪自他进屋就开始准备饭菜,而且亲磷为,其实她对陈晨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这一点陈晨从来都知道,这也是这么多年他对她们母女俩始终牵挂的根本原因。

第四百八十七章 针锋相对

客厅里只剩下陈晨和陈依涵,而陈依涵穿着厚实的睡袍,蜷缩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自顾看得起劲,丝毫没有理陈晨的意思.

陈晨平时也难得到这里来,对女儿的关心也只有那么多,父女俩很少有交流融洽的时候,陈晨竟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来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

好半天,陈晨左右看了一眼,没有发现陈孝,遂借机问道:“依涵,这孝不是宗我们家吗?今天怎么还没有回来,眼见就快吃饭了,要不要打个电话问问?”

“哦,他这段时间掉到知识的海洋里去了,每天缠着这个编辑那个主编恶补文化知识,这时候估计还在某个编辑家里,得很晚才回来,不用管他!”陈依涵答道,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手里的书。

场面再次冷清起来,陈晨眼珠子一转,顿时想到了一个打开僵局的好话题。

“唉,今天第四十集团军又发来电文了,蒋浩然杏还真不誓”陈晨像是喃喃自语地说道。

首节上一节224/10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