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这是他看着李善长说道。
“韩国公据我所知,这些朝代曾经都曾强极一时,然而内部后期多昏君也正是如此才走向了穷途末路!”
“若是我大明好好治理世世代代都有明君的话,竟然会使得我大明繁荣昌盛,万代不移!”
李善长笑了笑,目光紧盯着刘伯温.. ....
“青田先生看到的,不过是表面罢了,事实上,昏君虽然多,但也并非完全是这个道理,其根本原因还是土地问题!”
众人很是疑惑,一个王朝的三百年定律和土地有何关联。
这时李善长将目光看向了太子朱标。
“太子殿下,若是你是一名寒门子弟,如果有一天能够高中,家资阔绰了一些,你会拿这些钱来干什么?”
太子朱标仔细思考了一番之后说道。
“当然是拿这些钱用来买地,有了土地便有了依靠,以后的子孙后代也可以借此耕读传家,到时候子孙后代也能够继续繁荣昌盛下去!”
刘伯温听到这话之后点了点头,大多数的家族也都会这么选择。
然而这时李善长却笑着说道。
“太子殿下说得对,大多数的家族都会这么选择,甚至那些家资丰厚的家族也是如此,他们有土地之后,想的就是得到更多的土地,但是我大明内部统计的数量总量是不变的他们多得到一些土地,也就意味着一些人会少得到一些土地!”
“要是公平买卖还好一些甚至有些人会趁此2.6机会强买强卖,生出不少的事端,不管是哪一种,所有人所围绕着的都是土地兼并!”
刘伯温听到这话心中极为疑惑。
“可是就算是这样又能怎么样,土地的总数是不变的,这对于我大明的赋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李善长摇了摇头。
“看似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影响极大,当大多数的土地都到达了那些官僚士绅和世家大族的手中,而他们也不想交这么高额的税赋,就会想方设法地隐瞒土地或者是偷税漏税!”
“这些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在地方上天高皇帝远,与当地的官员联合在一起,甚至可以将这多出来的赋税加到那些平民百姓的手中,也未尝不可!”.
第八十七章 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
第八十七章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
众人听到之后皱了皱眉头,仔细想想好像也确实是如此,表面上看大明的赋税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实际上,瞒报的数量可不在一个少数。
这时李善长又继续说道。
“陛下为了鼓励读书人读书,甚至给读书人进行一定量的免税!”
“这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试想一下,那些能够进行科举考试的,基本上都是家中有一些家资,而他们不需要收税刚开始的时候百姓所需要承担的赋税不是特别高,那时候他们还能够负担得起!”
“可是一旦到了灾年,或者是需要大量的钱财后世的,君王没有办法只能增加税赋!”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所需要交的赋税会变得越来越高,一些承担不起的只能够将自己的土地卖掉或者是将土地送到那些读书人的名下,成为这些读书人的佃户,以此来进行免税!”
“科举考试年年进行,现在虽然没有这么多的读书人,但是经过十24年二十年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之后又是什么样的一片光景!”.
既然听到这话,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仔细想想好像也确实是如此。
百姓们种地却没有多少的粮食那么能够缴税的人就寥寥无几。
而收不上来赋税,就只能够想方设法地加税,这样下去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刘伯温听到这一番话之后,不由得满头大汗,如果这么臆想的话,导致这样事情发生的竟然是乡绅体系和这些世家大族。
要知道他们家族也是既得利益者,如果此时朱元璋有什么想法的话,要是对他们动手可就麻烦了。
“而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甚至是交不起赋税的,自然会生出不满,必然会使得天下大乱,朝廷有足够的力量,镇压倒是。
能够平息,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结果怎样可想而知!”
“王朝末年百姓起义的事情绝不在一个少数!”
众人听到这番话,一阵沉默。
本身给读书人免税倒是一件好事,可是现在想来竟然埋下了如此祸根。
刘伯温还有一些不太死心。
“总不能不让他们买卖土地不成?这些都是他们民间的行为,你情我愿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那照韩国公所说,这样的事情应该如何解决!”
此时李善长看着他们说道。
“最合适的处理办法便是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
“摊丁入亩,顾名思义,按照人口的多少来决定拥有土地的数量,这样便可以避免了世家大族所拥有的土地数量过多,导致百姓失去土地!”
“当然土地的数量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向外进行开拓,以使得土地的数量增加!”
“如今我大明开国,历经多年战乱百姓的数量锐减,所以各地都有着不少的土地,所以这种情况还没有凸显出来,可是等到三代之后,我大明又有多少的百姓到那个时候土地的数量可还够?”
众人摇了摇头,即便是有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也未必能够解决这些事情。
“所以最合适的办法便是向外开拓,从云南再往南便是麓川,大越一带,在他们的南面,还有着一个极为强大的国家,名为高棉帝国!”
“自古以来,这南方就是山林毒瘴之地!”
“但实际上这些地方的雨水充沛,不光粮食产量极高,一年三熟,而且还有着大量的瓜果可以充饥,毫不客气地说,在这一块地方随便撒一粒种子都能够收获不少!”
几人愣了一下,对于南方,他们的固定思维还是停留在那蛮荒之地,到处都是雨林,蛇虫鼠蚁遍布,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办法生存,如今看来好像并不像是他们想象的这样。
朱标点了点头。
“或许真的是如此,当年的江南也是一片蛮荒之地,根本就产不了多少的粮食,可是如今的江南却是鱼米之乡,或许这在往南的地方并不像是咱们想象的那么贫瘠!”
这时李善长又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得到大量的粮食,那就是辽东一带!”
众人听到这话,心中极为疑惑。
北方的草原地区以放牧为主,这些地方又怎么可能种得了粮食。
要是这些地方能够种粮食的话,恐怕之前就有人种了,也不至于留到现在。
朱元璋摇了摇头,满脸不信。
“那些地方太冷,根本就种不了粮食,否则的话,草原各部落的人也不会天天南下抢粮食了!”
李善长听到这话后叹了一口气说。
“这些地方确实可以种粮食,因为辽东的土地全部都是黑土地这些黑土最适合耕种,粮食的产量比起普通的土地要高得多!”
“而这一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放牧之地,所以能够想到在这一个地方种植的人不多!”
“再加上如今的767粮食并不耐寒,所以种得了粮食许多都直接被冻死了!”
众人听到这话之后叹了一口气这话说和不说没什么两样,既然这个地方的粮食都会被冻死,那么说和不说又有什么区别,浪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终得到了一片没有任何用处的土地,这实在是有些太不值得了。
“普通的粮食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之前诊所线上的那些玉米,那些全部都是耐寒作物在这个地方完全可以耕种!”
事实上除了玉米之外,那些冬小麦也确实适合,只可惜现在还没有这一种品种,但愿以后系统能够给自己奖励这些东西。
众人听到这话之后呼吸紧促,如果真的有这两块宝地的话。
那么无论如何大明也要将这两块地方给占据,这可是天然的粮仓有了这些东西,到时候大明的军队说不定都不需要靠这些百姓来进行供养,单独靠这两地的粮食就完全足够了。
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这两个政策确实不错,但是却会得罪大多数的人。
刘伯温听到这话之后苦笑了一声。
“韩国公你这些话如果是被那些世家大族的人听到,可是会被他们给针对的!”.
第八十八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第八十八章治大国如烹小鲜
“要知道这土地就是他们的根据,这样完全就是在掘他们的根!”
李善长对此毫不在意。
“你说得对,这样做的话确实是在掘这些世家大族的根,可是任由他们这样发展下去,那就是在掘大明的根了!”
“自古以来也都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是有千年的世家,这些世家完全就是在这些王朝的身上吸血,等到王朝进入到末路之后,他们摇身一变,又变成了一些新王朝的拥簇!”
刘伯温听到这话心中极为意外。
要知道这李善长应该也算得上是世家大族,虽然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家族,可是有了现在这个公爵之位再加上数代的积累,未来定然也是一个大的家族,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他这么做,完全就是与天下世家大族为敌。
这么做好像对他们并没有任何好处.
李善长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些不过是一个小家族,根本没有办法和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相提并论。
再说了,能够活下去才能够传递下去,现在说这些也为时过早,这些世家大族最终早晚会走上末路,自己干脆推动一把。
再说了,今天所说的内容也就他们这四个人知道奖励,他们也不会将这些话宣扬出去,又有谁知道这些话是自己说的。
反正执行的人又不是自己,何必在乎这么多有的没的。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此时他握紧拳头。
刘伯温心中担心生怕接下来朱元璋又有什么太大的动作。
“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急不得应当徐徐而来!”
此时他朝着李善长挤眉弄眼,希望他能够来摆平这件事。
李善长很是无语,只能无奈地说。
“陛下,刘大人这一点说得确实是没错,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件事情确实急不来,当然现在进行改革确实是最合适的,只是手段不能过于激烈,否则必然会使得天下大乱¨ˇ !”
“如今开国之初,陛下手中的权力是最大的,那些世家大族经过多年的战乱也是有些损失,因此他们手中的力量完全没有办法和陛下相提并论!”
“所以在这一个时候进行改格式最合适也是阻力最小的时候,当然这些事情得一点一点来,若是太过于急躁,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果然这李善长知道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看来以后得想办法从他的嘴里面多套一些东西。
这家伙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之前有什么好的建议都急着给自己说。
现在倒是好了,不光整个人变懒了,而且还喜欢藏着掖着。
没有过多长时间一人来到了这一个地方,正是魏国公徐达。
此时徐达穿着一身常服,乐呵呵地来到了这一个地方。
等到徐达得知了,这几个人刚才聊的事情也是非常的震惊。
徐达眼神中满是火热。
“你还别说,那辽东一带的土地确实都是黑土,只是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些玩意儿有什么用处,如今看来这黑土的用处竟然如此之大!”
“这么一大块地方放在那些草原人的手里面,实在是可惜了,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咱们都得把这一个地方给占住,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这对于我大明来说将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至于那西南的事情,等到西平侯不应解决完云南的事情之后,可以让他查看一番!”
此时东宫太子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