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客气地说,在这满朝文臣中,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在这个位置上坐一坐。
若是自己真的提议废除丞相制度,恐怕用不了多久,自己在文官集团中的形象可就坏了。
然而此时李善长却坚定地说道。
“丞相制度虽有利于大明稳定,但是权力太重,若是有人借此机会专权,对于天下的稳定竟然是极大的打击!”
“那些人要怨要怪,且冲我一人来!”
“此举虽罪在当代,却利在千秋!”
李善长心中有自己的考量。
虽说废除丞相制度,会遭到朝中文官的怨怼,但可以收获朱元璋的信任。
更何况以自己韩国公的身份,只要不造反未来,定然太平无忧。
为了系统的奖励,反正自己也不会继续留在朝堂之上,不如直接摊牌得好。
朱元璋听到李善长的话,心中甚是感动。
本以为李善长贪权夺利且性情嫉妒,却不承想,竟然是如此大公无私。
所思所想皆是大明之江山社稷,未曾考虑自身。
朱元璋直接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快步走到李善长面前,紧紧握着李善长的手。
“百室,这段时间委屈你了!”
“唉,你比那些坏了良心的读书人好一万倍,你放心,就咱在这一个地方,天底下没有人动得了你!”
“真以为朕的刀不锋利乎?”
朱元璋对于那些读书人也是烦不胜烦。
自己农民出身,小的时候可没少被那些地主士绅欺负,但凡当时有一顿饱饭,他也不会走上造反的这条路。
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大定,那些读书人又一个个地跳了出来,令其烦不胜烦。
更可恨的是,孔家之人竟然想向他索要衍圣公的名号。
就连孟家,程颐,程颢所在的程家,朱熹所在的朱家这段时间也是上蹿下跳。
甚至朱家的人还劝朱元璋任朱熹为祖宗,以收天下读书人的心。
朱元璋恼怒不已,自己祖宗十八代都是种地的,为什么要和朱熹扯上关系?
甚至还有人劝他重用读书人,将朝堂上的政务分给诸位大臣裁决。
士大夫眼中的太平盛世乃是皇帝垂拱而治,权力全部交给他们这些读书人,士大夫才能够天下太平。
这段时间天下学子没少鼓吹前宋之时文坛鼎盛之貌。
如今李善长提出废除丞相的话,在他的眼中就像是一股清流。
朱元璋握着李善长的手说道。
“百室啊,咱心里苦啊!”
“那些家伙一个个地让咱认祖宗,让咱将权力分出去,还说什么刑不上士大夫,说白了,还不是为了他们的那点小心思?”
“要不是咱答应了咱家妹子,不随意杀人,咱恨不得将这些坏了良心的家伙都砍了!”
“本来咱以为百室你和那些家伙一样,如今看来是咱看错了!”
“百室,你才是最大的忠臣!”
“中书左相的位置你放心做,谁要是敢乱说话,就让他试试咱的刀锋不锋利!”
李善长听到这话,眼神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实际心中差点崩溃。
自己可不是为了稳固这个位置。
自己是想要辞官!辞官!辞官!
朱元璋看样子对自己极为信任,实际心里究竟如何想?谁也捉摸不透。
这时李善长试探性地说道。
“要不陛下?明天老臣称病在家,再上一道废相的折子?”
朱元璋心中有些意动,若此事有李善长的帮助,废相的事情定会轻松不少。
然而朱元璋却还是摇头说道。
“不妥,在如今政务繁忙,若是废除丞相制度,这大大小小的事情放在一起还不得将咱给吞喽,除非能解决此事,否则不妥!”
朱元璋眼神始终盯着李善长。
李善长明白,这是朱元璋想让他想办法解决此事,原来不把这个事情解决,自己是别想离开了。
只见这时李善长深呼吸一口气,沉思片刻后说道。
“陛下,自秦朝始设立丞相至今已一千六百余年,然而丞相的权力日重,实非长久之计!”
“历代以来,虽然分丞相之权,但效果极不明显,朝中朋党相互勾连,祸患无穷!”
“若是可废丞相改立内阁,定以助陛下成千秋之基业!”
朱元璋眼前一亮。
李善长这几句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丞相的权力实在是太大,尤其是这李善长,门生故吏遍天下,不光是文官领袖,淮西勋贵更是唯他马首是瞻。
这权力若是真的哪天要造反了,恐怕自己都未必顶得住。
虽然确定李善长没有这个野心,但是未必未来不会出现什么王善长,宋善长,总归需要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能看透这些已实属不易,更难得的是敢将这些实话说了出来。
这天底下可有不少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充其量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那点私利。
百室,忠臣啊。
此时朱元璋从李善长的字里行间之中捕捉到了一个陌生的词。
内阁。
“百室,这内阁是何物?”
“若是这内阁的权柄滔天,最终不过是个改了名字的丞相,换汤不换药!”
叶凡急忙解释。
“这内阁相当于陛下之智囊,挑选熟稔政务之官员组建内阁,那个官员的品级无需太高且没有决定之权!”
“但可以将政务分急缓程度票拟好建议,由陛下圣裁!”
“六部的职责可由六部尚书负责,提出建议之后,由内阁票拟商议,查漏补缺,最终再交由陛下决定,既可以解决政务策略不完善的问题,也可以避免下面的人欺上瞒下!”.
第三章 老朱很感慨!李善长,忠臣呐!
第三章老朱很感慨!李善长,忠臣呐!
朱元璋顿时呼吸急促。
这倒是个好主意,内阁有票拟之权,却没有决定之前.
最终权力依然在自己身上,而有这些人帮自己分担政务,也节省了许多时间。
朝中这么多大臣的意见汇总到一起,总归比一个人的意见要好得多。
只要自己的后代不是废物,就能够采取合适的举措,可比丞相制度好得多。
此时朱元璋,越想越满意,若是如此,这丞相确实没有这么重要。
“百室,你若是累了,就回去休息几天,就算是有内阁制度,咱这大明也离不开你,若是没有你,咱这大明可没那么容易建立起来!”
“你放心回府休息,该给的东西咱一点儿都不会缺!”
“有咱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百室!”
李善长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打消了朱元璋的忌惮,虽然自己提出了这内阁制度,但是想要将其完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是自己逼迫太甚,反而会适得其反。
大不了从明天开始称病在家,总不能还不让人生病了吧。
“既如此,那臣告退!”
等到李善长离开后,从后殿内走出来一人。
朱元璋紧盯着李善长的背影。
“妹子,你说这李善长想要归隐,究竟有几分真心?”
来人正是马皇后。
马皇后有些埋怨地说道。
“重八,李先生辅佐你这么多年,难道你还怀疑他不成?”
“别以为我在后宫之中对于这些事情不知道,你让刘伯温组建御史台,又让天德成为中书右相,不就是为了借助浙东学派和天德军方的影响力打压韩国公的权力吗?”
“我一妇道人家都能看懂的,韩国公乃百官之首,会看不通?”
“重八,恐怕你冷了李先生的心了!”
朱元璋低着头,长叹了一口气。
“你说得有道理,当年辅佐我的几个读书人,叶夫子死得早,宋老先生擅长治学,却不擅长治国,刘伯温性子太傲,但不喜欢!”
“也就李先生本事大能力强,但是他的权力越大,咱越害怕!”
“看来李先生是不想让咱为难,所以才主动请辞,本以为李先生贪慕权力,如今看来,是咱想多了!”
“李先生,厚道的忠臣啊!”
这是一个面容俊朗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正是大明权力最大的太子朱标。
“儿臣拜见父皇,拜见母后!”
朱元璋看着自家的好大儿满意地点了点头。
“标儿,那些政务可曾处理完?”
朱元璋早就开始培养朱标处理政务的能力,所以每次各地送来的奏折,他都会从中挑选两三成送到太子朱标的手里。
太子朱标听到这话有些尴尬。
“请父皇恕罪,而曾经日去拜访宋老夫子,随后又去了趟礼部,如今那些奏折批阅了七七八八,还差上一些,今晚儿臣定然将其完成,定不教父皇失望!”
朱元璋看着面容瘦削的太子朱标,比起之前瘦了不少,脸色也苍白了不少,心中有些不忍心。
太子朱标作为自己的唯一继承人,朱元璋对他的培养极为严格,同样每天也教给他许多的事务。
如今看到太子朱标这个样子,他心中实在有些不忍心。
“标儿,你觉得咱废黜丞相制度如何?”
此话一出,太子朱标如同经受了晴天霹雳。
废除丞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