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第616节

  “我只对我热爱的国家,国家的百姓们能够过上好日子而付出一切。”

  “想要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开启民智普及教育,是必然要走的路。”

  “一个绝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

  众臣都是安静的听着,他们要根据林道的意思,来转变自己的方向。

  这就是掌控一切的马上皇帝的好处了。

  一旦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基本上没人能够阻拦。

  这若是换做两宋那些被大臣拽着衣袖嘱咐做事,明朝那些动不动就溶于水的皇帝们,那就成笑话了。

  皇帝的权势,在于掌控。

  若是掌控不了,那就只是傀儡而已。

  “全面普及教育。”

  “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去学校上学。”

  “学习的是知识,不是什么圣人之言!”

  这事儿,林道已经在自己完全掌控的各处时空推广了。

  阻力肯定是有,但是凭借强有力的掌控力度,依旧是能够有条不紊的推进下去。

  “我已经准备好了物资与学习资料。”

  “只需要按照进度推进即可。”

  “首先就是培训教师。”林道的目光,看向了一众将领们“以军中伤残士卒,以及想要退役的士卒为主。”

  “他们在军中的员额,可以由子孙辈顶替。”

  哪怕到了一千多年以后,子承父业依旧是习以为常的事儿。

  三代人薪火传承的事儿,数不胜数。

  林道给自己麾下的职业军队提供子承父业的机会,毫无违和感。

  这是去拼命打仗的工作,可不像是~咳咳~

  “将这些军士们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教师培训。”

  “与此同时,我会专门拨款,用来在各地州县建设学堂。”

  在初期缺乏教师的情况下,只能够建设到州县。

  要等到教育资源充沛了,方能普及到乡。

  “至于培训的内容,我这里有详尽的资料,你们可以看看。”

  自有御前班直,将一份份的教育大纲,交到众臣的手中。

  翻开第一页,入目所见就是十六个大字。

  ‘全民皆兵,军队优先,科学决策,技术创新。’

  若是这十六个字出现在了现代世界的网络上,知识储备丰富的网友们,脑海之中瞬间就会浮现一个词。

  普鲁士军事优先教育!

  简单些说就是,普鲁士军国~那啥教育。

  这大纲,本质上就是从那边优化而来。

  林道花钱请专业人士在现代世界编写,又拿去给王猛进行删减增改。

  他全面掌握的各处时空里,都是这一套体系。

  众人翻看了大纲,仔细观看。

  学习内容,主要是以语文算学,自然地理,化学体育为主。

  没有让人深恶痛绝的外语。

  以后没有外语,所有人都说中土话。

  语文上,并非想象之中的老夫子,摇头晃脑的教授之乎者也。

  而是以简体字,拼音,新的书写方式等为主。

  主要就是为了让学子们尽快掌握文字。

  算学也不是什么鸡兔同笼,而是全面转向阿拉伯数字。

  从最基础的加减乘除开始,让学子们懂得算数。

  自然其实就是物理,当然前期都是最为简单的知识。

  地理无需多言,山川河流乃至于日月星辰都有。

  化学的重要性,没人能比林道更加清楚,这是真正的科技进步基石。

  至于体育,其实就是军事教育。

  强身健体之外,就是最基础的军事训练。

  林道说想要转向全民皆兵,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实实在在的去做。

  一旦学生们多年学习之后毕业,那就是最好的兵源。

  当然,前期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主。

  等到学习了语文数学的基础知识后,逐渐开始接受自然地理化学等方面的教育。

  至于体育,则是从入学开始,一直到结业都是重要课程。

  林道这儿,可不会出现体育老师天天生病的事儿。

  按照大纲上的计划,最基础的学习时间也是长达九年。

  九年之后,成绩优异的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知识学习。

  最终的尽头,则是大学。

  当然了,后面这些还很遥远,林道连最基础的教师都还没培训出来,大学什么的估计最少也得有十年之功。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历朝历代首先就会倒在巨大的财政物资支出上。

  林道可以直接跨过这一步,进入最具体的执行阶段。

  “一旦最终普及成型。”

  他目光环顾四周,言语间皆是振奋之意。

  “这天下,就将世世代代都属于中土!”

第429章 男娃女娃都要上学

  “各家各户都听着了~”

  “家中有十岁以下孩童的,速速至里正处登记~”

  汴京城的大街小巷内,传来了开封府衙役们敲锣打鼓的呼喊。

  “有孩子的速速去登记~”

  “逾期不报者,将有重处~”

  “详情可询问里正,观看开封府告示~”

  马前街一处路口,大批百姓聚集于此观看衙门告示。

  有识字的上前为众人宣读。

  “~陛下颁旨,朝廷执行~”

  “~定策全民义务教育~”

  “~以下地区选为先行试点地区~”

  “~开封县~祥符县~封丘县~陈留县~”

  “~凡家中有年满六岁至十岁孩童者,当登记造册备案,以入本县学堂就读一年级~”

  “~此义务教育乃强制执行,隐瞒不报者,以欺君论处~”

  围观的人太多,自是七嘴八舌的各种询问。

  好在告示附近有看守的衙役,按照之前培训的说辞讲解。

  “陛下仁慈,愿启民智。”

  “家中孩童,当入学受教。”

  “读书识字,明事晓礼。”

  “陛下慷慨,所有学费全免!”

  “中午在学校还能吃顿饱饭!”

  “这等千古未有之大机缘,诸位父老万万不可错过。”

  这话说的,民众之中皆是哗然。

  所有人都是不敢置信,怀疑自己听错了。

  “刁有信~”有认得说话衙役的街坊高喊“你可莫要说错了,这学堂不收束?”

  束就是春秋时期的拜师礼,通常指的是十条肉干。

  到了后来,更是演变成了各种财物。

  现代之前,知识是属于被垄断的宝贵非物资财产。

  平头百姓想要学习知识,起步就是要支付一大笔的拜师礼。

  之后逢年过节,给老师的好处也不能少。

  否则就会被赶出私塾。

  像是赵普,被林道招募之前就是在滁州干这个的,收入上很是不菲。

  所以说,读书会榨干一个家庭,并非是虚言。

  这还没算日常用度,尤其是价值不菲的笔墨纸砚的消耗。

  其实这已经是不错了,至少咬牙卖田卖牛,还是能送孩子去读书的。

  换做唐以前的时代,哪怕家里有点小钱,也没机会学习知识。

  因为知识都被贵族们所垄断,除非拜入贵族门下当狗。

  否则,就得寻宗门求学。

  无论哪一条,对于普通百姓们来说,都是难如登天的道路。

  没人愿意当文盲,也都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首节上一节616/6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