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没有名师指点,完全靠自己去理解这么深邃的理论,难度可想而知。
比如克里斯保罗同学,在李奇维的教导下,他如今已然是三一学院物理专业的扛把子,受到无数学生的羡慕。
人家早在布鲁斯李还未成名时,就选择跟着对方学习,属于从龙之功,这个学不来。
但是他在看完相对论后,也只能一脸懵逼。
为此,克里斯一直关注李奇维,等他空闲时,连忙找上去,想请对方指点。
李奇维很高兴为他解答,这个小伙子也算为自己做过不少事。
不过很快,李奇维就心灰意冷了。
他发现,经过自己认为的浅显解释,克里斯还是不明白。
这让他想起后世一句话:如果你不能把相对论解释的让街边老妪都能听懂,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搞懂相对论。
如今,李奇维竟然连剑桥大学的高材生都解释不清楚,他对自己的能力第一次产生怀疑。
看来自己还得练!
第115章年就有民科了?
随着相对论的影响逐渐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理论。
除了物理领域的从业者,其他自然科学,甚至是科学爱好者们也都跃跃欲试、蠢蠢欲动。
因为相对论虽然是一门高深的物理理论,但是它研究的对象却是人们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空间和时间。
关于时空的本质和描述,几千年来就从来没有断过。
任何领域的研究者都对时空有独特的感受。
哲学家说:世界有时间上之起始,就空间而言,亦有限界。
文学家说:不论你望得多远,仍然有无限的空间在外边;不论你数多久,仍然有无限的时间数不清。
政治家说:时间就是生命。
然而,从自然科学诞生以来,能够证伪的科学体系,成为人们研究世界,正确认识世界的唯一工具。
尤其是物理学,更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权威。
人们不再相信没有事实和逻辑基础的观点,转而寻求证据、实验、公式。
可是,对于时空的本质,物理学家却从来没有明确的定义。
不是不想,而是无法定义。
当牛顿创造性地提出了力学定律后,大家发现,它非常适用于这个世界。
在这种稳定的时空体系下,力学定律就像精密的齿轮一样,丝毫不差地运转自如,逻辑自恰。
所以,物理学家们认为,时空是固定而绝对的。
它不需要被定义,是亘古之前就存在的概念。
就像鱼儿在水中生活,不可能知道水的本质是什么,水就是水。
时空也一样。
时间像流水一样,匀速地向前流动,既不能后退,也不能加速。
空间是稳固无比的,它包容一切的物质存在,是时间的基础。
这种既符合人类的直觉与经验,又能与经典物理理论相融洽的时空观,几百年来统治着物理学界。
没有物理学家想过,这样的时空有什么不对,也不可能不对。
但是横空出世的相对论,砸碎了这一切,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
它表明时空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时间会变慢,空间会收缩。
这种惊世骇俗的理论偏偏又是有理有据。
相对论不是某个疯子的凭空狂想,而是当世第一物理天才的严密推导。
所以,物理学家们就算想反对,也得找到能证伪的证据,不然就是胡搅蛮缠。
这是一项极度艰巨的任务。
然而,对于某一类人而言,情况似乎有很大的不同。
4月2日,一份名气很小的物理学期刊《物理世界》,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
题目为《相对论的错误:论有限与无限》。
作者:呼栾暇扁。
哗!
文章一经发表,顿时让无数人都震惊了。
好家伙,你这个论文题目简直比相对论还要狂妄。
相对论从发表到现在一个月了,虽然遭到了很多质疑,但目前还没有哪个大佬公开发表论文。
因为大佬们需要时间去思考,去理顺反对的逻辑。
证明一个理论的错误,不比创造这个理论的难度低多少。
如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人士,竟然能公开证明相对论的错误。
一时间,所有人都被这个标题吸引,纷纷掏钱买来研究。
也许这是一个被埋没的天才!
《物理世界》杂志的老板也没想到能一炮而红,笑的合不拢嘴,报纸当天就供不应求。
甚至连李奇维都被惊动了,他也买了一份报纸。
想看看这是哪位大牛,怎么从来没听过。
当他翻开论文的第一页时,李奇维就知道,错了,全错了,错的离谱!
不是相对论错了,而是他这份报纸买错了。
他实在没有想到,在1902年的欧洲,竟然也出现了民科。
这篇批判相对论的论文,全文没有任何一个数学公式。
作者从所谓哲学角度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概念堆砌,自导自演,得出结论。
【布鲁斯李和爱因斯坦既不懂得正反看待法的认识途径,也不懂得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是无限的,相对真理是有限的。】
【宇宙是无限的,人类是有限的。】
【有限人类思考出来的相对论,无法适用无限的宇宙。】
【需要从无限的思维角度去思考光速,以无限包含有限,而非有限推及无限。】
说实话,李奇维看完后,还是很佩服的。
洋洋洒洒近万字,把作者自己给说服了,也是一种本事。
错误的逻辑自恰,也是一种逻辑自恰。
得首先本身是愚蠢的,才能写出如此愚蠢的文章。
如果你不愚蠢,而是强行先把自己变的愚蠢,再写出这样愚蠢的论文,去迎合愚蠢的读者,那绝对是本事。
很快,其他物理领域的学者们也认识到,这篇论文完全就是在自嗨,没有半点参考价值。
但是在民间却掀起了一股热潮。
无数小报纷纷成立,专门发表反对相对论的文章,博人眼球。
他们可不管什么科学不科学,真理不真理,一切都向钱看齐。
有热度有争议,而且还是全民能参与的事件,就是媒体从业者心中的香饽饽。
一时间,出现了各种从稀奇古怪的角度,反对相对论的论文。
虽然物理领域的人,根本不关心这些哗众取宠之辈。
但是其他行业的人不知道啊,尤其是那些普通民众,啥都不懂,谁的嗓门大谁就有理。
李奇维一个人怎么可能比得上无数人。
更何况,除了那些通篇文字概念的反对论文,接着还出现了带有公式的论文。
有些甚至是某些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写的。
诸如:
【V=V+V1,V是光速,V1不等于0,中学生都知道这个等式是错误的。以错误的等式为前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对论没有基本的哲学逻辑,是顶层物理学家愚弄普通人,索要科研经费的手段。】
【光是一种电磁波,不能和惯性系物体的速度,放在一起比较。】
【.】
面对铺天盖地的反对和质疑,李奇维没有半点生气。
他反而兴致高涨,把所有批判的小报全部买了一份,就当是看笑话和社会百态了。
相比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雷氏力学等,现在的这些都是小儿科。
民科大佬有三个小目标:发明永动机、推翻相对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而且在后世,李奇维还见过比这更离谱的操作和观点。
比如,以阴阳和五行学说为框架,论证相对论的局限性。
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写的,而是大学教授的杰作。
这个时代,好歹相对论才刚刚发表出来,就算有一些不讲道理的质疑,起码也能理解,在情理之中。
李奇维最多会一笑了之,但是后者那种情况他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
一个受过正统高等教育的人,怎么能写出那样的论文,还堂而皇之地发表,简直匪夷所思。
然而,随着事件的发酵,李奇维本人虽然不在意,但是《自然》主编洛克耶却坐不住了。
他给李奇维写信,抱怨道:“布鲁斯,你得赶紧写篇文章反驳这些歪理邪说。”
“这对我们这些严肃正统的科学期刊极为不利,影响太坏了。”
“而且,物理学在民众心目中的神圣性都会被破坏了。”
李奇维顿感无奈,不过他还是听从了洛克耶的建议,这场闹剧该收敛一下了。
于是5月1日,《自然》首页刊载了李奇维的封面文章。
时隔2个多月,这是他第一次公开面对质疑。
只不过对象不是所有物理学家,而是所谓的物理学爱好者们。
全文很短,只有区区几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