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922节

  很快,细菌检查的材料准备就绪。

  所谓的检查其实就通过显微镜观察唾液、血液中是否存在什么细菌。

  自从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之后,人类对于微生物的观察从来没有停止过。

  目前为止,细菌学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科学了。

  生物学家们发现了很多种不同的细菌。

  有些和疾病有关,有些则没有。

  因此,如果在体液中发现了对应病症的细菌,基本就能判断出患了该病。

  这时,赖特对着身后两个中年人说道:

  “弗里曼、弗莱明,你们俩来帮助布鲁斯教授采集体液。”

  哗!

  弗莱明这个名字让李奇维顿时一惊。

  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大量的信息。

  他的眼睛越来越亮,脸上不自觉笑了起来。

  “原来是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此刻,弗莱明上前一步,尊敬地说道:

  “您好,布鲁斯教授。”

  “请您放松,我来给您抽血。”

  弗莱明面色淡定,内心却很激动。

  他竟然有机会见到传说中的布鲁斯教授,甚至亲自为对方做检查。

  这是何等的机遇!

  赖特在一旁笑着说道:

  “弗莱明是少数掌握静脉注射这种先进技术的医生。”

  “他很早就取得了外科医生资格证。”

  “不过,他在学术领域的天赋更高。”

  “所以,我很早就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他也没有让我失望,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

  “尤其是三年前,弗莱明他发现了溶菌酶,堪称是医学领域的突破。”

  “这种酶能有效地灭杀细菌,是一种很好的抗生素。”

  赖特侃侃而谈,在公开场合如此夸赞弗莱明,显然对他非常满意。

  而且他毫不在意其他人的感受,体现出他在医学院说一不二的地位。

  不过,弗莱明只是默默地工作,并没有什么骄傲的神色。

  真实历史上,弗莱明就是一个脚踏实地,不善空谈的人。

  在实验室里,很多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苏格兰老古董。

  有一次,赖特教授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

  其他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唯独弗莱明一言不发。

  于是,赖特就问道:

  “小弗莱,你有什么看法?”

  弗莱明只说了一个字:“做。”

  他的意思是与其在这夸夸其谈,不如立即去做实验。

  这就是弗莱明的性格。

  李奇维一边消化着脑海中的信息,一边打量着弗莱明。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中年人,几年后将会发现震惊世界的青霉素。

  这种药物在二战中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而现在,李奇维又准备截胡了。

第582章 给你青霉菌,你也制造不出青霉素!科学充满巧合与曲折!

  在后世,人工智能(AI)如火如荼,成为最被人津津乐道的高科技。

  在普通人眼中,AI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写诗作画、编程办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于是有人担心,未来某一天AI或许会取代人类,甚至奴役人类。

  因为相比人类脆弱的身躯和大脑,AI显得异常强大完美。

  但是,人类有一种东西,是AI目前远远无法比拟的,甚至连碰瓷的资格都没有。

  那就是基于生命复杂度的智慧。

  从单细胞的草履虫,到最近接人类的大猩猩,生命的形式和功能越来越复杂,智慧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根据目前学术界最权威的共识,AI的智慧水平甚至连草履虫都不如。

  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比AI要复杂和精密千倍万倍。

  人类都已经能够上天入地,登陆月球和火星了。

  但是面对一个最简单的细胞,我们依然知之甚少。

  细胞内部那些精巧至极的结构和各种化学反应,充满了无限的秘密。

  如果哪一天,人类能利用一堆散乱的原子,直接组装出一个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

  那么,此时的人类文明,绝对可以称之为“造物主文明”了。

  所以,细胞虽小,却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而细菌就是一种特殊的细胞。

  它是引起人类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比如感染、肺炎、脑膜炎、破伤风等等。

  这些疾病的原因就是细菌的滋生和繁衍。

  生物学家自从发现细菌开始,就在千方百计地想找到一种能够有效杀死细菌的方法。

  从形式看,灭杀细菌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物理方法,第二种是化学方法。

  所谓物理方法就是如高温灭杀等。

  再牛逼的细菌,放在火上一烤肯定都得死亡。

  因此,医生在条件不够的情况下,使用剪刀、镊子等工具前,都会用火烤一烤,就是这个原理。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灭杀环境中的细菌。

  人体内部的细菌肯定没办法用高温了。

  总不能拿火烤人吧。

  所以,医学家们更希望能发现像阿司匹林那样的化学药物来灭杀细菌。

  这类化学物质一般称呼为“抗生素”,也称为“抗菌素”。

  其实,在青霉素被发现之前,医学家们已经发现不少种类的抗生素了,比如磺胺类药物等。

  但是这些抗生素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灭菌效果太弱、副作用严重、无法制成药物等等。

  这些缺点导致抗生素无法大规模使用。

  所以,优异抗生素的研发就成为细菌学领域非常火热的课题。

  而青霉素就是人类发现和掌握的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抗生素。

  它的诞生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

  真实历史上,1927年,一篇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异论文,引起了弗莱明的关注。

  金黄色葡萄球菌,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葡萄的细菌。

  因为该细菌会分泌出一种黄色的色素,从而使细菌菌落看起来是金黄色。

  金葡菌是食物中毒等病症的主要原因,广泛存在于空气、污水、隔夜食物、人体皮肤等。

  弗莱明看的那篇论文表示,将金葡菌在培养基上进行52天的培养后,会得到很多变异菌落。

  他对此表示质疑,想重复该实验进行验证。

  于是,他从病人的脓疮中提取了金葡菌,然后按照论文里的方式培养。

  但不知什么原因,他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他没有把培养基放置在37℃的恒温箱中,而是选择直接放在实验室的窗口处,相当于培养在室温下。

  估计他觉得自己只是重复别人的实验,所以没有特别上心。

  就这样,金葡菌培养试验开始了。

  恰巧,这时候学院放假了,弗莱明便准备去度假了。

  金葡菌的试验需要五十多天,他肯定不会一直守在旁边。

  然而,在他度假回来后,他已经忘记自己在做金葡菌的重复实验了。

  他差点想把那些培养金葡菌的培养基给清洗了。

  幸好他的前助手普利斯来串门,并且询问他这段时间在做什么。

  弗莱明这才想起来,自己手中的培养基上还培养着金葡菌呢。

  于是,他顺手拿起一块培养基,准备给普利斯解释。

  然而,他惊讶地发现,金黄色的培养中,竟然有一块青绿色的区域。

  弗莱明惊呼:

  “难道这就是变异的霉菌?”

  “但金葡菌怎么会变异出青绿色的霉菌呢?”

  在那个时代,因为设备简陋等原因,培养基受到污染的现象很常见。

  一般而言,研究人员不会去管到底是哪种细菌污染了培养基,而是直接扔掉,重新实验。

首节上一节922/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