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91节

  为此,王路遥只要有时间,就会请教经验丰富的盛景然和胡喜忠。

  如何开公司、如何谈判等等。

  当然,大部分时间她都见不到,因为二人现在忙得要死,经常得出差。

  李奇维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无心之举,竟然在未来造就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商业女王。

  李三终于能够放松神经了,因为他发现最近监视家里的人突然就消失了。

  他打听后才知道,原来罗福玉三年期满,已经被调回大清国内了,恐怕是要回去升官了。

  所以他的手下自然也就跟着回去了。

  这让所有人大舒一口气,以后出门终于不用再小心翼翼了。

  甚至就连塞西尔那个纨绔三代,在自己首相爷爷的警告下,也不敢招惹李奇维了。

  其实在李奇维获得诺奖,名震天下后,两人的所有阴谋诡计都失去了意义。

  更不要说他现在还是爵士身份,想动他的后果不是一般人都承受的。

  因此,危机自然烟消云散。

  李奇维也可以安心一边搞学术,一边搞事业,一边搞XX。

  自从那一晚后,香岚这个小丫头看他的眼神就充满了爱意。

  她的皮肤好像也得到了滋养,吹弹可破,红润光泽,出落的越加美丽。

  李奇维的幸福生活也终于来临,时不时就能吃上一顿原味海鲜,搞得他食髓知味,不能自拔。

  他学以致用,把前世的毕生所学都实战了一遍。

  这才明白,原来很多东西都是骗人的,不可轻信经过剪辑的片子,尤其是那种时间超过2小时的。

  现在,李奇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相对论,以及自己的博士论文上。

  没错,他计划就在今年提交原子结构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因为实验基本上都快做完了,剩下的就是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这个时代对于博士毕业时间没有硬性规定,只要导师觉得你的论文合格,那么就能顺利毕业。

  因此,对于天才而言,一年两年毕业非常正常。

  二十出头的博士一点也不稀奇。

  卡文迪许实验室内,李奇维手里正拿着一封信,是爱因斯坦寄来的。

  随之一起的还有长达30多页的论文初稿,题目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呼!”

  看到这个名字,李奇维长舒一口气,狭义相对论终于要出世了。

  他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完了论文,当看到【LQW变换】时,嘴角忍不住露出笑意。

  如此伟大且划时代的论文,里面有了他李奇维的贡献,这种滋味无人能知。

  李奇维没有准备把名字改掉,因为相对论本来就是后人的简称。

  他首先把论文拿给威尔逊看,等了约半个小时后,只见对方眉头紧蹙。

  “威尔逊,怎么样,能看懂这篇论文吗?”

  威尔逊的双手都在颤抖,“布布鲁斯,这.这就是你要发表的论文吗?”

  “哦,我的上帝,你这是要成为所有物理学家讨伐的对象啊!”

  “我实在无法想象,这篇论文会给物理学领域带来什么样的震撼。”

  “恐怕不亚于一场18级的超级地震!”

  李奇维打趣道:“哦,那太好了,只要威尔逊能看懂,那说明写的很通俗易懂,其他人都能看懂。”

  威尔逊脸一黑,非常无语,我咋成物理学家的最低标准了。

  后世有一种说法,认为相对论刚发表时,全世界只有几个人能看懂。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误解。

  因为相对论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真实历史上,1905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主要描述了光速不变、尺缩钟慢,以及据此推导出的质能方程。

  狭相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数学知识,当时的物理学家几乎都能看懂。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反对,是因为它认为时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这一点,大多数物理学家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也转不过来这个弯。

  狭义相对论发表后,根本没有任何实验能够证明,也没办法做实验。

  所以人们都认为那是歪理邪说。

  而且还有很多人,对于其中的一个假设存疑,那就是惯性系。

  因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适用的场景因为引力的存在,就不是惯性系。

  狭义相对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它无法包容引力。

  最后爱因斯坦闭关十年,十年磨一剑,一战封神。

  在1916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结论证明引力的本质其实是时空的弯曲。

  成功将引力这个因素,纳入相对论的框架之中。

  从此,相对论也成为了宏观物理理论的巅峰,威压诸天。

  这才是当时没几个人能看懂的理论。

  因为广相里面的推导涉及了电动力学、黎曼几何、微分几何、张量分析等复杂高深的数学知识。

  甚至有些数学理论,就是为解决广义相对论而被创造出来的。

  很多数学不好的物理学家,得先集中学习四五个月的数学,才能勉强看懂广义相对论。

  至于想深入理解,没个一两年也不可能。

  而爱因斯坦闭关的十年,其实就是在学习数学知识。

  期间得到了格罗斯曼、希尔伯特等人的大力支持。

  可以说,狭相和广相的的难度完全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后世的普通工科硕士几乎不可能理解广相,最起码也得纯物理专业中的硕士学霸才行。

  但是如果要比较狭相和广相带给人们的震撼程度,李奇维认为狭相要更大一点。

  因为狭相是横空出世,它的颠覆性和冲击性,让当世所有物理学家都懵了。

  所有人根本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牛顿的时空观错了。

  而广相毕竟有了狭相的基础,只是把爱因斯坦送上神位而已。

  从此,爱因斯坦才成为家喻户晓的,当世第一物理学家,举世闻名,无人能及。

  这就是相对论的大概情况。

  但是如今,有了李奇维的干预,狭相的命运也许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物理诺奖第一人的影响力。

  李奇维万分感慨,心中已经开始颤抖,那是激动到极致的表现。

  爱因斯坦还在信中建议,李奇维和他为共同一作,但是李奇维的名字在前,他自己的名字在后。

  在科研领域,论文的名字顺序也有很大的讲究。

  虽然都是一作,但名字在前,代表贡献稍微更大一点。

  这个和之前量子论,普朗克是通讯作者不一样。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贡献是分开算的。

  李奇维摇摇头,他怎么可能是那种人,一生行事坦坦荡荡,从不剽窃别人的成就。

  永远只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才能在物理学领域走的更远。

  于是,他大笔一挥,给爱因斯坦回信,把俩人的名次调换。

  同时,心中默默宣言:物理学的大佬们,准备好颤抖吧。

  

  PS:大家猜猜,作者懂不懂广义相对论。

第112章 狭相出,天下惊!物理万古长夜白!

  1902年3月1日,一个普通平常的日子。

  距离第一届物理诺奖公布名单,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

  现在,第二届物理诺奖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无数人摩拳擦掌,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名震天下。

  少了布鲁斯李那种妖孽,今年的诺奖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因为诺奖从不公布候选人名单,所以大家也不知道,当时的布鲁斯李到底挤掉了哪些人,才最终夺魁。

  几乎所有物理领域的大佬,都收到了诺贝尔委员会的提名邀请函。

  新一轮的候选人,目前已经被汇总,处于激烈的角逐中。

  但是,让所有人感觉到美中不足的是,虽然第二届的竞争也会激烈,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好像最后的结果,还是会在那几位呼声最高的大佬中产生。

  这无疑让第二届的物理诺奖,少了一丝期待感。

  有点像从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中拿出小球一般。

  虽然每次的结果都不一样,但大家知道,一定就是只有那些球,没有新的变化。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他们只是在期待有新的物理理论产生。

  现有的物理知识,已经给不了物理学者们刺激了。

  自从1900年以来,很多人已经习惯,一段时间就爆出一个惊天理论,彻底改变物理学界。

  量子论、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放射性原理等等。

  最近这两年,新物理理论好似井喷一般。

  连带着,把物理学者们的阈值也调高了。

  所以,此时此刻,无数学者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剑桥大学。

  那个男人已经沉寂了这么久,还是没动静吗?

  卡文迪许实验室内,李奇维和威尔逊正在汤姆逊的办公室内。

首节上一节91/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