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884节

  “第一个是,宇宙中存不存在反电子、反质子这样的【微观反粒子】。”

  “第二个是,宇宙中存不存在反星球甚至反星系这样的【宏观反物质】。”

  “对于这两种反物质存在,我的看法是不同的。”

  “首先,我认为宇宙中不一定存在宏观反物质。”

  “根据质能方程和湮灭理论,正反物质只要相遇就会爆发,产生巨大的能量。”

  “如果有一颗房屋大小的反物质陨石落入地球,那么它所产生的能量,将足以摧毁地球上的任何东西。”

  “甚至直接把地球炸成碎片。”

  “但是目前为止,我们能好好坐在这里讨论反物质问题,就证明并没有反物质陨石。”

  “此外,月球暴露在宇宙真空中,每天都会遭受无数尘埃碎片的攻击。”

  “如果真的有宏观反物质,那么我们应该经常能看到月球上发生大爆炸。”

  “很显然,天文学家们并没有发现和报道过这种现象。”

  “这说明,至少在太阳系内,应该不存在宏观反物质。”

  “当然,有人会质疑:也许只是太阳系或者银河系内没有,宇宙深处会有反物质星球。”

  “这就没法讨论了。”

  哗!

  众人闻言,热烈地讨论起来。

  大家认为布鲁斯教授的分析非常合理。

  宏观的正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实在太庞大了。

  哪怕在月球上爆炸,地球上的人也能看到耀眼的光芒。

  而且这种爆炸什么高温高压条件也不需要,比恒星的核聚变简单亿万倍。

  如果真的有很多反物质,爆炸应该随处可见。

  所以,按照正常的平均原则,没道理别的地方有反物质,就太阳系没有。

  咋滴,就你们地球人特殊啊。

  在后世,天文学家们使用最先进的望远镜,也没有发现过宏观反物质踪迹。

  至少一千光年之内,科学家可以确定,不存在宏观反物质。

  当然,目前这些都不是定论。

  也许在可观测宇宙之外,就有另外一个反物质宇宙。

  不过,那对于人类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时,李奇维继续说道:

  “而微观反粒子的存在可能性就太高了。”

  “一方面,单个粒子就算湮灭了,产生的能量也可以忽略不计。”

  “以正反电子为例,它们湮灭后产生的能量大约为8×10^-14J。”

  “这点能量对宏观世界不产生任何影响,所以我们平时感受不到反粒子的存在。”

  “此外,既然正反粒子湮灭能产生光子,那么反过来,两个光子在某种情况下,会不会变成正反电子对呢?”

  “我认为,完全有这个可能!”

  “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各种光子,所以光子变成正反电子对,肯定需要苛刻的条件。”

  “而广阔的宇宙中,任何极端的环境都有。”

  “所以,我认为宇宙中存在微观反粒子有极高的概率。”

  “或许哪一天技术发达了,我们人类自己就能造出反粒子!”

  哗!

  众人震撼!

  布鲁斯教授的蛊惑和煽动能力实在太强了。

  经过他的分析,在场所有人都觉得宇宙中绝对存在反粒子。

  既然正反电子能变成光子,没道理光子就变不成正反电子啊。

  “宇宙太大了!”

  “它就像一个超级实验室,能提供任何环境和条件。”

  “反物质再神奇,它也没有宇宙本身神奇。”

  “所以,宇宙中肯定存在反物质!”

  这一刻,在场的诸多物理学家们充满了信心!

  就连爱因斯坦等人也被布鲁斯教授的自信打动。

  看着众人兴奋的表情,李奇维继续说道:

  “我知道,目前物理学界有不少人在研究宇宙射线。”

  “比如卢瑟福教授小组、密立根教授小组等。”

  “我相信,未来某一天,或许有人就能从宇宙射线中发现反粒子的存在!”

  李奇维心中感叹,提到反物质,就要提到华夏的物理学家赵忠尧。

  真实历史上,狄拉克在1928年提出反电子的概念后,举世震动。

  但是,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正反电子会湮灭,并产生光子。

  1929年,赵忠尧在密立根课题组读博士,他的研究课题是硬γ射线的散射。

  所谓的硬γ射线,是指射线的能量非常高,所以表现出很强的粒子性,看起来很“硬”。

  有一次,他做实验时发现,硬γ射线在通过金属铅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辐射。

  当时赵忠尧并不知道这个奇怪的辐射是什么,但是他依然严谨地把数据和现象以论文形式发表。

  此时,密立根手下还有另外一个博士,安德森。

  他对赵忠尧的研究内容很感兴趣,不过他也不知道特殊辐射的机理是什么。

  安德森自己的课题是研究宇宙射线。

  他把射线引导入强磁场的云室中,然后分析射线中有哪些粒子。

  1932年,安德森发现威尔逊云室中出现了一条和电子轨迹一样的路径,但是方向却是截然相反的。

  这说明这种粒子的质量和电子相等,但是电荷却相反。

  安德森一开始还纳闷,后来,他猛然惊醒。

  “这不就是反电子吗?”

  于是,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反物质,反电子正式面世!

  其造成的轰动可想而知。

  一时间,安德森名声大噪!

  彼时,理论物理学界已经证明,正反电子相遇应该会发生湮灭现象,并生成光子。

  安德森突然想起来当年同组的赵忠尧所做的实验。

  他对那个神秘的辐射有了大胆的猜想。

  仅仅第二年,他就重复出赵忠尧的实验结果,证明了那个辐射其实就是正反电子对湮灭所产生的光。

  原来硬γ射线轰击铅元素后,会产生一对正反电子,而这对正反电子又立刻湮灭,变成两个新的光子。

  所谓的辐射,就是湮灭后的光子。

  物理学界彻底轰动了!

  这说明赵忠尧发现反电子的时间,比安德森还要早!

  但是这一切荣誉,没有人联想到那个华夏年轻人。

  当时的华夏科学孱弱,在世界物理学界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

  所以,安德森因为发现反电子,仅仅四年后,就获得了物理诺奖。

  而赵忠尧则是默默无名。

  但是卢瑟福却一直坚持赵忠尧在发现反电子上的成就。

  他甚至公开在赵忠尧写的那篇论文上加上一句评语:

  “这一结果提供了正反电子对产生的又一证据。”

  诺奖得主李政道曾说:

  “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得物理诺奖的华夏人。”

  此刻,李奇维目光幽远,看向东方。

  “忠尧,你放心,这一次有校长在,谁都不能埋没你的成果。”

  华夏,国立东南大学。

  今年刚毕业的赵忠尧,因为成绩优秀,成为了国立东南大学的物理系助教。

  忽然,他猛地打了一个喷嚏。

  旁边有同事问道:“赵老师,你怎么了,生病了吗?”

  赵忠尧连忙摆手:“没事,没事。”

  不过,他的心里很纳闷。

  他非但没有生病,反而刚刚好像有一股莫名的能量注入身体,他感觉自己充满了干劲!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海森堡、泡利、狄拉克、费米等人,现在都已经名震物理学界了。”

  “我赵某人未必就弱了他们!”

  赵忠尧从小道消息得知,明年李教授可能就回来了。

  他正在积极准备,想去婆罗洲申请成为李教授的博士。

  “那里才是我的战场!”

  “我一定要努力!”

  仿佛心有灵犀一般,李奇维微微一笑。

  众人震惊之后,这时,爱因斯坦忽然又问了一个问题。

  “布鲁斯,宇宙中为什么没有宏观反物质呢?”

  哗!

首节上一节884/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