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狄拉克在参加完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后,仅仅一年,就提出了狄拉克方程。
论文一出,举世震惊!
整个物理学界都被这个方程震撼了!
因为它把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统一了,简直惊世骇俗。
当然,它还有一个更加惊世骇俗的推论:正电子。
这就是狄拉克,堪称量子力学的第一天才!
他不为人熟知,是因为他太过低调,从不招摇,只喜欢一个人研究数学和物理。
不过这一世,应该叫“布鲁斯方程了”。
李奇维只能在心中默默安慰狄拉克。
“小狄啊!李叔不白拿你的东西,回去请你吃大餐。”
此刻,所有人都惊呆了!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布鲁斯教授说的有点内容,竟然是如此惊人的理论。
太震撼了!
“天啊!”
“太夸张了!”
“布鲁斯教授的实力太强大了!”
“他这是统一了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
“这是一个光想想就让人膜拜的成就。”
“他亲手创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现在又尝试把它们统一在一起。”
“这就是大佬,在物理学领域可以随心所欲。”
薛定谔头皮发麻!
他的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
屏幕上的推导过程,被他一点一点地刻进脑海。
“原来是这样”
“怪不得我无论想什么办法都解释不了自旋。”
“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从来不是相互独立,而应该相互借鉴。”
薛定谔在这点上比海森堡大气很多。
他并不排斥矩阵力学,只要是对他的理论有帮助,都可以学习。
但是,他确实想不到如此奇妙的点子。
布鲁斯教授用一种天马行空的思考方式,把矩阵缝入波动力学之中。
薛定谔现在有点理解,为何他找了数学家也没用。
因为这个新的波动方程,不仅需要数学技巧,还要物理思想。
二者合二为一,缺一不可!
薛定谔有物理思想,但是他不熟悉矩阵,想不到这种变换。
他找的那些数学家知道矩阵,但是他们没有物理思想,也不会往这种变换上想。
所以,只有同时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布鲁斯教授,才能捅破这层禁锢,打开新的天地。
爱因斯坦神色激动。
他从布鲁斯的推导中,嗅到了一丝统一的味道。
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壮举啊!
曾几何时,爱因斯坦头铁,想要统一引力和电磁力,可惜没有成功。
后来,强力和弱力的提出,让他只能放弃。
毕竟现在自然界的基本力变成了四个,而不是两个,他的统一方式有问题。
而现在,布鲁斯却为他展现了一种新的统一方式。
那就是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给统一了。
虽然只是统一了狭义相对论,但也足够惊世骇俗了。
他信誓旦旦地对旁边的普朗克说道:
“我估计再过几年,布鲁斯应该能把广义相对论也和量子力学融合。”
普朗克笑着说道:
“按照他这个发展趋势,我感觉很有可能。”
然而,两位大佬想不到的是,真实历史上,这样的统一理论过了一百年都没有完成。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可以很好地兼容,但是和广义相对论就完全没法融合。
一切都是因为引力的存在。
量子场论把世间的一切都量子化了,唯独不能量子化引力。
这就是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核心矛盾。
在针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中,后世有一种猜想堪称脑洞突破天际。
反过来!
什么意思呢?
不是把引力量子化,而是把其它三种力【引力化】!
这种猜想认为,宇宙中其实只有一种基本力,那就是引力。
另外三种力只是引力在特殊时空规则下的变化形态。
不得不说,这个猜想确实极其大胆,而且足够创新。
当然,目前还没有什么进展。
此刻,李奇维初步把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统一,让爱因斯坦等大佬看到了统一的曙光。
后排角落处,李承道简直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二弟又一次对了!”
“竟然真的是引入矩阵!”
“这”
李承道实在想不出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二弟了。
惊为天人!
三天前的演讲,李承德虽然也都预言对了。
但是那场演讲需要用到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并不多。
主要还是考验想象力。
但是今天的内容不同。
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推导,李承道觉得自己在看天书。
对于李承德来说,那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对方依然能够凭借强悍的直觉,抓住最核心的东西。
“既然矩阵能证明自旋,用矩阵的方法不就好了。”
李承德的想法就是如此朴实无华,但却切中要害!
李承道唏嘘道:
“二弟,听我的,以后学物理吧。”
李承德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哎呀大哥,我还没玩够呢。”
“我准备先学点音乐,吸引妹子。”
“再我看破红尘,满眼红粉骷髅之时,再遁入物理门,追寻真理之路。”
李承道:
此刻,会场内的气氛彻底引爆。
在场的诸多大佬们,哪怕不懂量子力学,也至少能看懂推导的思路和过程。
新的波动方程比之前的量子真空涨落更重要。
前者是实打实推导出来的理论,而后者只是个猜想。
而且新波动方程解决了波动力学的两个难题,完善了它的根基。
至此,量子力学的两个版本全都完美了。
从任意一个都能推导出旧量子论的一切内容。
量子力学大成了!
不过,薛定谔、海森堡、泡利、爱因斯坦、普朗克等量子大佬们知道。
量子力学还剩下最后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对波粒二象性的解构!
这也是上次量子力学论道大会的遗留。
如今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再无瑕疵。
但是它们之间的深刻矛盾还没有解决。
电子和光子既可以是波动也可以是粒子。
那么问题来了?
它们什么时候表现为波?什么时候表现为粒子?
什么因素会影响它们到底变为波还是粒子。
很多实验证据已经表明,电子要么表现为波,比如电子衍射;要么表现为粒子,比如碰撞实验。
暂时还没有发现也不能理解电子同时是波和粒子的现象。
那么这其中到底是哪个变量在给电子“下指令”呢?
电子总不可能有自我意识吧。
“哦,现在我该为波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