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55节

  而意大利又不可能真的把事情做绝。

  所以,双方就保持了一种默契,互相不打扰。

  今年65岁的庇护十一世是有名的学者型教皇。

  他精通历史、神学、法律、语言等各领域的知识。

  正是由于他出色的才能,所以才会被前任教皇看重,一路高升。

  最后,在今年的2月6日,被正式推举为新一任的教皇。

  庇护十一世继承了他的前任本笃十五世的意志。

  对内,他一直致力于建立梵蒂冈和意大利的良好关系,为未来梵蒂冈建国做努力。

  对外,他主张世界和平,通过和不同国家缔结协议,加强与这些国家天主教会的联系,并使之互相联合。

  但由于庇护十一世的学者气息太浓,导致缺乏强硬的政治手腕。

  在这个动荡时期,他优柔寡断的性格,曾为他带来了很多非议和不满,也让教廷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所以,尽管他有着让梵蒂冈建国的功绩。

  后世依然评价他为“毁誉参半的教皇”。

  天主教作为基督教正统,有一套等级分明的教阶体制,也就是所谓的“圣统制”。

  这套神职人员的等级划分,其实就是按照当初罗马帝国的官阶而定型的。

  最高等级当然是教皇(现在一般称教宗)。

  他既是天主教的最高领袖,也是梵蒂冈国的国家元首,代替上帝在人间发布“福音”。

  教皇之下则是有着“红衣主教”之称的枢机主教,他们有选举教皇的权利,位高权重。

  枢机主教之下,是地区的大主教,也称总主教,他们通常负责一个地区所有教务,类似于省这个范围。

  比如庇护十一世曾担任过米兰大主教,他负责的不仅仅是米兰这一个城市,而是以它为核心的一大片区域。

  大主教再往下,则是教区主教,简称主教,通常就是负责一个小城市的教务。

  最后,等级最低的就是单个教堂的负责人:神父。

  他们也是普通人最容易接触到的教会管理人员。

  教皇、枢机主教、大主教、教区主教、神父。

  清晰而森严的等级体系,使得教皇在宗教事务上具有绝对的权力。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内。

  这里是举行重大宗教仪式的神圣地方,庇护十一世就是在这里被选举为新任教皇的。

  此刻,上任不久的他,神色威严,颇有气势。

  十多位枢机主教坐在下首,表示了充分的尊敬。

  虽然教皇脾气好,有着学者的美誉,但众人可不敢随便造次。

  庇护十一世轻轻扫视一圈,笑着说道:

  “布鲁斯李已经接受了我的邀请。”

  “三天之后,我将在此与其论道。”

  “听说他极力推崇神创论,与我教教义不谋而合。”

  “这将会是一场精彩至极的美事。”

  说完之后,他的脸上出现了动容的神色。

  显然,庇护十一世对于此次论道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虽然是神学家,但对科学也有很深的了解。

  李奇维的横空出世,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尤其是十多年前的神创论,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在他看来,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在布鲁斯教授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当初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却无法解释天体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

  所以,牛顿最后把它归为上帝推了一把。

  而现在,李奇维提出的神创论、宇宙大爆炸,还有刚刚的恒星演化理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庇护十一世认为,它们同样是上帝的杰作。

  他轻轻一笑,显得高深莫测。

  “当物理学家历经千辛万苦爬到山顶后,却发现神学家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教皇心里很美,下面的人可就不美了。

  以毕翁弟、加斯帕里为首的枢机主教们,皆是点头称赞附和。

  他们虽然表面很开心,但内心依然充满了担忧。

  “这位教皇可真是不省心啊。”

  “布鲁斯李那是何人?”

  “毫无争议的当世科学第一人!”

  “堪称科学宗教的领袖!”

  就凭现在教廷和科学家之间水火不容的世界观。

  他们对这次所谓的论道,非常不看好。

  说不定到时候就要吵起来了。

  当然,还有一句话,众人都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

  “教皇您老真的能辩论过布鲁斯李那家伙吗?”

  盛名之下无虚士!

  枢机主教们虽然看不惯科学家,但是他们绝不会认为那是一群蠢货。

  尤其是布鲁斯李以亚洲人的身份,竟然能在科学领域取得如此无上的地位。

  正常人都知道那个男人有多可怕!

  再者,华夏那是一个历史延续几千年的古老王朝。

  这期间不知道出现多少惊才绝艳的思想。

  布鲁斯李作为几千年一出的绝世天才,对方在思想领域的造诣肯定同样深沉可怕。

  辩论要是赢了还好说,万一输了,那对于教廷的声望绝对是巨大的打击。

  虽然枢机们到现在都不知道辩论的主题是什么。

  但是人的名树的影,李奇维带给他们的压力是沉甸甸的。

  本来庇护十一世是想举办一场公开辩论的。

  就好像六十多年前,牛津大主教威伯福和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辩论那样,震惊了世界。

  但是,在众位枢机的百般劝说下,他最终还是改变了主意。

  理由很充分:赫胥黎那场辩论是以宗教完败科学大胜而告终的。

  论道改在西斯廷教堂内部举行,除了李奇维这个主角,剩下的就是教皇、枢机主教、大主教等数十人。

  各位枢机主教的意图很明显:

  “赢了我们大肆宣传,输了我们一概不认。”

  直接立于不败之地了。

  庇护十一世看着众人的表情,他当然清楚大家的想法,内心十分感慨。

  很多事情到了高位后,就身不由己了。

  他又想到了自己曾被前任教皇选为宗座巡阅使,前往波兰视察和调节国际纠纷。

  正是那件事,让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外交才能和深厚的知识底蕴。

  他纵横捭阖、侃侃而谈。

  他最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而论聪明,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人能超过布鲁斯教授了。

  所以,对于这种科学领域的伟大存在,庇护十一世早都神交已久了。

  “布鲁斯李,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啊。”

  

  1922年2月22日。

  李奇维带着王正阳、霍秀亭二人前往梵蒂冈。

  天主教教皇庇护十一世亲自迎接。

  在他的身后,12位枢机主教、25位大主教依次站立。

  一股浓厚的宗教气息扑面而来,

  如此规格,绝对算得上隆重了。

  他们当中有人甚至是专程为此事而来的。

  宗教 vs科学。

  当世两大领袖的道理之争,令人无限遐思。

  庇护十一世在见到李奇维的瞬间,心头震动。

  “好一位绝世美男子!”

  他不敢想象,眼前这个霸气而又儒雅的中年华夏男人,竟然就是赫赫有名的布鲁斯李教授。

  他以前见过的科学大佬们,要么是不修边幅,要么则是高冷孤僻。

  却从未有人像对方一般,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刀削般的面庞,挺拔高大的身姿,还有那如巍峨高山的气势,令人震颤不已。

  尤其是那一双璀璨深邃的眼睛,里面仿佛包含了宇宙星空。

  饶是庇护十一世见过了太多大人物,也没有遇到这种奇男子。

  他顿了顿心神,笑着说道:

  “欢迎你,布鲁斯李教授。”

  “今天我们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李奇维表现大方,绅士地说道:

首节上一节755/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