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51节

  “我猜不少人应该想到了,没错,中子星同样存在质量极限!”

  “根据我的理论计算,当核心区质量超过了1.5~3倍太阳质量时。”

  “对应的前身恒星质量大约是30~50倍太阳质量。”

  “此时,核心区无法形成稳定的中子星,因为中子也被压碎了。”

  “随着核心区的体积不断被压缩,其半径越来越小。”

  “当半径小于史瓦西半径后,核心区会变成一种比中子星更加致密的天体。”

  “那就是黑洞!”

  哗!

  全场骇然!

  所有人惊讶不已。

  “布鲁斯教授要证明的竟然是广相第三预言:黑洞!”

  恒星死亡会变成黑洞?

  这简直超越了众人的想象。

  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在众人震惊的还未反应过来时,李奇维继续说道: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第三预言。”

  “当初,史瓦西教授给出了广相场方程的第一个解。”

  “这个解被称为史瓦西解。”

  “即:一个球对称的天体,当它的半径小于史瓦西半径后,就会形成黑洞。”

  “这就是黑洞的数学结构。”

  “但是,它仅仅是一种数学意义上的存在。”

  “在此之前,我们不知道黑洞的来源是什么,只能认为是宇宙中凭空存在的。”

  “而现在,我通过恒星演化模型,为黑洞来源找到了物理基础。”

  “即:黑洞来自于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残留!”

  “对于那些几十倍太阳质量的大质量恒星而言,他们在生命尽头后,会先形成红超巨星。”

  “然后伴随着超新星爆发,核心区首先形成中子星。”

  “紧接着,随着引力坍塌,压力越来越大。”

  “最终,中子星被压缩成黑洞。”

  “而对于几百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恒星而言,过程就更简单了。”

  “它们在发生超新星爆发后,核心区将跳过中子星阶段,直接坍缩成黑洞。”

  “当然,宇宙之大,无奇不有,或许还有另外的黑洞形成方式。”

  “但至少,我证明了黑洞是宇宙中真实存在的天体!”

  “它并不是神秘的宇宙幽灵,而是恒星的结局或者说,新生。”

  “因此,我才敢宣称,我能证明半个广相预言。”

  “剩下的半个,就需要麻烦在座的各位,真正找到黑洞这种奇异的天体了。”

  “对了,我听说史瓦西教授最近隐世不出,就是想找到黑洞。”

  “我坚信,他一定会成功的!”

  静!

  此刻,偌大的会场内,安静的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老天啊!大质量恒星最终会变成黑洞?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感觉根本不用去找了,黑洞肯定存在!”

  “如此完美的恒星演化理论,它推导出的结果怎么可能有错呢?”

  谁都没有想到,恒星的终极命运,竟然是黑洞。

  黑洞,自从被广相预言以来,就被誉为“宇宙中最可怕的天体”。

  因为就连光也逃脱不了它的引力场范围。

  远远望去,黑洞就像个漆黑的天体,所以才被布鲁斯教授形象地命名为“黑洞”。

  在黑洞被提出之后,天文学家一直都把它当成某种独立超然的存在。

  它的性质实在太特殊了,和现有的所有天体都不一样。

  而现在,布鲁斯教授通过恒星演化理论,证明了黑洞来自于恒星。

  这些随处可见的天体,竟然是黑洞的源头。

  简直不敢置信!

  大道至简!

  但是反过来一想,众人却又恍然大悟,觉得理所应当。

  黑洞在刚提出来时,布鲁斯教授就预言了它的密度非常之大。

  而恒星的演化理论,其实就是质量对核心区的影响。

  质量越大,自然引力越大,恒星的核心就会被压缩的越厉害。

  一直压缩一直压缩,到了极限后,可不就是黑洞嘛。

  这种逻辑,事后想起来非常简单。

  但是在现场,能想到这点的人寥寥无几。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有时候,那一层窗户纸若是没有灵感戳破,便怎么也想不明白。

  这一刻,会场内彻底沸腾了!

  “布鲁斯教授没有食言,他真的证明了半个广相预言。”

  “与爱丁顿和哈勃历经千辛万苦相比,布鲁斯教授好像只是动动手指头就成功了。”

  “这种实力简直恐怖如斯!”

  众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李奇维提出的黑洞形成原理,惊骇了在场所有的天文学家。

  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整个推导逻辑太严密流畅了。

  一步一节点,环环相扣。

  如果黑洞理论是错的,那么恐怕开始的核聚变也错了。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布鲁斯教授其实已经算是证明了黑洞的存在,剩下的就如他说的那样:

  找到它!

  所以众人才会如此兴奋。

  李奇维微微一笑,右手虚空一按,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以上,就是我的恒星演化理论的全部内容。”

  “恒星根据其质量大小,在核聚变结束后,有三种结局。”

  “分别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我总结了一张图放在这里。”

  看着投影仪上的内容,众人无不激动。

  小小的一张图,却仿佛涵盖了宇宙星空。

  恒星的命运在其上演绎流动,令人目眩神迷。

  会场内所有人都沉浸在黑洞的震惊之中。

  爱丁顿羡慕地看着哈勃,心中非常感慨。

  对方是所有人中第一个猜出布鲁斯教授理论的人。

  这一点要是公开了,不知道多少人会惊讶。

  “果然不愧是布鲁斯教授看中的天才啊。”

  “哈勃在未来或许还有更高的成就。”

  接着,爱丁顿露出一丝苦笑。

  今天的会议,他本来是充满了自信,必然能震惊四方,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然而,他的质量-光度公式虽然非常惊才绝艳,对天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和膨胀定律、恒星演化理论相比,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甚至都不是一个等级的理论。

  这多少让爱丁顿有点受到打击。

  不过,他没有气馁,反而更加斗志昂扬!

  “这样的天文学才足够精彩!”

  “才值得我爱某人为之奋斗啊。”

  哈勃此刻兴奋到了极点。

  他没有猜错,布鲁斯教授想证明的就是黑洞!

  由于经常和史瓦西交流,哈勃可能是在场除了李奇维外,最懂黑洞的天文学家了。

  所以,他才能第一时间想到这个方向。

  没有人能理解他看透布鲁斯教授的心情。

  “我接近了神!”

  即便如此激动,哈勃依然保持冷静。

  他根据史瓦西的信件,想到了一个问题。

  于是,他深深地舒了一口气,缓解身体的激动,然后问道:

  “布鲁斯教授,我们应该无法观测到黑洞的形成过程吧。”

首节上一节751/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