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10节

  和量子色动力学一样,它也是量子场论的一个分支,且是最成熟最完善的分支。

  量子电动力学是把电磁场给量子化了。

  到了后期,物理学家的研究方式,就是把四大基本力量子化。

  电磁力的量子理论是量子电动力学;

  强力的量子理论是量子色动力学;

  弱力没有单独的量子理论,而是和电磁力统一,它们的量子理论是电弱统一理论;

  最后是引力,它暂时还无法量子化。

  目前最火的尝试就是量子引力理论。

  一旦成功,距离四大基本力统一就近在咫尺了。

  以上所有这些理论,都是属于量子场论的一种。

  由此可见,量子场论的重要性!

  而量子场论的核心,就是量子力学。

  所以,从解释世界本源的角度看,量子力学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相对论。

  这时,洛伦兹感慨道:

  “当然,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以前完美的电子论,现在也存在问题。”

  “我说这个故事,不是为了评价电子论的好坏。”

  “而是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诸位,重构量子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诚然,现在的量子论非常强大,就和当初的麦克斯韦方程一样。”

  “它能解释原子学领域很多很多的现象。”

  “但是,它不能解释原子核的稳定性,不能解释β衰变。”

  “其实也就是不能解释强力和弱力。”

  “此外,量子论的作用对象是微观粒子。”

  “那么什么才叫微观粒子呢?”

  “电子算,原子算不算?分子算不算?单个高分子算不算?”

  “如果质子和中子真的有复合结构,那又是什么情况?”

  “在我看来,量子论的重构和电子论的创建非常像。”

  “一个理论最终是要解释我们的客观世界的。”

  “而现在看,原子学的成果已经远远超前于现有的量子论了,二者并不匹配。”

  “所以,量子论才需要被重构,就如光的电磁理论到电子论一样。”

  “第三届布鲁斯会议的主题非常好。”

  “原子与量子。”

  “比起相对论,它们俩或许更接近世界的本质。”

  “我认为量子论的未来,一定会取得世人无法想象的成就。”

  “我坚信,到了那一天,我们物理学家能够一如当年的牛顿,自豪地说:”

  “现在,我将展示世界体系的框架。”

  轰!

  会场内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洛伦兹教授的总结太精辟、太精彩了。”

  “和布鲁斯教授的演讲简直相得益彰,升华了会议的主题。”

  “这就是老一辈物理学家的风采和底蕴。”

  老一辈物理学家们也许思维变得迟钝、行动变得迟缓。

  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愈加深邃,就像一坛美酒,沁人心脾。

  这一刻,在场的年轻天才们都非常激动。

  他们亲眼见证了一场完美演讲的诞生。

  布鲁斯教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加上洛伦兹教授入木三分的总结。

  二人的最佳配合,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是思想的盛宴。

  “洛伦兹教授不愧是科学主持界的第一人。”

  开场演讲结束之后,就进入布鲁斯会议的报告及讨论议程。

  首先是各位大佬轮番上场分享他们最近的研究。

  当然,研究内容肯定都是契合主题的。

  卢瑟福分享了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原子学领域的成果。

  包括三种射线的研究、各种粒子轰击实验、原子结构等。

  当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关于中子存在的实验。

  “自从两年前,布鲁斯教授预言中子以来,许多学者都加入到寻找中子的行列。”

  “但遗憾的是,这一目标进展缓慢。”

  “截止目前,还没有哪个机构或者个人,公开声称发现了中子的踪迹。”

  “我认为,寻找过程最大的困难就是,中子是不带电的。”

  “我们无法通过电场或者磁场捕捉到中子,观察它们的运行轨迹。”

  “不过,我们实验室最新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方案,或许能够更好地检测到中子。”

  说着,卢瑟福开始演示他的实验设计。

  今天的会议,让中子的存在变得更加重要。

  它和如此多的新概念息息相关,绝对不容有失。

  如果中子都不存在,那所谓的强力、弱力都是无稽之谈。

  甚至连原子核的模型都需要推导重来,引发物理学界的大地震。

  不过,卢瑟福那自信的口吻,让众人心安。

  中子一定存在!

  只不过暂时还未找到而已。

  随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最终一定能找到中子的踪迹。

  伊蕾娜听的非常认真,甚至还时不时做好笔记。

  卢瑟福作为原子学领域的权威,他的实验设计比量子研究所还要强很多。

  这也和李奇维不是实验物理学家有关。

  毕竟理论可以随便推导,实验真不一定能做出来,哪怕提前知道答案也不行。

  真实历史上,中子的发现,意义太大了。

  它直接导致了铀核裂变的发现,然后就是原子弹的出现。

  说句中子改变了世界的走向也不为过。

  李奇维此前曾设想过一个计划,那就是故意推迟提出中子的概念,让西方发现不了核裂变。

  但是后来他觉得这方案有个bug。

  那就是一旦如此,钱五师等人也不知道中子啊。

  连理论计算都没办法。

  那他们还怎么研究原子弹。

  难道靠李奇维忽悠:你们相信我,一定行!

  恐怕大家会觉得校长走火入魔了。

  “校长疯了!”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中子!”

  所以最终,他放弃了这个计划。

  宣扬核聚变都比隐藏中子靠谱。

  卢瑟福分享结束后,爱因斯坦、玻尔等人接连上场。

  他们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

  玻尔作为量子论的重要奠基人,更是豪言道:

  “关于量子论的未来,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最后,则是年轻一辈的报告。

  泡利作为年轻组的几位代表之一,详细地分享了他的不相容原理。

  最后,他总结道:

  “结合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我们就可以完全解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由此证明了布鲁斯教授在德国柏林大学演讲上所提出的理论。”

  “我认为该理论的下一步,就是研究原子和原子之间,到底是如何形成分子的。”

  “两个原子的核外电子通过什么方式,联结在一起。”

  泡利侃侃而谈,甚至还大胆预言了电子排布理论的前景,颇有一番宗师气度。

  虽然这些内容也是李奇维在德国的演讲上提到的。

  但是泡利显然准备充分,他讲的更为具体和详细。

  这是他从李奇维身上学到的经验。

  要想成为顶级物理学家,对任何理论和现象,都要多想几步,不要拘泥于现有的形式。

  海森堡看着泡利师兄在上面意气风发,心中五味杂陈。

  他当然为泡利感到骄傲。

  但是却避免不了产生苦涩之情。

  作为第二届物理奥赛的银牌得主,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偶像包袱。

  随着同龄人接二连三发表重磅性的成果,自己却一事无成。

  海森堡有种挫败的自责之感。

首节上一节710/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