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88节

  1912年,布鲁斯教授提出广义相对论。

  以上的所有理论,在提出的当时,都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震动。

  说是震碎三观也不为过。

  但是,无论它们如何惊天动地,天马行空,难以理解。

  至少有一点很友好。

  那就是可以想象的,可以描述的。

  比如狭义相对论的尺缩钟慢效应。

  虽然物理学家没有见过,但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物理图景。

  想象物体尺寸变短了,想象时间变慢了。

  再比如玻尔的量子轨道。

  虽然大家也没有见过,但是也不妨碍想象它的运行规律。

  甚至都可以在纸上画出来。

  一个个分离的轨道而已。

  没见过,但能想出来。

  哪怕是光的波粒二象性,虽然不能用常规的手段画出来。

  但至少可以理解。

  能有个大概的模糊轮廓。

  毕竟不管是波动还是粒子,都是很常见的现象。

  尽管他们组合在一起,有点特殊,但还是可以理解。

  而现在,情况变了。

  电子自旋是什么状态,是什么样子,竟然是不可想象,不可描述的。

  这就太匪夷所思了。

  简直和见了鬼差不多。

  就好像一个人可以躺着,可以站着,可以坐着,总归有个动作。

  但是现在这个动作如果不可描述,那他是什么动作?

  既然是动作,怎么会不能描述呢?

  就算不能描述,那也可以画出来啊。

  嘿,不行。

  你既不能描述,也不能画。

  这就是现在众人对李奇维回答的贴切感受。

  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此刻,泡利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意气风发。

  他胖乎乎的小脸上,首次出现了无尽震撼。

  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

  德国演讲那次,他以为自己足够了解布鲁斯教授了。

  然而现在,他才明白,这只是那个男人的九牛一毛而已。

  他明白了,为何物理学界称呼布鲁斯教授为“伟大的布鲁斯教授”。

  这种匪夷所思的想法,天底下除了他再也没有人敢想了。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泡利的直觉在疯狂预警。

  这是全新的领域,是另一个伟大的理论的前奏。

  “但,我可是泡利啊!”

  他的内心疯狂嘶吼:

  “我泡某人绝不屈服权威!”

  “我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哗!

  泡利眼神锐利,第三次追问道:

  “布鲁斯教授,您的理论太过匪夷所思了。”

  “我承认,如果接受了您的观点,就能解释我的质疑。”

  “但我还是要问,你怎么证明它是对的呢?”

  “您能给我一个理由吗?”

  泡利刚问完,所有人同时抬头望向二人。

  这场会议的精彩程度,已经超越了众人的想象。

  而泡利的勇敢,再次给所有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他是上帝之鞭,敢于向上帝挥鞭!

  面对泡利的追问,李奇维哈哈大笑一声。

  “既然你要,那我就给你。”

  “因为.”

  刚一开口,李奇维突然站了起来,上前一步。

  轰!

  一股霸天绝地的气息轰然爆炸!

  这一刻,天地黯然失色,臣服在他的脚下。

  宇宙动荡旋转,悬浮在他的掌心。

  在所有人惊骇欲绝的目光下。

  隐隐约约,真理浮现!

第468章 旧量子论终结!以我布鲁斯李之名义!宣布量子力学之到来!

  李奇维提出的“电子自旋不可描述”,让在场所有人震撼不已。

  不管是天才还是大佬们,都无法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物理学发展到最后,难道终极结果是不可知?

  那对于物理学家而言,有点过于残忍了。

  真实历史上,电子自旋概念的提出,是量子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在它之前,称呼是【旧量子论】;

  在它之后,才是真正的【量子力学】。

  旧量子论之所以带一个“旧”字,是因为它依然采用经典物理学的观念,来理解量子世界。

  从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到玻尔提出量子化轨道,再到最后四大量子数全部出现。

  你会发现,这其中到处都有经典物理学的身影。

  比如玻尔认为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是以轨道的形式,轨道就是经典物理学的概念。

  电子自旋中的自旋,同样也是经典物理学的概念。

  可以说,旧量子论的一切,全都是建立在经典物理学之上。

  我们无法通过最基本的原理或者假设,用数学推导出电子的各种行为。

  换句话说,旧量子论没有理论基础。

  所以,它才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电子自旋的矛盾性。

  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它对于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性,不亚于牛顿力学对于经典物理学的意义。

  用任何语言形容它的伟大,都不足为过。

  李奇维立于众人之前,脑海里闪过的正是量子力学那波澜壮阔的历史。

  对于后世每一个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那都是令人神往的时代。

  而李奇维甚至很快要亲手开辟这个黄金大世。

  没有人可以理解他内心的激动。

  但是现在,他却先要给泡利解释电子自旋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真实历史上,海森堡横空出世,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一个版本:矩阵力学。

  通过矩阵力学,就可以直接推导出电子的前三个量子数(除去自旋)。

  震惊天下!

  但是矩阵力学有个缺点,就是太晦涩难懂了。

  因为它用到的数学工具:矩阵,当时根本没有多少物理学家熟悉,更别提使用了。

  强如泡利,都得花费半个月,才能使用矩阵力学推导出氢原子的电子模型。

  其他人可想而知。

  然而幸运的是,海森堡提出矩阵力学没多久。

  紧接着,薛定谔灵感爆发,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二个版本:波动力学(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之所以能提出波动力学,是受到了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

  (这是另一段精彩的故事,涉及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斗争,暂时不剧透哈。)

  使用波动力学,同样可以直接推导出电子具有前三个量子数。

  但是对于物理学家而言,波动力学就比矩阵力学要友好太多了。

  因为波的知识,可是物理学家的强项,大家都能很好地理解和计算。

  所以,波动力学一出现,就力压矩阵力学,成为量子力学的主流版本。

首节上一节688/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