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65节

  李奇维闻言,开心一笑。

  在这堪称龙争虎斗的第二届奥赛中,华夏能取得铜牌实属不易。

  而且,最重要的是,赵忠尧三人还不是黄埔理工培养的学生。

  他们是华夏本土教育的硕果。

  这代表着李奇维布局二十年的教育改革,终于展现了它的力量。

  所以,虽然这一次的团体成绩和第一届平齐,但是颜任光却非常激动。

  他的眼中甚至隐隐有泪花闪现。

  作为黄埔一期的老大哥,在场只有颜任光知道,校长为了今天的成就,到底付出了多少。

  “校长,你的理想终于慢慢实现了。”

  这时,赵忠尧三人走到李奇维的面前,却失落地说道:

  “校长,很抱歉,我们让您失望了。”

  赵忠尧是第5名,周培源是第7名,严济慈是第10名。

  李奇维拍了拍三人的肩膀,爽朗地笑道: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参赛人数,超过了第一届,足足有120人之多。”

  “你们三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非常满意和开心。”

  “不要气馁。”

  “你们见识了天空的广阔,不应该害怕,而是要有鹰击长空的决心!”

  “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我希望你们能保持对科学的热爱。”

  “未来可期!”

  赵忠尧三人顿时感觉心里好受多了。

  这一次比赛,确实让三个年轻人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

  华夏科学虽然突飞猛进,但远远还没到傲视群雄的地步。

  他们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成绩刚一公布,就瞬间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团体前三名:

  金牌:英国;

  银牌:德国;

  铜牌:华夏。

  个人前三名:

  金牌:狄拉克(英国);

  银牌:海森堡(德国);

  铜牌:泡利(奥地利)。

  英国成为第二届物理奥赛的最大赢家。

  个人团体双金牌!

  简直赢麻了。

  整个英国都徜徉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哈哈,我就知道,我大英帝国永远是科学的中心。”

  “狄拉克真是好样的!”

  “个人金牌啊!第一届的个人金牌吴有训,现在已经是知名物理学家了。”

  “狄拉克的未来肯定也不可限量。”

  “.”

  这一刻,所有英国人,都与有荣焉。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这很快将成为大英帝国最后的余晖了。

  接着,当参赛选手的考试细节公布后,又在物理学界内部引起一阵惊呼。

  狄拉克以理论题满分的成绩,让所有参赛选手和老师们骇然。

  要知道,这一届的题目可比之前难了一个档次不止。

  即便这样,狄拉克甚至还提前写完了,显得游刃有余,让所有人都无比佩服。

  “哦!上帝啊!我是物理学博士,我发现我只能做出其中两道题。”

  “这帮参赛选手都是什么可怕的怪物啊!”

  “这一届的选手们实力都太强了,除了狄拉克一骑绝尘,后面几名根本没有拉开差距。”

  “哎,真是可惜啊,我没有机会参加这一届的奥赛,和这些绝世天才们同台竞技。”

  第二届物理奥赛,让狄拉克、海森堡、泡利、费米、赵忠尧等人声名鹊起。

  因为根据难度对比,哪怕是第十名左右的成绩,都有机会冲击第一届物理奥赛的金牌。

  换句话说,排名靠后的选手不是太菜了。

  而是这届的牛逼学生太多了,导致原本的天才也黯然失色。

  众人都相信,虽然现在这些选手们,还是物理学界的小卡拉米。

  但是不久之后,他们肯定会像吴有训那样,名震物理学界。

  1920年8月25日,王路遥随着代表团等人返回华夏。

  李奇维站在码头边,亲自给他们送行。

  他和王路遥紧紧拥抱在一起。

  “路遥,在婆罗洲好好的等我!”

  然后,他又嘱咐了钱五师,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五师,盘古计划的前期就靠你了!”

  最后,在众人的挥手告别中,李奇维静静地站在码头上。

  王正阳和霍秀亭分别站在他的两侧。

  夕阳西下,将三人的影子拉的很长,一直延续到天边。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结果和成功,给科学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李奇维提前带来的奥赛题型,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的教育风向。

  于是乎,其它学科终于开始争相模仿起来。

  数学奥赛、化学奥赛、生物奥赛、天文奥赛。

  四大奥赛成为第二批官方指定的比赛项目。

  因为这四大学科和物理一样,都是受众最广的大学类课程。

  有充足的生源支撑比赛的举办。

  至于一些比较偏门的学科,暂时就没有办法了。

  他们只能继续等待时机。

  为了保证时间错开,各学科领域的大佬们亲自下场,讨论具体的安排。

  这是为了防止,万一存在逆天的学生,能参加不止一科的奥赛。

  要是因为时间起冲突,那就太可惜了。

  不过,要是真出现能跨领域拿金牌的绝世天才,那绝对能轰动全球。

  忽然,大家不约而同地感慨道:

  “估计只有学生时代的布鲁斯教授,才能完成这种不可思议的壮举吧。”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热度一直持续到十月份,才终于降低下来。

  因为诺奖就要来了!

  奥赛再强,那也只是学生之间的比赛。

  而诺奖,则是全世界所有大佬们之间的比赛。

  那才是人类智慧真正的巅峰对决。

  哪怕是狄拉克,纵然被誉为物理学超天才级,暂时也无法碰瓷诺奖大佬。

  这就是学生天才和真正大佬的区别。

  科学,一切靠成果说话。

  1920年10月20日,诺奖公布。

  其中化学诺奖得主,是德国柏林大学的能斯特。

  作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提出者,能斯特获奖是实至名归。

  而物理诺奖得主,则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玻尔。

  他的获奖理由为: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

  玻尔终于获得诺奖了。

  而且是比真实历史上提前2年。

  原本的1920年诺奖是瑞士的纪尧姆。

  不过因为李奇维的存在,历史发生了一点偏转。

  玻尔作为布鲁斯教授的爱徒,又是玻尔-李模型的奠基者。

  于是他提前获得诺奖也是理所应当的。

  至此,李奇维曾经的七大博士,如今全部获得诺奖。

  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壮举!

  甚至比他本人获得三个科学类诺奖还要恐怖。

  举世震惊!

  毕竟布鲁斯教授是千年不出的绝巅人物。

  别说三个诺奖,就是十个诺奖,众人也都能接受。

  但是个人牛逼,不代表教出来的学生也那么牛逼啊。

首节上一节665/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