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49节

  一招鲜吃遍天的手段是不行了。

  这对于科学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爱丁顿的恒星内部结构理论,目前有一个致命缺点。

  那就是不知道光的辐射压力是多少。

  因为他不知道恒星中的光是怎么来的。

  不仅是他,所有人都不知道恒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自然也就无法解释光辐射的问题。

  这就有点尴尬住了。

  重力是很好计算的,爱丁顿现在就卡在光辐射这里。

  然而今天,核聚变的论文让他茅塞顿开。

  根据量子论,聚变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各种频率的光子。

  这些光子就是恒星光芒的来源。

  因此,基于布鲁斯教授的核聚变理论,爱丁顿就能建立光辐射的模型。

  从而一举解决自己理论的关键难点。

  相当于在李奇维的基础上,把恒星问题又往前推进一步。

  这怎能不让爱丁顿万分激动。

  这篇论文对他而言,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啊。

  旁边的金斯,看到爱丁顿笑的跟得到诺奖一样,于是打趣道:

  “爱丁顿教授,怎么笑的那么开心?”

  “难道是你发现这篇论文有错误吗?”

  爱丁顿闻言一愣,顿时笑不出来了。

  霍史尼玛!

  金大哥你可别吓我啊。

  我就指望这篇论文突破自己呢。

  “金斯教授,恕我愚钝,没看到核聚变的理论有什么问题。”

  金斯笑道:

  “我也研究过恒星的形成及演化问题。”

  “布鲁斯教授在论文中说氢核聚变成氦,需要几千万度的高温。”

  “这样电子才能和原子核分离,原子核之间就有机会融合在一起。”

  “但是在恒星刚刚开始形成时,怎么可能会产生这么高的温度呢?”

  “也就是说,最先聚变的那两个P核,是如何有条件发生的呢?”

  金斯的问题,有点像先有鸡后有蛋的逻辑难题。

  甚至,后世还有人提出,所有的恒星,本身无法启动核聚变,其实都是由智慧生命点燃的。

  这有点属于民科和科幻范畴了。

  当然,人类对于恒星的所有细节问题,并没有全部搞清楚。

  爱丁顿闻言,眉头微皱。

  他不得不承认,对方的观点很有意思。

  不过,这难不倒他。

  “金斯教授,你看论文这里,布鲁斯教授也想到了这点。”

  “他认为核聚变不仅需要高温,同时也需要高压。”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高压可以代替高温,启动反应。”

  “组成恒星的物质,在形成期间,其万有引力足以产生这样的高压。”

  “从而启动核聚变。”

  “而且,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点自己的想法。”

  “宇宙本来就是一个充满高能的实验场。”

  “也许最开始的那些氢原子本身就处于极高的温度下。”

  “当它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自然就发生了核聚变。”

  “这才形成了恒星。”

  爱丁顿自信满满,侃侃而谈。

  他没有因为金斯提出质疑而担忧。

  一个新的猜想提出,本来就要经受住各种考验。

  但是他坚信,核聚变是绝对不会错的。

  刚刚的两种解释,就能很好回答金斯的问题。

  其实李奇维在论文中提到的高温高压问题,就是后世人工可控核聚变的难题。

  人类现有的技术,制造高温是很简单的,但是高压就很难了。

  所以可控核聚变采取的是,用高温代替高压。

  太阳内发生核聚变只需要几千万度,因为它内部产生的压力非常大,弥补了一部分。

  而可控核聚变就需要上亿的温度了。

  如此恐怖的温度,怎么产生呢?

  于是,科学家就想到,将等离子体在螺旋磁场中进行加热。

  但如此高的温度下,没有任何材料能够当作等离子体的容器。

  所以只能靠磁场本身去束缚。

  而磁场的强度,就决定了这些等离子体能达到的温度上限。

  但是磁场装置受限于材料本身,也有自己的极限。

  而且如此高温状态的等离子体,想要通过磁场精确控制其反应,达到可控的状态,那也是无比艰难的。

  以上这些,就是可控核聚变的核心难题之一。

  相比之下,不可控核聚变就简单太多了。

  注意,太阳本身也是不可控核聚变,因为它不能随时停止。

  爱丁顿和金斯的讨论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双方都明白,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接下来的天文学界,必然会爆发一股核聚变的研究热潮。

  无数天文学者将会加入研究的队伍。

  共同完善布鲁斯教授提出的理论。

  天文学继广义相对论之后,又迎来了一场史诗级的理论革命。

  无数震撼人心的成果,即将诞生!

  这一刻,在场的所有天文学家,忽然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期待。

  “上帝啊!1922年的世界天文学大会,将会是何等精彩的盛事!”

  “造父变星、螺旋星系、宇宙膨胀、恒星核聚变”

  然而,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布鲁斯教授还会提出更加牛逼的理论。(能猜出来吗)

  如果说,核聚变对于天文学家而言,是震撼人心的理论猜想。

  有了它,天文学家就能破解恒星的奥秘。

  银河系中的几千亿颗恒星,都将被人类的智慧所征服。

  那么对于化学家而言,核聚变就是逆天之手段了。

  因为它代表着某个古老的职业即将复苏。

  那就是:炼金术士!

  化学家们万万没有想到,布鲁斯教授前脚刚把炼金术士的头衔,从化学家身上剥离。

  后脚就把这个头衔按在了物理学家身上。

  人造元素!

  点石成金!

  这是所有化学家看到论文后的第一反应。

  他们当即骇然了!

  有了核聚变,人类就有了成为真正炼金术士的可能。

  截止李奇维的前世,元素周期表中,目前一共有118种元素。

  据说第119号元素,正在制造之中。

  其中从第1号元素【氢】一直到第94号元素【钚】,是宇宙中存在的元素。(某几个地球上不存在)

  这些元素也被称为自然元素。

  从第95号元素【镅】开始,则全部都是宇宙中不存在的元素了。

  它们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独立于宇宙体系的存在,也被称为【人造元素】。

  细思极恐!

  人类作为宇宙创造出来的生物,竟然创造了宇宙中不存在的元素。

  还有比这更不可思议,更惊世骇俗的事情吗?

  这简直就是造物主的权柄了。

  在1920年这个时间点,化学家们对于元素周期表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

  尤其是李奇维提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后,更是直击元素周期表的本质。

  让化学从此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

  但是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仅短了一截,从1号元素【氢】,只到第92号元素【铀】,后面没了。

  而且中间还缺失了4个元素没有被发现。

首节上一节649/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