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斯教授,你再上台做个总结吧。”
“还是你们二位去吧。”
“不行的,我们上去无法服众啊。”
“布鲁斯教授,你就不要推辞了。”
在二人的强烈和热情恳求下,李奇维最终还是上台了。
本来,他就是准备说个场面话的。
夸奖一下双方的辩论表现,顺便吹一波天文学的牛逼。
给本次辩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然而就在他说完准备结束时,台下忽然有几个人同时起哄道:
“布鲁斯教授,你给我们讲讲呗。”
“为什么沙普利和柯蒂斯的结果会相差那么多啊。”
“难道选择不同的星星作参考,结果就一定不同吗?”
“那为什么他们每人的两次结果都一样,两者之间却不一样。”
哗!
这个问题瞬间引起了共鸣。
哪怕是对天文学再不懂的人,他也能发现其中的矛盾。
“是啊,我早都想问这个问题了。”
“为什么两人测出来的差距会这么大啊。”
“而且两人都无法指出对方测量的错误。”
“这就奇怪了,那应该怎么去验证呢?”
听着无数人的议论声,海耳和戴森等大佬,皆是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他们既高兴也无奈。
高兴的是,看到这么多普通人讨论天文学,说明这场辩论会举办的非常成功。
天文学的魅力,成功展现在世人眼前。
人类依靠望远镜,就能探索浩瀚的宇宙星空,解析星星的秘密。
还有比这更浪漫更享受的事情吗?
而天文学的成功,必然也会让天文学家的地位提高,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这门学科就会迎来蓬勃的发展。
无奈的是,他们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是的,哪怕是天文学领域的大佬,海耳也不知道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不然的话,银河系问题,也就不会成为今天辩论的主题了。
李奇维闻言,也是一怔。
“可恶,我明明不想装逼的啊。”
“你们干嘛要逼我。”
然而,既然今天的气氛这么火爆。
那他干脆就再加一把火吧。
反正他已经正式介入天文学,发表点意见也是理所应当的。
李奇维朝着哈勃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
这让后者有点摸不着头脑。
在众人的期待中,李奇维缓缓说道:
“大家首先要明白,沙普利和柯蒂斯使用的测距方法,其实是天文学界公认的常规方法。”
“早在18世纪,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就发明了类似的方法。”
李奇维刚说出这个名字,台下就有知道的人开始科普。
赫歇尔是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他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首任会长。
他的代表性成就是:发现天王星及其两颗卫星。
此外,赫歇尔对于银河系结构也有一定研究。
李奇维接着说道:
“赫歇尔为了计算宇宙中天体之间的距离。”
“他发明了一种方法。”
“即他假设宇宙中所有星星的亮度都是一样的。”
“我们之所以看到有些星星暗,有些星星亮,是因为它们离我们的距离不同。”
“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
“接着,他就以天狼星的亮度为标准。”
“利用光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一规律,开始计算其它天体到地球的距离。”
“假设天体A到地球的距离,是天狼星到地球距离的2倍。”
“那么地球上的观测者,观察到的天体A的亮度,应该是天狼星的四分之一。”
“这应该很容易计算。”
“但是有个问题,那就是天狼星到地球的距离,当时的天文学家们并不知道。”
“所以,赫歇尔干脆就把天狼星到地球的距离,当作一个标准单位。”
“其它天体离地球的单位,都换成标准单位的倍数。”
“基于这个理论,他测量了很多个天体的距离。”
“到最后,他甚至还粗略估算出银河系的直径是8000个标准单位。”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个数字小的可怜,肯定不对。”
“而且宇宙中星星的亮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此赫歇尔的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但是,他发明的方法,却极具参考意义。”
“相信聪明的你们已经发现了。”
“没错,沙普利和柯蒂斯使用的标准烛光法,就是来自于赫歇尔的方法。”
“只不过,天文学家们对其进行了优化,大大提高了它的精确性。”
“但是,这些方法,依然没有解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那就是标准烛光本身的亮度问题。”
“由于现在天文学家对于恒星所知甚少。”
“我们无法判断一个恒星的亮度与什么有关,甚至也无法判断它是不是会变化。”
“比如太阳在某些时刻,就会发生亮度突然提高的现象。”
“那么作为标准烛光的蓝巨星、黄矮星等恒星,它们也肯定就会存在这种情况。”
“所以,这就会给测量带来巨大的误差。”
“你选择不同的恒星当标准烛光,那么测量出来的距离也不同。”
“这就是为何沙普利和柯蒂斯二人的数据,会有这么大的误差。”
“甚至是数量级的差距。”
“因为,他们俩全错了!”
“当然,这不代表二人的成果毫无价值。”
“因为天文学本来就是这样。”
“在天文尺度上,精确是一种奢侈。”
轰!
台下陷入了诡异般的寂静。
很快,就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
绝大多数人都被这个回答惊呆了。
简直和天方夜谭一般!
“哦!上帝啊!搞了半天,辩论双方竟然都错了!”
“这就是布鲁斯教授吗?一出手就是石破天惊啊!”
众人骇然!
让他们激动万分的各种理论,在布鲁斯教授眼里,竟然是错误的?
沙普利和柯蒂斯露出一丝苦笑。
对于这个问题,他们俩其实也心知肚明。
现有的标准烛光法,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但是布鲁斯教授指出的问题症结,还是让他们获益匪浅。
也许有一天,如果能搞清楚恒星的亮度之谜,那么这种方法就完美了。
海耳等天文大佬们则是深深吐了一口气。
他们没想到布鲁斯教授,竟然连烛光法都了解的这么透彻。
天文学还有什么是对方不知道的吗?
此刻,大厅内的吃瓜群众们,讨论的更加热烈了。
按照布鲁斯教授的意思,严格来说,这种方法不能算错了,而是太粗糙。
所以不同的人测量,才会产生这么大的误差。
忽然,众人产生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想法。
“布鲁斯教授能给出更好的测量方法吗?”
第446章 无尽震撼!量天尺!“只有它才能准确测量宇宙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