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海耳忍不住问道:
“密立根教授,这到底怎么回事?”
“我没有听错吧。”
密立根已经恢复平静,他眼眸深邃,语气沉稳说道:
“别急,布鲁斯教授他一定会解释清楚的。”
李奇维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今天这场演讲,应该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问了。”
“为什么我会自相矛盾呢?”
“一会说玻璃是非晶体,一会又说玻璃是晶体。”
“但其实,这只是我描述的角度不同而已。”
“我举个例子。”
“有一个古老而富裕的王国,国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
“国王太喜欢他的女儿了。”
“当他知道公主最喜欢钻石时,于是就把全国的钻石都买过来,送给公主。”
“公主得到这些钻石后,非常开心。”
“她想给自己搭建了一个钻石城堡。”
“于是,国王一声令下。”
“几百个工匠,经过了几十个日夜的辛苦劳作后,终于把钻石城堡建造完成。”
“城堡通体由钻石组成,没有掺杂任何其它材料。”
“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好看的光芒。”
“公主看见后,笑靥如花,她迫不及待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父王,让父王也来参观。”
“然而,就在她奔跑时,却不小心撞到了城堡的柱子上。”
“轰!”
“整个钻石城堡轰然倒塌,变成一堆混乱的钻石废墟了。”
“公主伤心极了。”
“国王听到这件事后,安慰女儿道:”
“不要伤心,我的宝贝,把这些钻石废墟,重新建造成城堡就好了。”
“故事完。”
故事说完后,会场内所有人嘴巴张得更大了。
除了懵逼还是懵逼。
画风有点不对啊。
这不是科学讲座吗,怎么变成童话故事了。
然而,密立根等大佬,眼中却精光闪烁。
他们好像明白了什么。
康普顿、吴有训等天才,也灵光一闪。
“我明白了,宏观与微观!”
余青松很想问一句:吴大哥,你到底明白什么了?
李教授讲的不就是一个故事吗?
吴有训羡慕道:
“校长的想法真是太天马行空了!”
“我实在佩服的五体投地。”
懂的都懂,不懂怎么也想不懂。
在众人懵逼,大佬佩服的情况下,李奇维解释道:
“在这个故事里。”
“钻石城堡就相当于晶体,它整齐有序。”
“而钻石废墟就相当于非晶体玻璃,它混乱无序。”
“然而,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玻璃,它们都是由一颗颗小的钻石组成的。”
“这颗小的钻石却是晶体。”
“只不过它组成的钻石废墟,变成了非晶体而已。”
“这就是我的猜想。”
“玻璃虽然在宏观上是非晶体,但是在微观上,它的内部是由一个个微小的晶体组成。”
“我把这种理论形象地称为【微晶理论】。”
“按照刚刚的理论,晶体存在阈值。”
“而玻璃虽然整体没有阈值,但是它内部无数的微晶却有各自的阈值。”
“无数个微晶的阈值平均在一起,就可以看成是玻璃这个非晶体的阈值了。”
“所以,玻璃才会和真正的晶体一样,能够透光。”
“这就是我对玻璃透光的原因分析。”
嘶!
会场内又一次陷入了寂静之中。
微晶理论彻底震撼了所有人。
如此天才般的想法,简直鬼神莫测。
“上帝啊!微晶理论也太惊艳了!”
“布鲁斯教授果然恐怖如斯!”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吗?”
“布鲁斯教授和密立根教授等人的分析,实在太精彩了。”
“他们的一场对话,就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方向。”
“晶体学接下来肯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了。”
余青松听完后终于明白了。
随即就是彻底被李奇维折服。
他呆呆地看着台上那道身影,脸上露出了痴汉般的笑容。
他无比庆幸李教授是华夏人,和他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
“我要永远追随李教授的脚步!”
康普顿、吴有训、哈勃等人,眼神火热。
布鲁斯教授强势回归,他的实力没有跌落。
今年40岁的他,在物理学界,正是当打之年。
未来对方一定还能创造更大的辉煌。
海耳等天文学家们,现在已经无比确信。
“布鲁斯教授的天文学论文,一定会震惊学界的。”
就凭借这种洞察力和想象力,海耳觉得布鲁斯教授研究任何领域,都会是绝巅人物。
密立根微皱的眉头终于舒展。
对于他这样的物理大佬而言,看见一个难题被解决,哪怕不是本人的成果,也依然会欣喜若狂。
虽然李奇维的微晶理论只是一种猜测。
但是无疑比他本人和康普顿的回答更深入。
而且,这个理论对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有了更多的参考意义。
关键是对方那种无拘无束的思想,让人膜拜。
密立根感慨。
正常人知道玻璃是非晶体后,肯定就不会继续去想,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条件。
但是布鲁斯教授不一样,他会更进一步,思考其内部的问题。
忽然,密立根想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那场年会。
李奇维一张太极阴阳图惊艳了众人。
“难道这也是源于华夏的某种思想吗?”
对此,李奇维表示:这个真不是。
真实历史上,1921年,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提出了【晶子学说】。
该理论认为玻璃由无数的“晶子”组成,这些晶子分散在无定型的介质中。
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到了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扎哈里阿森,提出了著名的【无规则网络学说】。
该理论认为玻璃的微观结构是:原子的排列是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
两种学说看似一样,其实略有区别。
晶子学说侧重描述玻璃的微观不均匀性和有序性。
而无规则网络学说侧重描述玻璃的宏观统计均匀性、无序性。
李奇维提出的微晶理论,其实就是两种理论和能带理论的结合。
这也是后世公认的玻璃结构。
当然,用这种结构解释玻璃的透光性,目前而言,并不一定正确。
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玻璃透光依然是未解之谜!
所以,李奇维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