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25节

  惊的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

  竟然连康普顿也错了!

  对方虽然年轻,但也算是响当当的物理学家。

  博士毕业的他,对于现代物理学有很深的理解。

  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联想到用量子论解释。

  但是,布鲁斯教授还是说对方错了。

  这一刻,众人有点懵逼了。

  只有密立根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

  此刻,所有人都在等待布鲁斯教授的解释。

  李奇维笑着说道:

  “劳厄利用晶体的原子规律排列特性,证明了X光的波动性。”

  “布拉格父子在他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晶体衍射学。”

  “利用X射线,我们就能【看清】晶体的内部结构。”

  “算出晶体中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距离等参数。”

  “晶体结构分析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之前参观老布拉格教授的实验室时,他向我介绍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

  “其中有一个结论是:根据X射线的衍射数据显示,玻璃不是晶体。”

  “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形成的硅酸盐。”

  “玻璃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所以,刚刚康普顿的解释就不成立了。”

  “既然玻璃不是晶体,那么它内部的原子就是混乱排列的。”

  “光子遇到电子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吸收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按理来说,玻璃应该也是不透明的才对。”

  “或者说,哪怕有透明性,也应该很低才对。”

  轰!

  众人骇然!

  闹了半天,布凌布凌的玻璃竟然不是晶体!

  “上帝啊!我第一次知道,玻璃竟然不是晶体?”

  “这怎么可能?”

  “玻璃长得和水晶一样,怎么会不是晶体呢?”

  “真是难以置信啊。”

  康普顿顿时语塞。

  玻璃如果不是晶体的话,那他的答案就应该是反过来了。

  但事实却是,玻璃既是非晶体,又是透明的。

  这就有点诡异了啊。

  余青松等人看的目瞪口呆。

  这就是物理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吗?

  真是精彩绝伦啊。

  李教授那信手拈来的各种知识,让余青松直接高潮了。

  太帅气了!

  海耳等天文学家已经开始懵逼了。

  刚开始他还能听懂,但现在已经逐渐脱离了他的知识范围了。

  李奇维能从物理学跨到天文学,不代表他们能从天文学跨到物理学。

  一块小小的玻璃,却是天堑般的分水岭。

  密立根深深吐出一口气。

  “果然,我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他很清楚晶体学最近在高速发展。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物质,被测出结构。

  所以测出玻璃的结构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关键是,很少有物理学家会关注这种知识点啊。

  更不用提布鲁斯这个当世第一人了。

  只能说,对方的知识储备太夸张了。

  忽然。

  密立根又想到了二十年前,他第一次听李奇维解释光电效应的那个上午。

  “咦?”

  “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

  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布鲁斯,还是得从你身上寻找灵感啊。”

  于是,密立根站了起来。

第440章 一块玻璃压诸佬!众人震撼!李奇维终出手!

  一个小小的玻璃问题,却给所有人带来了大大的震撼。

  如果说余青松毕竟只是本科生,回答不出情有可原。

  那么康普顿可是新晋的物理学家,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超级新星。

  可是,连他的答案也是错误的。

  这一刻,会场内的众人才明白,布鲁斯教授提出的问题多么非同凡响。

  “明明那么接地气,却又那么难。”

  物理学的神奇,再一次展现在众人眼前。

  现在大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前排那些大佬们身上了。

  只有他们或许才能知道答案。

  一道道期待而灼热的目光,聚焦在前方。

  海耳即便眼睛看不到后面,他也能感受到如芒在背的刺痛感。

  这位天文学大佬只能暗自苦笑:

  “关键是我也不会啊。”

  众多美国的师生们内心悲凉。

  这难道就是美国科学界的现状吗?

  “偌大一国,竟无一人可接下布鲁斯教授一招。”

  “美国在科学领域任重而道远啊。”

  在这种情况下,密立根站了起来。

  顿时引起一阵惊呼!

  “哦!天啊!竟然是密立根教授!”

  “没想到布鲁斯教授随便一个问题,就要出动密立根教授了。”

  “他可是我们美国物理学的旗帜啊!”

  “我相信密立根教授一定可以的!”

  这一刻,在场大多数人都兴奋了。

  如果说刚刚余青松的回答,激动的是华夏留学生们。

  那么现在密立根的出现,就是在挽救美国在物理学界的颜面。

  虽然今天只是布鲁斯教授的一场演讲。

  他本人也没有任何攻击谁的意思。

  但是在这些年轻的学生眼中,这就是一场战斗,一场科学领域的战斗。

  密立根瞬间就感受到了众人的情绪。

  此刻,他才明白,从迈克尔逊教授那里接过的担子有多么重。

  他一定不能倒下!

  于是,密立根轻轻一笑,坚定地开口道:

  “布鲁斯教授,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李奇维见状,笑道:“请说,密立根教授。”

  密立根理了理思绪,说道:

  “刚刚康普顿回答的角度,是光子遇到电子的概率。”

  “概率越大,说明被吸收的光子越多。”

  “他认为在金属中,由于电子可以随意移动,所以光子遇到电子的概率大。”

  “但是在晶体中,由于电子被束缚住,所以遇到光子的概率低。”

  “我认为这个解释本身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玻璃并不是晶体,所以无法用晶体的理论去解释电子被束缚的情况了。”

  “所以,我想提出一种新的模型。”

  “布鲁斯教授,你还记得二十年前,你讲解光电效应的那场演讲吗?”

  李奇维微微一愣。

  他不知道密立根怎么忽然提到这件事。

  那时他和普朗克刚刚提出量子论,遭受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反对。

首节上一节625/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