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06节

  李奇维的威压弥漫在会场之内,让人提不起辩论的勇气。

  就在前排的大佬们,准备带头做个榜样时。

  忽然,泡利动了。

  “布鲁斯教授,我有问题。”

  他刚一站起身,就引发一阵惊呼。

  “哇,又是那个胖小子!”

  “他这次又要干什么,现在可不是刚刚那种耍嘴皮子的时机。”

  “你得先理解布鲁斯教授的理论,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那小子嘴上毛都没长齐,能有什么见识。”

  “估计是年轻人想哗众取宠了。”

  “.”

  众人对于泡利显然不看好。

  按照经验来说,一般越跳脱的人,水平就越不咋地。

  但是海森堡不同。

  他很清楚自己师兄的天赋之高,绝对是最顶尖的天才。

  他羡慕地看着泡利,哪怕面对所有人的轻视,对方依然云淡风轻,对周遭一点不在意。

  仿佛任何流言蜚语都引不起心境起伏。

  换成海森堡自己,那是万万做不到的。

  他还想着等演讲结束后,再去求自己的导师索末菲,引荐自己给布鲁斯教授认识呢。

  因为他不敢当着这么多人面前,大方自信地提问。

  这是他的性格使然。

  前排大佬处,爱因斯坦看着索末菲尴尬的样子,好奇问道:

  “这是你的学生?”

  索末菲笑道:“他就是泡利。”

  爱因斯坦哦了一声,又特意看了泡利两眼。

  显然,他也听闻过泡利的故事。

  “原来他就是泡利啊。”

  “和我想象中有点不同。”

  “不过他很不错,很有胆气!”

  “布鲁斯就喜欢这样的年轻人。”

  忽然,爱因斯坦又取笑道:

  “索末菲,你干脆让泡利到布鲁斯的量子研究所学习几年。”

  “好好磨炼他的性格。”

  索末菲闻言,回头看了一眼,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喃喃自语道:“泡利这样也挺好的。”

  此刻,在李奇维的注视下,泡利镇定自若地开始自我介绍。

  “教授您好,我是泡利,目前是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学生。”

  “我的导师是索末菲教授。”

  话音刚落,会场内响起小范围的震惊。

  显然,泡利的名气早已不局限在慕尼黑大学,而是传到了德国学术界。

  “哇,原来是那个号称上帝之鞭的天才学生。”

  “听说他既是本科生,又是博士生,我从未听过这种事情。”

  “他编写的相对论,我看过,写的是真好啊。”

  泡利在众多学生之中俨然是被羡慕的对象。

  年轻、天才,性格狂傲。

  这就是学生们梦想中的自己。

  大佬们则比较淡定。

  毕竟现在的泡利在他们眼中只是天才,而不是真正有成果的物理学家。

  天才,大佬们见到的太多了。

  前排的诸位,谁年轻时又不是天才呢?

  台上的那位,更是天才之王。

  这时,李奇维内心一震。

  “好家伙,原来是泡利啊。”

  “没想到他还是个小胖墩。”

  “他旁边那位看起来有点害羞的,应该就是海森堡了。”

  这一刻,李奇维对于二人产生了期待。

  这两位可是量子力学的关键人物。

  没想到在今天的场合碰到了。

  他朝索末菲笑着看了一眼,然后目视那个勇敢的年轻人。

  “你好,泡利同学。”

  “我和你的导师是很好的朋友。”

  “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问。”

  泡利虽然喜欢怼人,但他也不傻。

  面对当世第一的布鲁斯教授,他要表现足够的尊重。

  他说道:“谢谢您,教授。”

  “我的问题是关于电子数量和能级的关系。”

  “在您的电子壳层理论中,你把电子的轨道进行了分层。”

  “每一层能存在的最多电子数量,是有严格限制的。”

  “按照您的理论,电子数量是能级数量的2倍。”

  “第一层1个能级,可以容纳2个电子。”

  “第二层4个能级,可以容纳8个电子。”

  “以此类推.”

  “但是,为什么电子不可以都挤在最低能级上呢?”

  “比如所有电子都挤在第一层里,或者挤在第二层的某个能级中。”

  “这样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状态也就会最稳定。”

  “如果电子不能挤在同一层或者同一能级里,那为什么每个能级可以容纳2个电子呢?”

  “按理来说,一个能级代表一个轨道,不应该只能存在一个电子吗?”

  “2个电子在同一个轨道上,难道不会发生碰撞或者其它效应,导致电子运动不稳定吗?”

  “这个【2】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哗!

  泡利的问题,让在场的大多数人非常吃惊。

  因为他们在李奇维滔滔不绝的演讲过程中,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个问题。

  好像2倍是应该的,天然的,不需要证明的。

  但是,泡利敏锐的物理直觉,让他没有放过这个小细节。

  这里面一定隐含更深层次的秘密。

  这一刻,众人才发现,他们小看了泡利。

  对方的天才之名,绝非浪得虚名。

  而这种天才,喜欢怼人,也能说得通了。

  毕竟天才看谁都觉得蠢嘛。

  爱因斯坦笑着对索末菲说道:

  “泡利这个年轻人果然不错。”

  “他能这么快就发现这个问题,并且善于去思考。”

  “我都准备问布鲁斯这个问题了。”

  索末菲听到爱因斯坦的夸奖后,非常开心。

  泡利没有让他失望,即便面对布鲁斯教授,他也能一针见血地提出自己的质疑。

  这才是一个优秀物理学家需要具备的素质。

  可以崇拜,可以羡慕,但一定不能谄媚。

  要独立思考。

  李奇维听完泡利的问题后,内心感慨。

  历史上的那些物理学大佬,果然都是名不虚传之辈。

  泡利今年才20岁,系统学习物理也没有多长时间,就已经能有这么深的领悟了。

  在后世的人看来,这个问题不是显而易见,很容易提出吗?

  但是放在当初那个时代,当前方是一片迷雾时,能敏锐地抓住关键因素,是一个了不得的能力。

  甚至它就是某种天赋。

  是大佬有别于普通人的关键。

  而这个问题,将直接引出旧量子论的最后一块拼盘:第四量子数!

  此刻,李奇维笑着说道:

  “感谢你的提问,泡利同学。”

首节上一节606/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