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579节

  因为战争的原因,诺奖在过去五年内,受到了很大影响。

  现在终于全面恢复,再次带给人们惊喜。

  本次物理诺奖的得主是:格里高利、克里斯、于隐。

  获奖理由是:表彰他们在电场作用下谱线分裂现象的研究。

  也就是所谓的GKY效应。

  这个效应和塞曼效应一起,催生出了玻尔-李模型的第三量子数。

  所以获得诺奖实至名归。

  忽然,人们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布鲁斯教授的七个博士生,到现在已经有六个获得诺奖了。”

  “至于剩下的玻尔,最为逆天,更是提前锁定了诺奖。”

  “很快,布鲁斯教授的博士生将全部获得物理诺奖了。”

  无数学生羡慕的疯狂了。

  而且于隐更是在GKY效应的基础上,又发现了反常塞曼效应,名震物理学界。

  这说明,诺奖远远不是这些天才们的极限,他们还能继续攀登物理的最高峰。

  不过反常塞曼效应很难再获诺奖了。

  对此,于隐表示很无所谓。

  他甚至来电报,请求李奇维代替他领奖。

  因为他不想仅仅为了拿奖牌,就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在路上,这会非常耽误他的研究工作。

  于隐的这番操作,属实把钱五师等人看傻了。

  兄弟们吐槽道:

  “于隐,你的装逼能力比你的科研能力强十倍。”

  对此,李奇维哭笑不得。

  他们四人中,于隐的性格是最孤僻的,对一切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这不是宠辱不惊,更像是单纯的不在乎。

  于隐就想做好李奇维交代他的工作。

  盘古计划暂时没有启动,他就默默等待。

  不过,于隐的选择也不是先例。

  1912年的物理诺奖得主达伦,他也没有去领奖,而是让弟弟代替。

  而且真实历史上,还有人拒绝领奖呢。

  于是,李奇维对前来量子研究所的格里高利说道:

  “你就代于隐去领奖吧。”

  格里高利倒是美滋滋的。

  他这辈子都不敢想象,自己竟然能获得诺奖。

  以前他当编辑的时候,看到别人能发表论文,就已经羡慕的不行了。

  而现在,他却获得了多少篇论文都比不上的物理诺奖。

  这一切荣誉,都是眼前这个男人赐予的。

  “教授,我真心地感谢您!”

  格里高利虽然比李奇维还要大一岁。

  但是在导师面前,他从来都是以学生的身份自居,无比尊敬。

  李奇维笑着说道:

  “你现在也是学术界的大人物了。”

  “不用如此拘谨。”

  “我们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

  格里高利闻言,开心地笑了,心中很感动。

  忽然,他想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同时它也是第三件大事。

  “教授,马上就会有一篇重磅性的论文发表了。”

  “相信您一定会感兴趣的。”

  格里高利语气微微激动。

  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导师,布鲁斯教授,他依然遵守着自己的职业道德。

  在卢瑟福的论文没有正式发表之前,是不能向任何人透露的。

  不过,李奇维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逗他道:

  “我猜是卢瑟福教授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吧。”

  啊?

  格里高利瞬间张大了嘴巴,震惊不已。

  这.

  “难道传闻是真的,布鲁斯教授真能看到未来?”

  李奇维微微一笑。

  “哪有什么未卜先知,只不过卢瑟福教授提前向我炫耀了而已。”

  格里高利苦笑,有点心塞。

  “我这个《自然》总编,在真正的大佬们面前,果然是消息滞后啊。”

  

  1919年10月20日。

  《自然》封面发表了卢瑟福的论文。

  论文一出,瞬间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

  所有人都对结果感觉到不可思议。

  原子核竟然真的是可以再分的。

  “哦,上帝啊,原子的秘密到底还有多少?”

  “一个小小的原子,竟然还能有这么多结构。”

  “看来物理学前沿不止是只有相对论、量子论,还有原子学。”

  “这么多方向,又会诞生多少像布鲁斯教授、卢瑟福教授这样的超级大佬。”

  “现代物理学实在是太璀璨了。”

  卢瑟福,这个被布鲁斯教授掩盖光芒的男人,终于再次震撼了所有人。

  他用自己的成果向世人宣告,他这个放射性大佬,依然宝刀未老。

  汤姆逊、李奇维等物理学大佬们,第一时间向卢瑟福发去了祝贺。

  李奇维更是公开表示:

  “卢瑟福的发现,是原子研究领域的伟大突破。”

  “世界由原子组成,我们人类正在逐渐接触到世界的本源。”

  这让所有物理学家们感到振奋。

  他们真正慢慢靠近真理!

  同时,大家也为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成果感觉到惊颤。

  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的存在。

  从此,原子不可分的理念被打破。

  紧接着,1902年,布鲁斯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并提出行星模型。

  进一步拓展了物理学家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

  而现在,卢瑟福又发现了原子核由质子组成。

  如此层层递进,原子的秘密正一点点展现出来。

  而这些成果,全都是在卡文迪许完成的。

  那里,简直就是所有人心中原子学的圣地。

  不过,和吴有训的实验一样,很快就有人对卢瑟福的实验提出了质疑。

  质疑的人又是玻尔。

  玻尔最近一直关注着和量子论有关的一切。

  而原子结构更是量子论的根基所在,是理论的基础。

  所以,原子结构领域的任何成果,玻尔都会去研究。

  他期待着从实验中找到灵感,让量子论产生突破。

  这一次,玻尔没有提出否定守恒定律,这种骇人听闻的观点。

  他的质疑很有道理。

  玻尔在文章中说道:

  “卢瑟福教授虽然证明了α粒子撞击氮原子核后,能产生质子。”

  “但是他对于质子的产生机理,并没有给出准确的说明。”

  “质子的产生有两种情况。”

  “一是α粒子直接从氮原子核中打出的,这也是卢瑟福教授在论文中偏向的观点。”

  “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那就是α粒子撞击氮原子核后,两者先粘在了一起,形成了复合核。”

  “然后这个复合核再发生了衰变,放出一个质子。”

  “所以,我认为,需要继续通过实验证实,质子的产生原因到底是哪种情况。”

  量子研究所。

  当李奇维看到玻尔的问题后,不由得笑了笑。

首节上一节579/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