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558节

  “而且你放心,这不会耽误你的物理研究。”

  此刻,李奇维终于明白了戴森和爱丁顿的来意。

  原来是想依靠他,把联合会成立起来。

  这其实就和布鲁斯会议一样。

  换做另外一个人,那就根本不可能办起来。

  科学领域,把唯实力论表现到了极致。

  同时,他对戴森的坦白和自嘲感到敬佩。

  对方为了整个天文学的发展,根本不在乎美国人对他的轻视。

  李奇维不禁感慨,不知不觉,他的影响力已经如此恐怖如斯了。

  而且他还真不好拒绝。

  戴森特意提到了华夏天文学会,就是为了把李奇维绑在了天文学的战车上。

  此外,哈勃、爱丁顿、史瓦西等人,都是他在天文领域的熟人。

  于情于理,李奇维都得答应。

  最重要的是,他确实会在接下来开始天文学领域的装逼之旅。

  于是,在二人期盼的目光中,李奇维笑着说道:

  “戴森台长,我感觉我要是不答应,以后都没办法在格林尼治小镇立足了。”

  “你们天文台的望远镜恐怕会一直瞄准我这里,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戴森和爱丁顿闻言放声大笑。

  布鲁斯教授的幽默感果然一点都没变。

  接下来,三人进行了亲切而友好的交流。

  李奇维表示,等到会议确定召开的那一天,通知他即可。

  反正他这个主席只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不可能要他去组织各种会议。

  而戴森则要带着爱丁顿一起,把布鲁斯教授担任联合会主席的事公布于众,彻底说服各国。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成立,必然会大大加速天文学的发展。

  华夏也可以借此搭上快车道,提高自身在天文学领域的影响力。

  而未来的卫星、空间站、探月、火星殖民等航天事业,都与天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一世,第一个踏上月球,蟾宫折桂之人,必然会是华夏人。

  戴森走后,接下来的日子,又有很多大佬来访。

  而其中一个人的到来,对李奇维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也是李奇维唯一一次,动容了,震撼了。

第407章 神秘来客!惊世鬼才!李奇维的震撼!

  根据李奇维前世的理论,宇宙诞生至今已经有了138亿年。

  以地球为中心,可观测宇宙的直径达到了930亿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上的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天文学领域的标准单位是【天文单位】,用【AU】表示。

  一个天文单位表示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一亿五千万千米。

  而一光年等于63240个天文单位。

  所以光年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以至于人类以地球的尺度为参照,很难直观地想象到底有多大。

  光在一秒内就可以绕着地球赤道跑七圈半。

  而930亿光年庞大的可观测宇宙,也只是人类现在能够观测到的部分而已。

  再往外面,到底是什么,人类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了。

  因为那些天体发射的光,因为宇宙膨胀,永远无法被我们接收到。

  所以,这个宇宙中存在着太多的神秘,一如它的浩瀚。

  仅仅在可观测宇宙中,就存在着至少2万亿个星系。

  星系之间的距离动辄相隔几十万光年。

  其中每一个星系,都是和银河系类似的庞大天体聚合体。

  银河系的直径超过10万光年,里面包含约1000亿~4000亿颗恒星,同时还有无数的星云、气体尘埃等。

  后世流行的各种星座,都只是人类观测到银河系的一个角落。

  太阳在银河系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颗恒星而已。

  但是太阳所在的恒星系,却因为地球的存在,而显得无比特殊。

  因为地球上诞生了生命,甚至这些生命反过来还能理解孕育他们的宇宙。

  这已经可以用奇迹来形容了。

  但是,放眼浩瀚的银河系、无数的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乃至可观测宇宙之外。

  地球真的特殊吗?

  奇迹真的是唯一的吗?

  1919年5月5日。

  李奇维的量子研究所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对方有着典型的印度裔长相,但是举手投足间的那种魅力,绝对不是印度人都够拥有的。

  他在见到李奇维后,神色非常激动,眼中散发的光芒让李奇维都惊诧不已。

  难以形容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好像被关在亿万年的黑暗里,见到第一缕光时的神态。

  “您好,布鲁斯教授,我终于见到您了。”

  李奇维伸出手,疑惑道:“你是?”

  对方恭敬道:“我是拉马努金。”

  哗!

  以李奇维的大佬地位,此时也忍不住猛然一惊。

  拉马努金,后世被称为“印度之子”的鬼才数学家。

  他出身贫苦,却对数学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天赋。

  一生中写下了几千个公式,却没有给出任何证明。

  后世无数的数学家研究这些公式,发现几乎都是对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公式的长相和克苏鲁一样,让人看着就害怕。

  比如:

  诸如图中的公式,拉马努金写了几千个,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尤其是其中那些常数,比如1103,什么样的脑子才能想到。

  而且他不是推导出来,而是直接写出来的,没有证明,就和人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1916年,拉马努金发现的一个数学公式,到1973年被比利时著名数学家德利涅证明了。

  德利涅因此获得1978年的数学界最高奖“菲尔茨奖”。

  这些还不是最不可思议的。

  根据后世的最新研究,拉马努金的部分公式对于研究黑洞、超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就让人细思极恐了。

  总之,他写出来的这些数学公式,带给了数学界无数的无解之谜。

  然而此刻,李奇维惊讶的不是拉马努金来访。

  毫不客气的说,虽然拉马努金在数学领域的天赋堪称绝顶。

  但是他的成果,在李奇维面前依然不够看。

  因为一个只是纯粹的数学公式,暂时看不到价值。

  而李奇维的理论则是改变物理学界的伟大理论。

  今年32岁的拉马努金虽然已经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

  他也是继李奇维之后,亚洲第二位成为外籍会员的存在。

  但是在李奇维面前,他依然是后辈。

  李奇维惊讶的是拉马努金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他在见到拉马努金的第一眼,总有一种奇怪的错觉。

  那就是对方远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现在正好是一个观察的机会。

  李奇维笑着说道:

  “哦,原来是剑桥的那位数学鬼才啊。”

  “拉马努金,泰戈尔曾经和我提起过你。”

  “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

  拉马努金对于布鲁斯教授认识他并不稀奇。

  他的事迹由于具有传奇色彩,在科学领域早都传开了。

  当然和布鲁斯教授一比,看起来也就不那么传奇了。

  此刻,拉马努金也在打量着眼前的李奇维。

  这个科学界的当世第一人,比肩牛顿的存在。

  在他眼里,对方的气势直冲云霄,无穷无尽,宛如神灵降世。

  他实在难以想象,人类文明中竟然能诞生这样的存在。

  论伟大的意义,对方或许比牛顿稍逊一筹。

  但是论接触真理的深度,对方绝对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人,无人可及。

  甚至是.

首节上一节558/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