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的实验也非常巧妙。
他在一个装水的瓶子中安装了螺旋桨叶。
螺旋桨离开水瓶的另一侧上绑着重物。
重物下降,就会带动螺旋桨,搅动瓶中的水,从而使水的温度升高。
测量水的温度升高量,就可以计算出水所需要的热量。
然后比较重物下落做的功和水升温所需的热,就得到了热功当量。
热功当量的数值,其实就是物质的比热容。
叶企孙拿到题目后,重重地舒了一口气。
他最害怕的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
至于焦耳的这个实验,叶企孙很有自信。
他心中暗自打气,“这下实验题应该稳了。”
很不幸的是,另外的丁绪宝三人,选到的就是叶企孙害怕的那两个实验。
如此一来,比赛立马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欧洲各队的先天优势,导致他们在实验题上的分数肯定很高。
华夏队五人虽然自信,但也知道这种差距不是靠爆种就能追上的。
实验讲究的是稳扎稳打。
他们只要不犯错即可。
有了吴有训这个大哥在前面拉分。
只要他们四人能稳住,团体分不求第一,至少前三还是可以努力的。
于是,紧张至极的物理奥赛实验题,就这样开始了。
80位选手,分别独立在80个房间内。
每个房间,都有专门的记录员,负责记录他们的操作步骤。
而各国代表团团长们,则不时地走到各房间内,视察选手们的实验情况。
同时,他们也会检查记录员的记录情况,确保正确性。
可以说,这场比赛,已经做到了这个时代的极致。
就在众人各司其职,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时。
李奇维已经返回到了无涯馆内。
他要准备第一届物理奥赛的奖励事宜了。
真实历史上的奥赛奖励是按照比例来的。
金牌应授予8%的参赛者。
金牌、银牌应授予25%的参赛者。
金牌,银牌、铜牌应授予50%的参赛者。
而李奇维就简单粗暴了。
直接取前三名。
首先是团体前三名。
只有常规的金牌、铜牌、银牌这样的荣誉奖励。
同时,为了表达各国对第一届奥赛的重视和积极参与。
他会分别赠送一套实验仪器给参赛各国,留作纪念。
然后是个人前三名。
除了同样有金牌、银牌、铜牌外。
李奇维还会给金牌得主一个特别奖。
也就是所谓的神秘大礼。
这是他在比赛前公开许诺下的。
当时就是为了提高比赛的噱头,李奇维还真没想好特别奖是什么。
现在比赛马上就要结束。
估计半个月后,就会公布比赛结果。
所以,他需要开始准备了。
“钱?太俗了。”
“权,我也没资格封爵啊。”
李奇维绞尽脑汁,最后还是想了一个最俗的。
反正以他现在的身份,应该也有资格给出这种奖励了。
他把颁奖计划告诉了王正阳。
让对方在今天的比赛结束后,在科学博物馆内宣布。
由于奖项的特殊性,不能等到确定获奖人选才公布,需要提前公布。
王正阳看完后,非常震惊。
“校长,这个特别奖会不会有点太.太惊人了。”
“万一,万一”
李奇维笑道:“你是不是担心万一个人金牌得主不是我们华夏队。”
“这个奖项就会超出掌控了啊。”
王正阳点点头。
李奇维站起身,望着窗外,霸气地说道:
“无妨,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第390章 神秘大礼!个人特别奖揭秘!众人震撼!
科学之城,科学博物馆内。
物理奥赛实验题的比赛,距离结束还剩下最后一个小时。
所有选手都在进行紧张的收尾工作。
80位各国选手,没有人是完全不会,一筹莫展的。
每个人都正常完成了选到的实验题。
区别就在于操作规范性、步骤逻辑性等细节上的不同。
考满分虽然不太可能,但是考零分也不太可能。
想要拉开差距,除非动手能力超越别人一个档次。
不过,大家都是天才,这种情况极其少见。
所以,众人的心态都比较正常,远远没有做理论题时那么惊心动魄。
很快,一个小时过去了。
叮!
考试时间到。
在记录员的示意下,吴有训停下了手中的一切动作。
他的所有资料,都被记录员按照分类收好,用于最后的阅卷评分。
看着记录员在那里认真地检查,直到此刻,吴有训的内心终于感到了解脱。
从去年开始准备,到今天结束比赛。
这中间的每一天,都是在训练中度过。
他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磨练。
无论是从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心态的成长上,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呼!”
“我已经用尽了全力。”
“结果就交给天意吧。”
等到记录员宣布可以离场后,吴有训便离开了实验房间。
与此同时,其他选手也鱼贯而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喜悦的神色。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终于不用再背负巨大的压力了。
至于成绩好坏,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了。
叶企孙连忙走到吴有训旁边,兴奋道:
“训哥,怎么样?”
吴有训笑着说道:“中规中矩。”
叶企孙嘿嘿一笑,说明稳了。
对于他们这种顶尖天才而言,实验题确实不太可能拉开太大差距。
不可能像理论第三题,会与不会直接差了10分。
这简直是天堑般的差距。
“对了,训哥,我出来的早,刚刚有人通知,王秘书来了。”
“据说他是来宣布本次比赛的奖励情况的。”
说到这里,叶企孙羡慕道:“你还记得李教授说的那个神秘大礼吧。”
“哎,真是期待啊!”
“这下你要发了,训哥,个人金牌非你莫属。”
吴有训虽然表情变化不大,但内心已经欢呼雀跃了。
他觉得自己这次夺冠,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需要用到的数学计算,只是复杂而已,并不算特别艰难。
他认为自己的实验题,得到8分以上,应该没有问题。
如此一来,再加上理论题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