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的第一项,就是选举出华夏科学社的领导层人员。
华夏科学社虽然只是一个民间团体,但是它的宗旨却是为了华夏科学之发达,这一宏伟目标。
因此,社团就必须需要严密的组织性。
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只不过其中的决策需要体现民主性。
因此,在李奇维的提议下,华夏科学社的组织架构如下:
第一。
成立“华夏科学社研究委员会”,作为社团的最高决策机构。
研究委员会的委员数量暂定为5人,由全体社员公开选举产生。
从5人中选举一人为华夏科学社的社长,对外代表整个社团。
此外,还要从5人中,选举一人担任副社长。
社长不在时,副社长代替社长履行职务。
很快,经过全体社员的举手投票。
第一届华夏科学社研究委员会委员名单是:李奇维、任鸿隽、赵元任、杨杏佛、竺可桢。
其中,李奇维是社长,任鸿隽是副社长。
由于华夏科学社就是李奇维和任鸿隽创建的,所以选举结果毫无意外。
而他们此举也是为了给后世一个榜样。
科学事业必须是民主决策的。
第二。
华夏科学社总部位于上海,下设各部:
财务部、科技部、编辑部、运营部、联络部。
财务部负责社团全部活动的经营管理。
未来科学社还会有很多附属的机构,这些机构或许能给社团带来巨大的收入。
因此,财务工作是第一位的。
科技部负责为科学社提供专业的技术资料和指导,是科学社的基础和核心。
其下设科学研究室若干。
暂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土木、医学、冶金、农业,9个研究室。
所谓的研究室不是搞真正的学术研究,而是研究如何传播科学,指导和提倡科学研究的方法。
所有社员按照所学专业或者从事的工作,分别加入对应的研究室。
每个研究室设立主任一名(可由研究委员会委员及部长兼职)。
编辑部负责报纸、期刊、专业书籍等的审核和校验工作。
由于科学资料的特殊专业性,科学编辑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干的,从业者必须是行业内的人。
甚至跨领域的都不行。
一个搞农业的编辑,他是不可能把握好医学相关内容的。
目前科学社旗下共有三种报纸、出版丛书若干。
甚至李奇维之前办的《科学周刊》也并到了科学社旗下。
而这些资料的宣传工作,则都是由运营部负责。
至于最后的联络部,职能就比较复杂了。
华夏科学社虽然是科学团体,但是它也需要和外界各领域的人打交道。
甚至通过不同领域的大佬们,扩展科学社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选择加入。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的互联网时代,随便什么消息都能瞬间传遍全国。
科学社,在西部很多地区,还是很难听到相关消息的。
所以联络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方面,它需要保持科学社和外界的联系。
另一方面,则是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华夏科学社的知名度。
在前期,五个部门是肯定够用了。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若是华夏科学社的发展超过了李奇维的预估,那肯定还要增加部门。
后世的各种大企业、大团体,至少也有十几个部门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所有部门的部长,都是需要通过选举产生。
根据选举结果:赵元任担任财务部长、竺可桢担任科技部长、杨杏佛担任编辑部长。
另外各部部长也同时选举产生。
由于华夏科学社是一个科学精英社团,所以未来预计的社员数量不会太多。
因此,不会常设很多的副职,而是由各部门的负责人全权处理各项事务。
这也是避免科学社以后变成官僚化的组织。
正职啥也不干,全都交给副职。
第三。
制定并通过华夏科学社指导性文件:社章。
社章规定了各类成员的专业标准及其权利与义务,并规定了领导成员的职权范围及其任期。
此外,还包括举行年会、创办刊物、社团所属财产等细则规定。
可以说,社章内涵盖了华夏科学社的所有标准和内容。
随着科学社的发展,社章也会与时俱进地进行补充。
最后,会议决定,将10月8日定为华夏科学社的正式成立时间。
至此,一个组织有序、目标明确、成员丰富的科学团体,就在华夏诞生了!
任鸿隽大步走上前台。
他的脸上充满了喜悦之情。
一年前,科学社的前身,还只是一个弱小的杂志社,根本没多少人听过。
然而现在,它摇身一变,成为了华夏第一个规模化的民间科学团体。
任鸿隽相信,华夏科学社的未来一定是璀璨的。
现在只有50多名社员,在未来,一定会达到五千,乃至五万的社员数量。
而这一切,都是那个男人带来的。
他的恐怖影响力和恐怖财力,让华夏科学社脱胎换骨。
“下面,让我们有请李奇维社长,上台讲话。”
轰!
在全体社员雷鸣般的掌声中,华夏科学社第一任社长李奇维,上台发表演讲。
众人无不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第370章 振聋发聩!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科学思想比理论更重要!
1915年10月8日,法租界。
华夏科学社第一次全体社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华夏科学领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刻,李奇维走上演讲台。
看着那一张张如饥似渴的面庞,和坚定不移的信仰。
李奇维心情激荡。
他要为台下的这些热血年轻人指明方向,使他们不再迷惘,勇往直前。
他们就是华夏科学未来的希望所在。
“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有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
“谈起科学,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西方科学。”
“虽然很遗憾,但科学诞生在西方已经是既定事实了,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
“我知道,国内有很多人为了民族自豪感,会去文献里考古。”
“证明华夏古代也有科学。”
“但在座的各位作为科学领域的精英,我相信你们对此有审慎的态度。”
“科学是实事求是,不能被任何主观因素困扰。”
会场内众人瞬间表情严肃。
李社长的开篇,就强调了科学的精神。
华夏科学社是要在国内传播科学,但千万不能被爱国主义限制。
宣传科学是爱国的,但是科学本身和国家没有关系。
这个逻辑让众人深深记住。
“科学诞生在西方后,其实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
“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通俗地默认为近代科学。”
“而古希腊时代到中世纪之间的这段期间,可以形象地称为古典科学。”
“古典科学最重要的成就,是确定了逻辑在科学中的指导地位。”
“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则是逻辑演绎的最巅峰代表。”
“从此,科学大厦的建造有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但是,只有逻辑还远远不够。”
“古典科学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用大脑想象代替实验。”
“比如著名的铁球落地问题。”
“亚里士多德仅仅是在脑海里想象这个过程,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果。”
“这种不喜欢实验的特点,也和那个时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