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降伟人,凭一己之力,直接将科学抬到不可思议的高度,为后面的各种发明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全球化让世界各地的货物可以自由交易,现有的生产效率无法满足急剧扩大的市场需求,对财富的追求促进了发明热情,各种机器应运而生。”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你们能总结出更多。”
“但这些都是从果倒推因,我们华夏有句古话叫:事后诸葛亮。意思就是事情发生后,再去找原因,是很可笑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以上条件,华夏曾经都满足过,却依然没有发展出今天的科学。”
“我们的国家也曾有过诸侯争霸,也曾需要设计水利运河等设施,也曾出现惊才绝艳之人,也曾万国来朝,与世界做交易。”
“为什么同样的基础,换个地方,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
“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出现就是因为运气!”
“没错,单纯的运气。”
哗!
这下教室内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伟大的工业革命,让英国从一个海上小国,摇身一变,成为现在的日不落帝国。
国土面积超过三千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四分之一;人口接近4亿,也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现在,有人竟然说,英国这一切靠的都是运气。
任何人都无法接受。
台下立刻群情激愤,历史系教授更是微微摇头,在那叹息,显然认为李奇维的回答就是哗众取宠。
就连桑德斯和凯斯教授也很为难,他们也没办法从感情上接受这种看法。
李奇维不在乎各种叫嚣,提高声音说道:“不用急着生气,我的说法不正好证明英国是被上帝眷顾之地吗?”
众人一听,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不过依然没有放弃对李奇维的愤怒。
他接着说道:“科学技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复制,且有先行者陷阱。”
“诸位难道不知道,就在今年,大洋彼岸的美国,它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了英国。”
“美国可是一个很新的国家,甚至诞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那为什么它的实力能迅速追赶上来。”
“就是因为它以极短的时间,极高的效率复刻了英国的所有科技,迅速拉开差距。”
“美国有7600万人,而英国本土只有4000万人,殖民地的那些人口对于科技发展并无作用。”
“凭借庞大的人口优势,美国早晚有一天会超越英国。”
“而所谓的先行者陷阱,以蒸汽机举例,在它的发明过程中,英国的无数工程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才改良到完美。以后再也无法更进一步。”
“而美国不需要走这些弯路,它直接选用最好的改良版就行,瞬间就和英国站在同一科学高度,所以差距才会在短时间内被拉近。”
听到这里,在场的众人再次呆滞,他们仿佛感觉到什么可怕的事情,因为李奇维说的太对了。
尤其是先行者陷阱,更是让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接着,李奇维说道:“所以,哪怕我们华夏暂时落后,但只要上天能眷顾一次,我们就能崛起,在先行者陷阱解决前,跨入工业革命的道路。”
“美国需要100年的追赶,我们只需要20年,因为我们的人口有4亿,比英国所有殖民地加一起的人口还要多。”
“所以,如果你们继续沉浸在诞生工业革命的荣光中,早晚有一天,那些后来者会踩着英国崛起。”
“现在,教授,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
“第一,我承认,是英国带给了我科学的知识。”
“第二,我回去后,会让这些科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生产出无数的汽车、轮船、枪炮等等。”
“第三,世界是一个轮回,早晚有一天,我们华夏也会如英国一般,成为第一个遇到先行者陷阱的国家。”
“到时候,也许就是你们英国赶超华夏的好时刻了。”
轰!
教室内所有人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李奇维的描述实在是骇人听闻,却又无法反驳,仿佛就是未来必定会发生的事一样。
这一刻,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同了,带着敬佩,一个外国人能说出这种话,算得上仁至义尽。
同时,李奇维最后的豪言壮语,更是让人觉得霸气无比。
老虚非常感谢大家的月票和推荐票,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会更认真构思后面的剧情,让大家看的爽。
第64章 天佑华夏,答辩结束
当李奇维分析完科技的先行者陷阱后,在场众人无不惊惧。
他们怕看到英国被追赶上的那一天,再也不是世界中心。
突然,有人高声威胁道:“布鲁斯李,你公开说出这些话,难道不怕英国政府将你逮捕,限制你出境吗?”
“如果连人都回不去,我看你怎么复制我们英国的科技。”
会场内顿时响起嗡嗡声,何育杰三人更是无比担心,怕英国政府真的丧心病狂,把几人给扣留了,那就全完了。
然而李奇维听后,却嗤笑一声,摇摇头显得毫不在意,“只要英国的当权者头脑没有毛病,就不可能做出这种愚蠢之事。”
“就算今天把我给驱逐了,甚至关押了,请问你们考虑过后续的恶劣影响吗?”
“诸位,现在留学英国的不止有清国人,还有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
“你能防得了我一个,你能防得了千千万万的人吗?难道英国要把所有外国人都驱离吗?”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清国一个落后国家,难道日不落帝国要与全世界为敌吗?”
威胁的人脸上顿时变成猪肝色,李奇维的质问无懈可击,英国政府确实不敢这样做,不然就会惹了众怒。
要知道,现在欧洲也不是铁板一块,仇恨英国的国家可不少,更别说还有某大国在旁边虎视眈眈。
李奇维继续道:“科技竞备一旦开始,就再也无法停下,任何一个走在最前面的国家都会遇到先行者陷阱。”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科技继续突破,跨过当前的陷阱,然后进入下一个轮回,永无止境。”
“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落后之国要苦苦追赶,发达之国要保持优势,科技永远是第一重要之因素。”
振聋发聩的结论,让教室内所有人汗毛倒竖,脑海里出现一幅国家之间竞争的残酷景象。
就如李奇维说的,工业革命一旦启动,科技的力量开始爆发时,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了。
这一刻,人们才发现眼前的清国青年是何等的可怕。
他才21岁,就能将世界大势洞察的如此深刻,宛如掌上观文一般。
更气人的是,他还是一个顶级物理学家,甚至未来有可能影响到世界发展。
李奇维看着教室内被震惊的众人,心中感慨,他并不怕今天的言论传播出去后,会帮助英国。
因为对于真正的高层,他们其实已经感知到了问题,美国的崛起就让英国升起警戒之心。
只不过因为科技发展到现在,虽然有了长枪大炮,但威力都在人们的接受范围之内。
所以英国有自信,任何人都无法跨越大洋,攻击英国的本土。
而自己却可以派遣军舰,殖民世界各地,掠夺他们的财物。
如果让英国政府知道,未来还有超音速飞机、原子弹、弹道导弹这种东西,而且某人已经开始谋划了。
那李奇维今天绝对是插翅难逃,任何手段和理由都救不了他。
说到底,还是几百年的繁荣让大英帝国膨胀了,谁都不放在眼里,更别提一个小小的李奇维。
连他的国家都被帝国征服了,一个人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英国在意的只有德国、美国、法国等寥寥几个国家。
这些国家可都是经历过工业革命,有丰厚的科学和物质基础,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这也是李奇维的用意所在,让英国把注意力从华夏抽离。
因为无论怎么看,华夏的威胁性与其他几个国家相比,都接近于无。
华夏连先行者陷阱的边都挨不上,在英国眼里只能算土著国家,而且怎么看接下来都会内乱。
如此一来,李奇维才能有时间偷偷猥琐发育,在暗中积蓄力量。
答辩到此,基本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再也没有人提问了。
今天的内容实在是让人震撼无比。
不管是光的波粒二象性,还是科技的先行者陷阱概念,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李奇维在众人复杂的目光注视下,点头致谢,然后带着何育杰三人,从容地走出了教室。
四天后,当李奇维将光的波粒二象性以论文的形式,正式发表在《自然》上后,物理学界又一次被震动。
无数大佬都在反复琢磨这个概念,越琢磨越感觉到李奇维的惊为天人。
他们忽然发现,自从进入20世纪后,物理学的发展好像被加速了一般。
短短两年时间,先是出现了量子论,接着是光电效应,然后是放射性本质,现在又搞出来光的波粒二象性。
年迈的物理学者甚至都觉得快跟不上时代了。
真实的历史其实跟现在差不多,20世纪初的物理学发展深刻影响了后世百年。
可以说,后面的所有物理研究,都是建立在这些大佬们的成果之上,本质没有任何突破。
基础物理的发展好像遇到了瓶颈,无论如何也迈不过去。
就看这一世,因为李奇维的出现,未来会不会改变吧。
至于他的另一个论断:先行者陷阱,则并没有引起想象中的风暴。
原因也能理解,这种事跟普通人毫无关系,大家不会在意,反正那都是英国政府头疼的事情。
而英国现在四处作战,抢人抢地盘,也无暇顾及这些东西。
于是,李奇维反倒是躲过了一劫。
1901年6月28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本科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毕业生们穿着标准的学士服,头戴学士帽,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陆续从院长桑德斯的手中接过学位证书。
等到李奇维过来时,桑德斯一把抓住他的手,俯身笑道:“布鲁斯啊,你真是我教过的最出色的学生。”
李奇维顿时无语,您老教过我啥了。
桑德斯人老成精,面不改色,继续说道:“在我看来,何他们三人,比你也差不了多少。”
“我觉得只要教学条件能跟上,他们甚至可以提前毕业。”
“你也知道,虽然卡德维尔副校长要来一大笔经费,但是剑桥那么多学院,不够分啊。”
“如果谁能资助三一学院,让学生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相信何他们两年内就能顺利毕业。”
李奇维瞬间惊呆了,这是他理解的那种意思吗?
没想到桑德斯的算盘珠子打的这么响,不过他确实拿捏了李奇维的软肋。
他当然希望何育杰三人能提前毕业,尽早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