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维回道:“普朗克教授也问过我这个问题。”
“具体的时间都不好说。”
“而且你不觉得最近欧洲的气氛有点紧张吗?”
卢瑟福神色一动,很快就明白过来。
“确实,最近感觉局势比较古怪。”
“希望一切无事发生。”
真实历史上,一战爆发后,卢瑟福就被英国军方请去,计算敌人的潜艇位置。
他自己的研究都落下了。
李奇维感慨地说道:“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战争。”
“能有一块净土可以安静地做研究,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卢瑟福点点头,若有所思。
这时,威尔逊接着说道:
“前几天,首相大人刚刚把汤姆逊教授请过去咨询了。”
“布鲁斯,估计你的科学之城计划,应该很快就会被批准了。”
“哦?”李奇维倒真不知道。
看来英国政府还是很小心的。
估计请的专家都是老成持重的那种。
像卢瑟福这种年轻派就没请。
因为年轻往往意味着冲动激进。
不如克鲁克斯、汤姆逊等人经历的多,看的远。
“那太好了,我之前一直在忐忑呢。”
“有汤姆逊教授出马,问题应该不大。”
得益于他最近的频繁交流和访学,他纯粹学者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而且李奇维又不让英国政府出钱,仅仅是出个地皮而已。
自从李奇维来到英国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光明正大的。
培养英国本土人才,提高学校知名度,加入英国皇家学会。
无论从哪一点看,他都是大英帝国的仰慕者。
这也是英国首相阿斯奎斯放心的原因。
卢瑟福感慨道:“虽然我们都很看好科学之城的未来。”
“但是我还是想不通,布鲁斯,你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大精力做这件事?”
“以你现在的地位,在哪里都可以成为中心,继续你的研究。”
面对好友的疑问,李奇维不愿隐瞒。
他想了想,笑着说道:
“其实建设科学之城,也有我的私心在里面。”
“我选址在亚洲,也是为了方便照顾华夏。”
“亚洲的科学水平,相比欧洲实在差的太远了。”
“华夏的总人口几乎和整个欧洲相当,但是科学人才,可能连百分之一都比不上。”
“所以,我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能帮助国内。”
“虽然我本人不一定会常驻那里,前期我的重心依然在欧洲。”
“但是即便是很浅显的学术研究,对于华夏,对于亚洲来说,都已经是宝贵的经验财富了。”
“我们也想赶上科学文明的脚步。”
李奇维的赤子之心让卢瑟福和威尔逊动容。
“这才是真实的布鲁斯啊。”
第347章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13年12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
根据历年的惯例,诺奖得主需要在12月10日正式颁奖之前,发表一场演讲。
此刻,钱五师站在台上,已经有了几分宗师气度。
虽然他的演讲比不上当时李奇维那样的轰动,但也赢得了满堂喝彩。
台下前排,李奇维拉着王路遥的手,忽然微微用力。
这一次,由于香岚感染上风寒,所以就留在伦敦休养。
王路遥感受着掌心的温暖,夫妻间的默契,让她明白李奇维此刻起伏的心境。
她偏过头对李奇维说道:“相公,五师他们已经能独挡一面,你肩上的担子终于轻松一点了。”
李奇维对她笑了笑,十指连心。
“看到他们,我就看到了希望。”
演讲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完美结束。
有了李奇维这尊大佛坐镇,在场的人没有为难钱五师等人。
因为大家主要都找他打招呼了,询问科学之城的相关情况。
如今科学界已经传开了,当世科学第一人,布鲁斯教授,将要在亚洲建设科学之城。
别管结果怎么样,噱头是十足的,所有科学领域的人都非常好奇。
从古至今,还从未听说过这样一座城市。
李奇维只能粗略解释一番。
12月10日,诺奖的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如期举行。(和平奖在挪威奥斯陆)
这一届的诺奖大佬们轮番上台领奖。
华丽的灯光布局,优雅舒缓的音乐,李奇维感叹,诺奖是越办越好了。
第一届的时候,还比较朴素。
而现在,充满了高贵的气氛。
从台上下来后,钱五师三人脸上充满了激动的神色。
很快,他们就站在李奇维面前,和乖宝宝一样。
这一刻,三人才明白,之前的博士生涯对他们有多么重要。
同时,他们也体会到恩师的含义。
李奇维看着三个帅气逼人的小伙,越看越开心。
他分别在三人的肩膀上拍了拍,然后笑着说道:
“获得诺奖的感觉怎么样?”
“现在是不是很兴奋?”
三人互相看了看,露出会心的微笑。
钱五师说道:“没得诺奖之前,觉得诺奖是神圣无比的。”
“获得诺奖之后,虽然感觉没变,但是多了一个不同的感悟。”
“如果别人只记得你获得诺奖,却不知道你获奖的成果是什么,说明你是失败的。”
李奇维神色一动,惊讶地看了钱五师一眼。
“年纪轻轻,竟然就有这样的觉悟,不错不错。”
“看来你们还保持着学术的本心。”
“不过五师啊,你也别太老成了,搞得你看起来比我年龄还大。”
钱湖州和邓怀宁哈哈大笑。
李奇维豪气地说道:“大胆放心地去研究吧,你们的努力和成果,值得所有的荣誉。”
三人瞬间情绪高涨,热血沸腾。
这时,泰戈尔和几个文学领域的大佬,满脸笑容地走到李奇维面前打招呼。
李奇维也看见了他,对方是这一届的文学诺奖得主。
第二届布鲁斯会议上,他与泰戈尔的问答让人印象深刻。
而泰戈尔更是认为李奇维是天生的诗人。
很快,二人相见,泰戈尔看起来非常激动,看李奇维的眼神都拉丝了。
李奇维笑着恭喜道:“祝贺你,泰戈尔,你是亚洲第一个获得文学诺奖的。”
泰戈尔笑道:“布鲁斯,你要是转行文学,我相信第二个人就是你了。”
周围几位大佬哈哈大笑。
还未等李奇维说话,泰戈尔又说道:
“上次你的那两句,我越研究越有味道,我希望以后能把它们出版在我的书里。”
“因为和我的风格非常相符。”
“当然我会标注这是你的作品,布鲁斯,你会同意我的请求吗?”
李奇维呵呵一笑。
“当然可以。”
“这是一件小事。”
泰戈尔很开心,布鲁斯教授果然和传闻中一样,洒脱不羁,游戏人间。
接着他又笑着问道:
“布鲁斯,你最近又有什么新的佳作吗?”
“你千万不能埋没了你的天赋啊!”
李奇维一顿,他还真想到了一句,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背景。
于是,他笑着说道:
“最近确实偶有所得,不过也只有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