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善!
对于分析低速问题非常友好。
不像相对论,使用起来过于繁琐。
所以,牛顿在物理学史才会被排名第一。
他创建的力学体系,绝对不是被爱因斯坦推翻了。
两者是互补的关系。
李奇维的一通分析,让众人以为自己真正搞懂了广义相对论。
然而,他又接着霸气地说道:“不过,我想说的是,其实你们并没有真正看懂广义相对论。”
轰!
众人无不震撼。
尤其是爱因斯坦、钱五师、玻尔等人,更是瞪大了眼睛。
“怎么可能?”
“我请教了好几个数学家,搞清楚了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怎么可能没有看懂。”
“我甚至还亲自推导了一遍。”
他们瞬间不自信了。
因为布鲁斯教授从来不说大话。
李奇维看着他们几人的表情,笑着说道:
“广义相对论本身也许你们能看懂。”
“但是它对力的本质的诠释,我相信没有人认真思考过。”
“第一届布鲁斯会议上,我曾经提过经典物理学存在的问题。”
“其中有一个小问题,我不知道各位还有没有印象。”
“那就是场的概念。”
“我在广义相对论中,使用了引力场的概念。”
“这恐怕也是很多人不解的。”
“明明我已经否定了引力的存在,引力只是时空弯曲的表象。”
“为何我又要多此一举引出场这个概念呢。”
“其实,不想我故意的,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我认为,场可能是一个与时空不可分割的概念。”
“我们对于场的认识,还是太浅薄了。”
轰!
在场众人皆是一惊,感觉到很不可思议。
1837年,法拉第首次提出了电场和磁场的概念。
从那时起,场就成为了物理学家默认存在的现象。
所有物理学家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场是一种物质,它无形无色,却又真实存在。
注意,这里的物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概念不同。
石头、鲜花、空气都是物质,大家很好理解。
但是场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也没有重量,怎么会是物质呢。
其实,这里面暗含了一点哲学的知识。
那就是场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也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质。
物质不一定非要有实体。
没有在意众人的震惊,李奇维接着说道: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的电磁场,它激发出了电磁波。”
“而引力场则激发出了引力波。”
“从对称的角度看,我不得不提出场的概念。”
“因为场的本质就是对放入场内的物质,产生力的作用。”
“时空弯曲造成的影响,从某种角度看,依然属于力的范畴。”
“也就是引力。”
“这一点非常关键,也非常复杂,希望大家可以仔细考虑。”
“因为从牛顿开始,我们并没有正确地定义过【力】这个概念。”
“牛顿的力学三定律中,也没有严格定义,而是默认力的存在。”
“其实力完全只是我们人类的一种直觉。”
“就比如电磁力,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没有人可以说得清。”
“我们只知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就会受到力的作用,然后产生运动。”
“但是这背后的深刻原理,我们并不清楚。”
“有没有可能,所谓的电磁场和引力场一样,也是某种更本质的东西在弯曲呢?”
嘶!
李奇维的话让在场众人彻底震惊了。
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力。
这个概念的诞生已经不可考了。
但是至少也有了一两千年的历史。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李奇维这样,对力的本质进行如此深入的思考。
甚至连在场的大佬们都被陷进去了。
“真是不可思议,听完布鲁斯的分析,我才发现,我并没有看懂广义相对论。”
“布鲁斯简直太可怕了,他的物理直觉无人能敌,连力这个概念,都能被他挖地三尺榨出汁来。”
“细思极恐啊。力的概念有可能像数学危机那样,这是物理学大厦的危机。”
“力是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础,它要是出了问题,那代表其它理论都有问题。”
这一刻,众人对于李奇维的敬佩又高了一层。
大家忽然觉得,他不应该和自己这些人做同一种王座。
应该单独给他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
物理学史族谱,李奇维需要单开一页。
“当然,凭借现在的物理知识,我们还无法深入理解力的本质。”
“但是这至少让我们有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而广义相对论就是涉及引力本质的理论。”
“这或许对于我们理解其它种类的力有参考意义。”
“我认为,这才是理论物理学家需要关注的问题。”
“至于五大预言,说实话,我并不是特别看重。”
“它们仅仅只是宇宙规律作用下产生的自然现象而已。”
“不代表真理本身。”
哗!
如此装逼的话语,让玻尔等人哭笑不得。
外面的人都已经为五大预言吵翻天了。
证明一个就能名垂物理学史。
结果到了布鲁斯教授的嘴里,竟然只是稀松平常的成就而已。
果然人比人,气死人啊。
紧接着,李奇维又给众人演示了一遍广相的推导过程。
把其中的难点分析和讲解给众人听。
在场的大佬们在外面,哪一个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结果在这里,只能像小学生一样,安静地听李奇维的课。
卢瑟福仅仅只是低头拾个东西。
一抬头就是黑人问号脸了。
“什么情况,刚刚还只有三行公式,怎么现在有三十行了。”
很快,李奇维就从头到尾给众人演示了一遍推导过程。
这一下,在场的众人再无疑问。
广相的正确性从理论看,已经毋庸置疑了。
剩下的就看实验验证了。
第324章 众佬惊骇!布鲁斯从未停下脚步!物理学的未来,必然是统一!
第二届布鲁斯会议,相比第一届,看起来好像有点平淡。
李奇维讲完广义相对论后,连提问的都很少。
不像之前的会议,大佬们唇枪舌剑,你问我答。
看起来刺激无比,每一秒都是灵感的碰撞,智慧的交锋。
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双方的水平必须在同一个层次,不能相差太远。
你总不能让一个小学生去和大学教授有效交流吧。
当初的量子论也好,狭义相对论也罢。
它们的难度并不在于数学,而是其中包含的物理思想与直觉。
大佬们争论的也是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