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华夏人民的“好朋友”,那就送一个。
嗯,樱花国就不错,和华夏一衣带水,至少得送5个才能表达出两国的友谊。
天皇们有福了啊。
慈禧老佛爷使用镭珠,他们就使用铀瓷吧。
效果都一样,杠杠滴!
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有机会送出去。
李奇维想要接触到天皇,估计还是有点难度的。
暂时不想这些,他忽然紧张地问道:
“对了,们是严格按照公司的规定接触这批陶瓷的吧。”
“必须要穿上防护服才行。”
王路遥不解,这么好看的陶瓷,为什么相公不让他们碰。
“相公,你为什么不让我们亲手摸摸啊。”
“铀瓷烧制出来后真的好漂亮啊。”
“那种透亮的绿色和橙色非常有韵味。”
“和青花瓷本身的颜色相得益彰,宛如天然雕饰一般。”
“烧陶瓷的老师傅都说,这种颜色在常规陶瓷中非常难得。”
“每一件都是艺术品,价值完全无法估量。”
“我好想自己也收藏一个啊。”
李奇维做的这些事,毕竟有些不地道,所以他不想让王路遥等人知道。
这玩意保存得当,其实危害也能够控制。
但是李奇维要求加大剂量掺杂的,这就很难预防了。
长期放在身边,后果很严重。
“哈哈,这你们就不要问了。”
“相公我还能害你不成。”
“越漂亮的东西越危险。”
“因为它代表极致的吸引力,而往往这种吸引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王路遥也不再纠结,一个陶瓷而已,她也不放在心上。
不过,她忽然狡黠地问道:“哦,相公,那迪莉娅她危险吗?”
李奇维还在想用铀瓷坑谁的问题,他脱口而出:“嗯,挺危险的。”
刚说完,立马就反应了过来。
连忙狡辩道:“不不不,不危险,迪莉娅一点也不漂亮,所以不危险。”
“她就是我的助理而言。”
说着说着,李奇维头上的冷汗已经下来了。
“乖乖,小妮子头脑转的太快了。”
“这都能联系起来?”
怪不得人家说,女人在感情领域,智商堪比爱因斯坦。
他假装岔开话题,对李三说道:
“三哥,你带田大哥他们先去休息一番,然后直接去酒店等我。”
“我们随后就到。”
李三憋着笑,招呼众人走了。
李奇维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面不改色。
王路遥把脸凑上前,她口中的热气吹在李奇维的脸上,又酥又麻,痒痒的。
一股香味沁人心脾,让他有点蠢蠢欲动。
“真的吗?”
“那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学校看看。”
“她这么照顾你,我作为你的妻子,肯定要感谢一番。”
李奇维忽然正了正衣服,一副浑然不惧的样子。
开玩笑,我只是偷看过几眼,又没有什么非分之想,我怕个屁。
我李三少身正不怕影子斜,绝对不开后宫。
“没问题,明天我就带你们去国王学院看看。”
“那里和剑桥大学不一样,是招收女生的。”
“所以,我有个女助理其实也不奇怪。”
有了王路遥和香岚后,李奇维的日子终于不再那么枯燥了。
白天他去学校给学生们上课。
晚上则在房间内给两位佳人上课。
一场风暴让王路遥和香岚对李奇维更加依赖了。
上课都是一起上的。
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李奇维顿时来劲了。
他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知识,最后倾囊相授。
第320章 史上最尴尬物理诺奖得主!科学 vs 科学精神
王路遥和香岚的到来,让李奇维变得生龙活虎、神采奕奕。
对待第二届布鲁斯会议,他更有信心了。
不管对方是何领域的大佬,都将被他斩于马下。
随着时间推移,距离会议越来越近了。
这段时间,进入伦敦的外国人明显增多了。
英国警方不得已加大了巡逻力量,杜绝一切风险。
这个时代,伦敦毕竟是有着几百万人的大都市。
在没有摄像头,没有照相机的情况下,城市的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难怪会有私家侦探这种东西。
要是在后世,谁能逃脱天眼的监控。
伦敦的变化,让王路遥和香岚有点紧张。
她们很担心李奇维会不会紧张。
毕竟这种面对全世界精英的大会,在她们看来和天方夜谭一样。
从来没有人经历过。
李奇维淡定无比,镇定自若。
“放心,这些对你们夫君我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我一只手就可镇压所有人。”
霸道无比的气势,让二女心花乱颤,美目涟涟。
趁着这段时间,二女可是煞费苦心满足李奇维,希望他能有个好精神。
就在所有人等待第二届布鲁斯会议的召开时。
一件本该让所有人高兴和羡慕的大事,却让大家感觉到古怪无比。
心中不停地默哀。
1912年10月16日,距离第二届布鲁斯会议还有半个多月。
这一年的诺奖终于如期公布。
其他奖项都好说,就是物理诺奖的颁布,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1912年第十二届物理诺奖得主是:瑞典发明家,达伦。
他的获奖理由是: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
额。
解释一下。
大航海时代,对于船的安全来说,最重要的是灯塔和照明浮标。
有了它,船长就能在恶劣的海上环境中,辨识位置,保证船员们的安全。
随着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需要的灯塔和照明浮标越来越多。
而且还提出了特殊的需求。
第一,照明的亮度要足够大,让这些光源容易识别。
第二,照明时间要足够持久,不要动不动就得加燃料。
第三,最好是自动的。总不能每个灯塔都派人去守吧。
于是,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调节亮度和时间的设备就成了重要的工作。
达伦目前是瑞典气体存储公司的总经理。
他的成果就是为了解决这问题。
他把乙炔溶于丙酮中,作为燃烧的能源。
并且设计了一种精巧的结构,能够存储大量的丙酮。
因此,第二个燃料量问题就解决了,不需要经常去添加照明燃料。
而且乙炔的焰火非常明亮,经过特殊的设计后,能形成强烈的闪光。
这种闪光的亮度是足够的,能够穿过浓烈的大雾。
第一个问题也被解决了。
接着,达伦又设计了一种自动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