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奎斯从保密柜里又拿出一份文件。
上面赫然写着:“关于在婆罗洲北部地区建设科学之城的若干建议。”
贝尔福看到标题大吃一惊。
科学之城?
“布鲁斯李竟然想要建造一座城市?”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阿斯奎斯笑道:“文件是半个月前,布鲁斯李亲自寄送到首相府的。”
“以他现在的名气,我的助理当然选择汇报给我。”
“说实话,看到这个计划的第一眼我就心动了。”
“不得不说,布鲁斯李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不仅仅是在学术上,而是在任何方面。”
“要不是已经确定他对政治没有任何兴趣,我是不可能放他离开英国的。”
“科学之城啊,而且还是在大英帝国的领土上建造的。”
“这对于提升我们国家的形象,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最近美国在疯狂拉拢全世界的科技人才。”
“因为各国都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影响有多大。”
“还好这一方面,我们英国是走在最前列。”
贝尔福此刻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觉得布鲁斯李的野心已经暴露出来了。
对方这是想独立!
于是,他激动地说道:“首相先生,布鲁斯李的想法难道还不危险吗?”
“他这是想在我们英国的殖民地上搞独立啊。”
阿斯奎斯心中很不屑。
但他依然和气地说道:“哦?贝尔福先生,那请你说说,一个科学之城要怎么独立呢?”
“按照这份计划。”
“整个科学之城会分为好几个区域,覆盖在沙捞越、文莱、沙巴等地区。”
“而且它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组织。”
“里面只研究最前沿的基础科学。”
“连把小刀都不生产,你告诉我要怎么独立。”
“要知道,婆罗洲北部是我们英国的领土,南部是荷兰的领土。”
“他布鲁斯李只不过是一个科学家,他拿什么独立?”
“你该不会以为华夏会出手帮他吧。”
“哈哈哈,华夏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个外交大臣难道还不清楚吗?”
“你啊,就是把布鲁斯李想的太复杂了。”
贝尔福刚想开口,就被阿斯奎斯打断。
“我听说过华夏有一句古话,叫做: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意思就是那些读书读了十几年的人,或者是练武练了十几年的人。”
“他们刻苦努力的目的,从来不是推翻统治他们的君王,而是自愿归依在君王的门下,成为君王手里的工具。”
“科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别看布鲁斯李现在风头正盛,名气大过天了。”
“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
“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为我所用而已。”
“就好比这个科学之城,在他们那些科学家眼里,自然是神圣无比的。”
“但是在我们政治家看来,那就是可以随便拿捏的工具。”
“一旦有需求,把那些科学家关在屋子里,让他们老老实实研究,有谁敢不听话就杀几个。”
“恐怕他们得吓破胆了。”
“大不了每个月发个几英镑的工资就行了。”
“然后再给他们安排各种各样的头衔,拼命去宣传他们的事迹。”
“那些木讷卑微的科学家们估计还会感恩戴德呢,哈哈哈。”
阿斯奎斯笑的非常大声。
在他眼里,所谓的铁王座,就和笑话一般。
真正的铁王座是能主宰人的生死,而不是狗屁的物理学定律。
这就是诸如阿斯奎斯这种政治家人物的所想。
他不但不反对李奇维的做法,甚至还帮助着大力宣传。
反正只用动动嘴,不要花钱,就能获得科学家的好感,何乐而不为。
一旦科学之城建设好,说不定还是他的一大政绩。
毕竟这种事情非常适合宣传。
大英帝国的文明之力,在亚洲落地生根。
“英国指引着世界的文明!”
说不定,他还能再干几届。
贝尔福几次想张嘴,但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在他眼里,布鲁斯李跟传统的科学家绝对不一样。
那个男人从来不在乎什么虚名。
要是一般人有他现在的成就,早就到各国炫耀,成为各国的院士什么的。
而布鲁斯李却对这种事兴致缺缺。
所谓的铁王座,也绝对不是为了什么可笑的荣誉感。
只不过,这一切贝尔福都想不明白。
他万般无奈地问道:“首相先生,那这个科学之城,您的想法是?”
阿斯奎斯笑道:“我会找个时间,在议会中讨论这件事。”
“不过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支持我的决定。”
“科学之城一定要建,甚至还要给布鲁斯李优惠,让他建设的更快一点。”
“反正婆罗洲那个地方,什么都不多,就是无主荒废的土地多。”
“要不是我们英国本土的面积实在不够用,我都想把这个计划放在本土了。”
贝尔福知道自己改变不了阿斯奎斯的想法。
要怪就怪布鲁斯李伪装的太好了。
他的任何行为都是没有威胁性的。
看起来完全臣服于大英帝国。
但是他知道,一切不会那么简单。
第319章 凡是华夏人民的“好朋友”,那就送他一件青花铀瓷!
随着第二届布鲁斯会议临近,科学界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讨论相对论,尤其是广义相对论的人越来越多。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不少人已经开始能看懂部分了。
即便是非常复杂的数学推导部分,顶尖的物理学家们也可以大致看懂。
然而越是看懂,他们就越是心惊。
因为从这些公式中,就能体会到布鲁斯那强横无匹的实力。
所有人心中不禁在想:布鲁斯说是单挑全世界,其实真正有资格去挑战他的,估计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
“这个布鲁斯,真会造势,明明是他的独角戏,他非要说出挑战全世界。”
“哈哈哈,论学术会议这方面的创新,布鲁斯的实力就和他的物理实力一样,断崖式领先。”
“自从有了他,现在学术界都和以前不同了。”
“连天文学都能组建什么国际联合大会了。”
“我看用不了多久,所有自然学科,都有自己的国际会议了。”
而人们议论的中心,李奇维,却一点心思都不在会议上。
1912年9月10日。
此刻,李奇维正带着李三,在伦敦的码头上极目远眺。
脸上的焦急和眼中的期待,透露出他躁动不安的内心。
王路遥和香岚所在的轮船,原本计划在5天前就应该到的。
但是如今却迟了5天。
这5天来,李奇维每天都会和李三守在码头。
他的心中非常担心。
这个时代远航实在太危险了。
尤其是印度洋上的环境更是变幻莫测。
哪怕在后世,人类也没有面对超大规模风暴或者海啸的能力。
大海上的船只对于这些天灾来说,简直就和纸糊的一样。
李奇维感觉全身都在颤抖。
这一刻,他才没有心思管什么会议和物理。
他只要自己的媳妇平安。
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