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344节

  这时,李奇维忽然提高了声音,语气非常严肃。

  “好了,接下来我要说的内容,就是我所有计划中最核心的东西了。”

  “不管是科学之城,还是星火计划,本质上都是为它服务的。”

  “我把这个隐秘的计划称为【盘古计划】。”

  嘶!

  四人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光听这个名字,就已经激动地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盘古那是什么人物,华夏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创世神灵。

  是神中之神。

  以盘古的名字命名的计划,一定是惊天动地,震惊寰宇的。

  “你们应该知道我的狭义相对论有一个重要的结论。”

  “那就是质能方程。”

  “其实我在得出质能方程的那一刻,脑子里就已经有清晰的计划了。”

  说着,李奇维随手拿起一本很重的大块头书籍。

  “按照质能方程的计算,我手里这本书,如果全部转换成能量。”

  “那么这股能量足以把伦敦给摧毁了。”

  “而且是那种灭绝一切的摧毁。”

  “如果这种东西可以做成武器,那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武器。”

  “堪称可以改造地火风水,扭转乾坤的至高神器。”

  “而所谓的盘古计划,就是要秘密制造这样的武器。”

  “把理论变为现实,把科学转换成工程。”

  “至于我为什么想要造这种武器,原因我已经和你们分析过了。”

  “华夏未来几十年,必将是一个乱世。”

  “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扶持各自的代理人,肢解华夏。”

  “内有各大拥兵自重的军阀,野心膨胀,却又目光短浅,各自争斗,损害国内元气。”

  “在这样的环境下,华夏想要和美国一样,安心地推动工业革命,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西方列强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一个虚弱的华夏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径。”

  “国内不能指望,那我就海外开辟净土。”

  “所以,我选择了婆罗洲作为基地。”

  “华夏千万里疆土,我来守护!”

  轰!

  此刻钱五师四人,只觉得脑海里有惊雷在炸响。

  李奇维教授那宏伟的计划,把他们几人给吓到了。

  那种毁天灭地、一击灭城的武器,让他们感到胆战心惊。

  “老天啊,这就是布鲁斯教授的计划吗,实在是太可怕了。”

  “我一直以为布鲁斯教授是一个文人,没想到他比全世界的武人都更可怕。”

  “这种武器真的存在吗?”

  钱五师作为四人中的老大哥,带着不可置信的口吻问道:

  “可是,布鲁斯教授,这种武器真的能制造出来吗?”

  “目前我们仅仅知道质能的转换关系,可是该如何转换,机理是什么,好像并没有搞清楚吧。”

  李奇维欣慰地点点头。

  “很好,你们没有盲目地沉寂在我说的未来之中,而是敢于质疑。”

  “没错,暂时是没有方法把质能方程用于实践。”

  “但是,原子结构的研究给我带来了灵感。”

  “我敢断定,盘古计划的核心,一定就藏在原子之中。”

  哗!

  钱五师等人神色一变。

  李奇维教授最恐怖的物理直觉又出现了。

  他的每一次预言都毫无悬念地实现了。

  这一次,钱五师等人依然不自觉地就相信了对方。

  就好像李奇维教授有一种魔力。

  变不可能为可能。

  最小的于隐接着问道:“教授,这个计划需要的人力、物力一定很庞大吧。”

  “光凭我们几个的力量应该不够。”

  李奇维很满意,笑道:“没错,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

  “需要几十万人的参与。”

  “仅仅本科水平的人才,至少也要上万。”

  “所以,我才想建造一座科学之城。”

  “甚至在未来,把整个婆罗洲掌握在手中。”

  “利用华夏国内庞大的高端人力资源,去实现盘古计划。”

  “目前我在那里已经开始布局了工业体系和教育体系。”

  接着,李奇维就把最近婆罗洲近期的发展现状,简单地描述给几人听。

  当然又是让四人一阵惊呼。

  “而且,因为国内的科学基础非常薄弱。”

  “我在婆罗洲从零开始,光靠你们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到时候,我会号召全球的顶级科学家,一起帮我建设。”

  “因为接下来,我有预感,欧洲肯定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那就是我们的好机会。”

  “当然,我不会让任何外国人参与盘古计划。”

  “只是利用他们帮我做基础建设而已。”

  “比如各种高端的实验室、研究院、工厂、机器、设备等等。”

  “所以,我才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名望。”

  “只要我在物理学领域一言九鼎,那么必然就能吸引足够的人才。”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

  “而你们四人,就是盘古计划研发的核心。”

  “是序列为1的研究人员。”

  “和你们同级的还有三人,等你们去婆罗洲就能见到了。”

  钱五师等人今天的惊讶,比一辈子加起来还要多。

  那个序列1一听就充满了神秘感,让人热血沸腾。

  “当然,现在的你们还不用考虑盘古计划的细节。”

  “只要知道大概就可以了。”

  “当前的最紧急任务,是把科学之城建设好。”

  “只有基础打牢了,才有可能实现计划。”

  “不然再美好的想象也只是想象,永远是无根之萍。”

  “因此,你们四人的任务很明确。”

  “等你们回到婆罗洲后,首先建造一所原子研究实验室。”

  “另外在婆罗洲的三所大学内,开创研究院。”

  “目前黄埔理工大学只能培养本科生,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需要它能培养硕士、博士。”

  “因此,研究院的建设必不可少。”

  “这一块,你们四人应该很有经验了。”

  “接下来,你们在英国再待一年。”

  “到各国著名的实验室或者研究院去调研。”

  “看看他们的培养计划和方案,需要哪些仪器等等。”

  “不出意外的话,我决定在1914年初返回婆罗洲。”

  李奇维当然不会直说,那是一战前夕。

  一战是1914年7月爆发,他应该会在当年四五月份就离开欧洲。

  至此,李奇维的原子弹计划,核心班底已成。

  钱五师、钱湖州、邓怀宁、于隐四人是研发核心,负责攻坚具体的科学问题。

  李奇维本人虽然有一整套的方案,但是任何一个原子弹都是不同的。

  需要毫厘不差地计算好当量,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形象点说,李奇维只会软件,不懂硬件。

  何育杰、夏元、徐启泰三人是管理核心,负责统筹安排调配所有的研发人员。

  盘古计划哪怕对标曼哈顿计划,至少也需要13万人的参与。

  况且以李奇维的资源,肯定不能和当时的美国比。

  所以他粗略预估,自己大约需要20万人。

首节上一节344/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