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332节

  虽然有李奇维的珠玉在前,任何人的成果都不可能比得上。

  但是这个世界上,超级天才永远是少数。

  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而且一个理论除了理论本身,它的应用拓展也很重要。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就算玻尔-李模型是玻尔和李奇维的理论。

  但是他们俩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实验都做完吧。

  比如G赫兹、莫斯莱、爱因斯坦等人,都是在模型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他们的理论和实验成果也是非常精彩的。

  总之,越是伟大的理论,那么在其上一定越能发现更多的新方向。

  所以,量子论越完善,能应用的地方就越多。

  接下来的会议,注定同样精彩纷呈。

  此外,李奇维在第二天还邀请了小部分人,再一次讨论了量子论的问题。

  他最后总结出如下的几个遗留项。

  第一,量子论暂时无法解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问题。

  比如,第一轨道有几个电子,第二轨道有几个电子,电子的数量由什么决定,等等。

  这些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和理论假设。

  第二,基于第一个问题,如何使用量子论去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

  第三,量子论如何将放射性纳入理论框架。

  李奇维做完总结后,内心感慨。

  从量子概念,到量子论,再到后来的量子力学。

  这中间的过程实在是太曲折了。

  真实历史上,量子论在蜕变为量子力学之前,还要经过几个重要的节点。

  第一个节点,就是康普顿的X射线散射研究。

  这个实验也被称为“20世纪物理学的转折点”,非常非常重要。

  而且在这个实验里,首次出现了华夏人的名字。

  这也是20世纪的科学史的华夏第一人。

  第二个节点,就是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

  第三个节点,是泡利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它解释了为何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

  第四个节点,是电子自旋概念的提出,也就是第四个量子数。

  至此,旧量子论的理论全部完善。

  但它始终是量子概念和经典物理学强行缝合的怪胎。

  它很快也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下一步,就是量子力学的横空出世了。

  李奇维微微一笑,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

  “真是.很期待啊!”

第294章 会议余波!全球震动!各国的物理发展竞赛!

  1911年9月3日,中午。

  为期三天的第二届量子论会议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的举办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

  所有人在结束的那一刻,都意犹未尽,内心的震撼仍然不曾消退。

  李奇维在礼堂门口,与诸多好友离别致意。

  大家都激动地拉着他的手,邀请他有时间一定要去自己的国家演讲。

  李奇维只能含笑一一答应。

  卡普在一旁笑的合不拢嘴。

  今天开始,伦敦国王学院的名字将会传遍整个科学界,而不仅仅是物理学界。

  学校已经有资格朝着一流大学冲刺。

  只要后续生源跟的上,整体实力提高后,自然有底蕴一博。

  而这一切都是面前这个男人带来的。

  卡普看着李奇维和诸多科学领域的大佬谈笑风生,所有人都极度热情。

  他才明白此刻布鲁斯的影响力,已经不单单是物理学界了。

  “哎,布鲁斯要是我们英国人那该多好啊。”

  卡普无法想象,要是布鲁斯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现在的他该是何等地位。

  恐怕就是去竞选首相都没有问题吧。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还被以色列政府邀请当总统呢。

  这就是顶级科学家的影响力。

  不过,卡普不知道的是,李奇维对于这一切毫无兴趣。

  接下来几天,随着各国的学者陆续返回。

  几大科学期刊,也隆重报道了这次会议。

  当然在李奇维的授意下,其传播范围没有扩大,主要是在科学领域。

  会议上的内容,以雷霆之势,传遍世界,掀起滔天巨浪。

  玻尔的名气,如日中天,瞬间超越了劳厄等人,站在现代物理学的最顶端,俯瞰天下。

  至于李奇维,则已经完全被神话了。

  纯按对量子论的贡献算,李奇维要远远超越了玻尔。

  但是玻尔毕竟是第一个把量子概念引入电子轨道的人。

  因此,他的地位也只比自己的导师稍逊一筹。

  不过这一切,二人都没有在意。

  量子论只是达到了阶段性的巅峰。

  依然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

  现在可远远不是放松论功行赏的时候。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会议的重要性都是影响深远的。

  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之一的量子论,终于开始展露它的威名。

  顿时,物理学界开始了研究量子论的热潮。

  尤其是玻尔-李模型,更是重中之重。

  无数人不敢奢求取得全新的突破,比如第四个量子数。

  他们的目标就是像G赫兹等人一样。

  用玻尔-李模型作为理论工具,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

  而这些成果又反过来证明量子论。

  从而形成一良好的正循环。

  于是,所有国家都开始布局了。

  迈克尔逊回到美国后,第一时间就召开了物理学会的例会。

  在会上,他详细地分享了第二届量子论的内容。

  其中李奇维的出手,让在场的美国物理学会会员们,感受到一种泰山压顶的压迫感。

  那种感觉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

  所有人都是倒吸一口冷气。

  “我的上帝啊,布鲁斯教授太可怕了。”

  “在如此紧张的会议氛围下,他竟然只靠短短的十几分钟思考,就能接连想出两个量子数,这份天赋简直让人嫉妒到发狂啊。”

  “哎,布鲁斯的天才已经完全不讲道理了,我感觉他和牛顿、麦克斯韦也差不多了。”

  “只要他的广义相对论是实现突破,我认为就可以比肩了,甚至是超越。”

  “嘶~”

  听着同行们的交谈,迈克尔逊心中也是思绪万千。

  他何尝又不是这样想的呢?

  最后,他建议道:“我希望接下来我们能分出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对量子论的研究中。”

  “按照会议的总结,量子论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

  “纯物理理论研究一直都是我们美国的短板,这次正好可以借助量子论提高。”

  众人都微微点头。

  他们这帮人几乎可以决定物理学领域所有经费的使用。

  所以,大家必须达成一致,才不会导致资源浪费。

  当然,目前这些美国佬们还不知道被坑了。

  依然沉浸在超导研究领先欧洲的甜蜜中。

  至于愿意花多少资源去研究没啥前途的纯理论,那就不得而知了。

  樱花国,长冈半太郎在会后第三天,就收到了第二届量子论会议的详细报告内容。

  他作为国内科学领域的大佬,在欧洲自然也有人脉关系。

  信息通过电报很快就能传到他的手里。

  只是当他看到会议的内容后,嘴巴张得差点要把面前的桌子都吃进去了。

  进来汇报的石原纯和仁科芳雄,看到教授这副表情,皆是一惊。

  足足过了三分钟,长冈半太郎才恢复正常,随后就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首节上一节332/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