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307节

  但是如果你真的从头到尾研究物理学史,就会发现,接受量子的概念,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真实历史上,提出了量子化原子模型的玻尔,自己反而不承认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

  他坚定地认为光是连续的波,不是什么量子。

  你看,连玻尔本人对于量子的概念,都这么谨慎严谨。

  当时的情况是,能不用量子概念解释就不用。

  原子结构就是因为不得不用。

  这时,玻尔继续说道:“我知道,这种说法,目前学界肯定很难接受。”

  “所以,我认为,接下来量子论的重点,就是找到更多的例子,去证明玻尔模型的合理性。”

  “比如巴尔末公式、X射线、焰色反应这种例子。”

  “只要证据足够多。”

  “那么量子论的核心观点,其错误的可能性就会无限降低。”

  玻尔的话终于得到认可。

  这种思路是没有错的。

  一个新理论被提出来后,第一时间就需要实验的验证。

  如果经过了很多实验,都和理论吻合的很好。

  在没有其它更好理论的情况下,那暂时的理论就是对的。

  物理学家们都很现实。

  只要有用,能模拟现实,那就信你。

  你别和我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

  后世有一个著名的笑话。

  如何证明除1外的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数学家: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9不是质数,有反例,命题错误。

  物理学家: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9不是质数(属于误差),11是质数,13是质数;

  实验样本量已经足够,误差可忽略不计,因此证明命题成立。

  这个笑话充分说明了物理学家的实用主义。

  一个理论,不要求它是精美的,而是有用的。

  如果玻尔模型真的能被很多实验验证,那就证明它是一个正确的理论。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接下来,玻尔又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研究过程。

  他在投影仪上画出了氢原子的轨道模型。

  中间是原子核,一个个圆形轨道从内向外依次排布。

  只有在这些轨道上,电子才是存在的。

  至于原子内部的其他空间,电子无法存在。

  在玻尔的讲述过程中,大家才发现原来所谓的玻尔模型一点也不简单。

  其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计算。

  能级、跃迁、发射光谱波长等等。

  而且论文的内容都是精简过的,玻尔的演讲更加详细细致,让所有人感受到了最前沿物理的魅力。

  很快,玻尔就把他的理论系统地阐述清楚了。

  顿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位物理学新星用实力赢得了尊重。

  等到大家的掌声逐渐停息后,李奇维开口说道:

  “本来按照正常的会议流程,现在应该是提问环节了。”

  “但是这次会议非常特殊。”

  “因为玻尔模型的影响力非常广泛,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它,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有几个人私底下请求我,想要在大会上公布他们的最新成果,为玻尔模型正名。”

  “对此,那我当然是很开心的。”

  “会议的重点就是学术交流。”

  “而且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量子之颠。”

  “就是要讨论最巅峰的量子论。”

  “看一看,这个全新的理论,到底能走到什么高度。”

  “因此,任何和它有关的研究,我都是非常欢迎的。”

  “而且大家可以放心,今天上台分享的成果,我都提前看了。”

  “我只能说,现代物理学确实太精彩了。”

  “能经历这样的盛世,是我们所有物理学领域人的幸运。”

  李奇维的话把在场的人的兴趣瞬间调动起来了。

  他们以为这样的研究应该在接下来的分会里看到。

  当今物理学界研究原子的人还是不少的。

  所以会议足足有三天,完全够大家充分交流讨论的。

  只是没想到,部分人还有这样的殊荣。

  竟然能当着这么多物理大佬的面,讲自己的研究成果。

  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不少人觉得很后悔,他们没有准备自己的成果,光顾着来看戏了。

  忽然,李奇维话音一转,笑着说道:

  “当然,那些抱着想找茬目的人,麻烦你们先忍一忍。”

  “我对待支持玻尔的人,肯定要比反对玻尔的人优先。”

  台下瞬间响起了哄笑声。

  李奇维的话不是严肃的语气,而是带着一丝调侃。

  “哈哈哈,布鲁斯是被之前相对论会议搞怕了,那些大佬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

  “我就说嘛,没有提问的会议,是没有灵魂的。”

  “你们看玻尔的表情,已经开始颤抖了。”

  “.”

  看来今天注定有好戏看了。

  在场这么多大佬,肯定不会轻易让玻尔过关的。

  他能不能像他的导师那样,笑傲群雄。

  在众人的议论下,首先上场分享的是来自德国的G赫兹和弗兰克。

  二人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走向演讲台,依次和玻尔、李奇维握手致意。

  演讲台的旁边,早都准备好了另一个投影仪,专门给观众使用。

  G赫兹作为发现电磁波的那位赫兹大佬的侄子,他在物理学界也是小有名气。

  没办法,他的叔叔名气实在太大了,只要他踏入物理学,想低调都难。

  就和达尔文的孙子高尔顿一样。

  名人的后代,总会受到特殊的关注。

  这时,G赫兹用他那充满朝气的声音,略带颤动地说道:

  “我和弗兰克的研究方向是关于电子碰撞的。”

  “我们在用电子轰击汞原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只要汞原子放射出紫外线,那么轰击汞原子的电子就会损失4.9ev的能量。”

  “使用玻尔模型可以完美解释这个现象。”

  “4.9ev是汞原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

  “所以只要轰击的电子超过了这个能量值,那么汞原子基态的电子就会跃迁到第一激发态。”

  “接着处于第一激发态的电子,又向下跃迁到基态,这个过程中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而根据【李-普朗克辐射公式】计算,其波长落在了紫外线波段。”

  “这个实验的结果和玻尔的理论完美吻合。”

  “所以,我认为它是验证玻尔模型的有力证据。”

  G赫兹一边解说,一边分享他的实验数据。

  台下的众人全都被吸引进去。

  这种理论和实验完美符合的情况,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是一种享受。

  那种人类智慧支配客观世界的快感,无与伦比。

  真实历史上,G赫兹和弗兰克因为研究电子的碰撞规律,从而共同获得1925年的物理诺奖。

  玻尔听完G赫兹的报告后,顿时脸色潮红。

  之前他说了那么多,都没有对方的实验结果来的震撼。

  语言会撒谎,但数字永远不会骗人。

  众人的掌声让G赫兹心潮澎湃。

  这种大场面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心中感叹:

  “果然,只有站在这种台上过,才算的上是真正的物理学家。”

  “这种感觉,真是让人陶醉啊。”

  接着,G赫兹向众人和李奇维、玻尔点点头,然后就走下台,干净利落。

  这种场合,他们肯定不会把细节都讲一遍,那是后面发论文要做的事情。

  在这么多人面前做报告,尤其是还有众多大佬在场,那就一定要讲最核心的内容。

  李奇维看着两人下去,突然想到一件好玩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307/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