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放射性、光谱现象等等,这些物理现象,其本质都和原子内部的活动有关。”
“我们德国虽然在X射线和光谱学的研究上领先世界。”
“但是希望大家不要骄傲,因为我们目前的研究成果并非本质,而是表象。”
“比如,X射线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光谱学的分立机理是什么?”
“而这一切,很有可能都会在玻尔模型中找到答案。”
“当然,我不是要求大家放弃自己本来的课题,转而研究玻尔模型。”
“毕竟它是布鲁斯的学生发表出来的,卡文迪许学派的底蕴太深了。”
“大妖孽带着小妖孽,一般人可比不过。”
普朗克的幽默比喻让会场的人哈哈大笑。
也只有他这位布鲁斯教授的恩师,才可以这样调侃对方了。
这时,伦琴大佬接着说道:“我们这一辈都老了。”
“论研究能力,在场的劳厄、玻恩等人,比我们强太多了。”
“所以接下来,德国物理学的未来,就要靠你们去创造了。”
“永远学习最前沿的成果,化为己用。”
“这是最好的时代,任何人都有机会。”
“但我们依然会在背后默默支持们。”
“不管是研究设备、资金等等,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是很有话语权的。”
索末菲看两位前辈说完后,笑着说道:“不过,我觉得我们也要冷静对待。”
“我仔细看了玻尔的论文。”
“他的模型虽然惊艳,但毕竟只是一个理论,没有任何的实验验证。”
“这或许也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就像当初美国的密立根,用实验证明布鲁斯的光电效应一样。”
“一个新的理论想要站稳脚跟,获得认同,必然伴随着很多实验。”
“而这正是我们德国的强项。”
伦琴、普朗克等大佬满意地点点头,索末菲说的很好。
德国在精密仪器及实验这一块,确实一骑绝尘。
索末菲的话给年轻一辈带来了信心。
大家都是年轻人,骨子里都是极度自信,不服输的。
即便表面羡慕,内心一定想的是超越。
法国,几位大佬也是齐聚一堂,他们好久没有在一起了。
贝克勒尔、李普曼、佩兰、居里夫人、郎之万。
从人数就可以看出,法国物理学界与德国物理学界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虽然也出现了居里夫人这样享誉世界的女科学家,但底蕴还是差了。
当然此刻的德布罗意还在上大学,属于默默无闻的小年轻。
居里夫人轻声笑道:“真没想到布鲁斯也有被推翻的一天。”
“我到现在都记得他在各种会议上自信的模样。”
“那种睥睨一切的气势,好像所有人都比不上他。”
“下一次会议再见到他,我一定要问他是什么感觉?”
如今李奇维不仅是居里夫人的朋友,更是她的老板,帮她解决了生活问题。
所以居里夫人对于李奇维非常感激。
郎之万笑吟吟地看着居里夫人,然后附和道:“我倒是觉得布鲁斯反而要感谢玻尔。”
“玻尔虽然改进了行星模型,但却是强有力地证明了量子论的正确性。”
“行星模型只是布鲁斯的博士工作而已,不值一提的微小成就。”
“量子论才是他的核心理论。”
“不过,他们卡文迪许学派是真好玩,出道先否定自己的老师。”
众人听完郎之万的话,哈哈大笑。
这时,李普曼说道:“哎,不管怎么说,接下来的物理学中心估计又是在英国了。”
“英国、德国,这两个国家几乎包揽了物理学的成就,让人羡慕啊。”
贝克勒尔也是叹道:“我有深刻的预感,现代物理学已经不是我们那时候的物理了。”
“它需要的是打破一切的常规概念。”
“从这种角度看,年轻反而是一种优势。”
说完,他看着郎之万说道:“你和玛丽比我们更有机会,也能带出更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郎之万肃然,他忽然感受到一种使命感。
最近,他也在认真培养莫里斯德布罗意等人。
至于对方的弟弟,路易德布罗意,郎之万见过一面,思维确实很大胆跳跃。
不过,郎之万不觉得对方有什么特殊之处,之前学的还是历史,虽然最近转到理科了,但物理学底子太差了。
这一刻,欧洲的德国和法国作为老牌物理强国,都因为玻尔模型而躁动起来。
此外,荷兰的洛伦兹、塞曼、范德华、昂内斯等大佬,也私下聚会讨论。
至于瑞士的爱因斯坦则比较孤独。
他的实力在瑞士堪称无敌,连个能交流的人都没有。
爱因斯坦有了离开的心思。
以他现在的成就,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就受到普朗克的邀请,去德国当物理学教授。
现在嘛,他没事就喜欢写信给李奇维,告诉对方自己又有一个好想法。
玻尔模型让爱因斯坦非常兴奋,他觉得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
他建议李奇维专门针对玻尔模型,再召开一次会议,算是对第一次量子论会议的延续。
此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英国,聚集在李奇维及玻尔身上。
在玻尔论文发表的第二天,英国的物理学家几乎都发来了祝贺。
瑞利勋爵、汤姆逊、卢瑟福、威尔逊、理查森、老布拉格、巴克拉等人,都为玻尔感到高兴。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李奇维。
玻尔是李奇维的学生,这一层身份就已经比得上无数荣誉了。
虽然大家私下里都开玩笑,说布鲁斯“恶有恶报”,终于被自己的学生推翻了。
但所有物理学家都知道,玻尔不是推翻自己的导师,而是把他的理论发扬光大。
用导师的量子论,改进导师的行星模型。
可以说,玻尔的成就就是建立在李奇维的深厚基础上。
而所有人议论的对象,处在风暴中心的玻尔,此刻可谓是意气风发。
他现在走在国王学院的校园内,经常会遇到粉丝的问好。
克里斯、格里高利、于隐三人更是羡鸡紫。
如今钱五师、钱湖州、邓怀宁、玻尔,都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
只有他们三个难兄难弟,目前没有太大进展,紧张的瑟瑟发抖。
玻尔笑着安慰三人,表示不要担心,他会出手。
三人恨不得把玻尔揍一顿。
而殊不知,玻尔虽然装逼,但却碰巧装对了。
马上他们三人的研究就会与玻尔的理论产生联系。
而现在,玻尔正准备找李奇维讨论事情。
因为他的理论遇到了第一个挑战。
以劳厄为首的年轻一代物理学家,公开发文,希望玻尔可以深入自己的理论,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这倒不是质疑玻尔模型,而是大家都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
即便如此,玻尔也感受到了压力。
此刻他才明白,布鲁斯教授当初提出量子论,是多么不容易。
第275章 第二次出手!巴尔末公式!玻尔顿悟!
量子化原子模型虽然解决了行星模型的缺陷。
但它并不是完美的理论。
比如至少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方式什么样,目前玻尔模型就无法解释。
不过,这并不影响它带给物理学家的震撼。
因为只要确定了量子轨道概念的正确性,则电子排布问题总会被解决。
这是大树的根和枝叶的关系。
这也是玻尔为何会从第一个问题入手,因为它是第二个问题的基础。
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玻尔模型的核心,轨道量子化,它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更进一步,玻尔模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玻尔现在就相当于发明了一件武器,但他需要测试一番武器的威力合不合格。
玻尔虽然天才,但他毕竟接触物理学不算太久,他的积累很少。
而年龄的优势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年龄越大,代表看过的论文越多,知道的各种问题就越多。
这一刻,老一辈物理学家终于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至少他们知道,目前物理学有哪些未解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