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291节

  总比直接提出稳定态轨道假说要好。

  而且在后来,电子角动量不连续这个证据就不重要了。

  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现象被完美解释,证明了玻尔假说的正确性。

  可以说,电子角动量这篇论文,就是帮助玻尔下定了决心而已。

  如果最后实在没有证据,玻尔肯定也会硬着头皮发表的。

  但是现在,因为李奇维的原因,玻尔提前研究了行星模型。

  历史已经改变,尼科尔森肯定还没有发表论文。

  李奇维那叫一个愁啊,他又不可能亲自下场去发表这篇论文。

  但是上天就好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似的。

  事情有了意外的转机。

  

  第二天一早,李奇维照常帮助《自然》审稿。

  他现在还顶着一个《自然》期刊荣誉主编的名头。

  随着物理学大世缓缓拉开,各路天骄轮番上场,这给期刊审稿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原因很简单,现代物理学相关的论文都太高深了,不少论文,审稿人根本看不懂。

  或者就算能勉强看懂,也分辨不了其正确性,不知道该不该发表。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真实历史上,很多人都骂过《自然》期刊的审稿人。

  认为他们的水平太差了,经常把一些米田共发表出来。

  现在的《自然》期刊,这种情况更严重。

  因为李奇维的原因,《自然》的权威性一骑绝尘,相当于期刊界的诺贝尔奖。

  提前很多年,达到了它后世应有的地位。

  每天都有无数的稿子投来。

  普通的论文还好说,洛克耶自己的团队就可以审核。

  但要是出现像劳厄、钱五师那样的论文,《自然》的编辑团队就有点不自信了。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要是放在后世,信息发达,只要期刊愿意,完全可以邀请很多大学的教授同时担任审稿人。

  保证不会犯低级错误。

  但是现在嘛,这种方式肯定行不通,都是期刊自己组建团队审稿。

  于是,洛克耶果断找到了李奇维,强烈要求他这个荣誉主编负起责任。

  那些他们拿不准的论文,都会送到李奇维这里来,让这位大神把把关。

  洛克耶甚至还说等以后格里高利毕业了,就让对方执掌《自然》,他自己则准备退居二线了。

  现在的物理学已经不是他熟悉的物理学了。

  老爵士觉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以免一不小心因为眼拙而闹出笑话。

  而在李奇维门下博士毕业的格里高利,当《自然》的主编肯定绰绰有余了。

  而现在,李奇维就在审核被送来的十多篇论文。

  这些论文都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

  忽然,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凯斯教授。

  李奇维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他连忙核对作者地址,发现是剑桥大学。

  没错,看来还真是凯斯教授的论文。

  李奇维觉得有点好笑,凯斯教授什么时候这么牛逼了。

  竟然还能发表让洛克耶都拿不准的论文。

  作为号称最接近物理学家的物理学者,凯斯教授也是物理学界的一个传奇。

  因为他和李奇维有着深深的羁绊。

  他曾在期末考试上,帮助李奇维化解了麻烦。

  他是第一个听到李奇维说出波粒二象性的人。

  他参加过李奇维的本科答辩,他参加过相对论研讨会,还提出了一个经典问题。

  可以说,凯斯教授的存在感,丝毫不比一些物理学家弱。

  一切都是因为李奇维!

  由于凯斯教授和李奇维的交集太多,所以自然他的命运也就发生了改变。

  他一直想要突破自己。

  相对论太难了,凯斯教授只能放弃。

  但是量子论不一样。

  作为当前最火热的研究方向之一,量子论和原子研究差不多,都有很多人研究。

  凯斯教授也是其中一员。

  爱因斯坦的量子比热论文,给了大家灵感。

  量子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剑桥大学的物理深受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影响,有不少人都研究原子、电子等。

  凯斯教授突发奇想,量子和电子会是什么关系呢,他想做实验试试。

  这一试,还真被他猜中宝了。

  此刻,李奇维手里拿着凯斯教授的论文,哭笑不得。

  因为论文的内容正是关于电子角动量的,结论和尼科尔森的一样。

  凯斯教授也证明了电子的角动量不连续。

  他的实验很简单。

  加热物质,让其发射氢原子。

  接着通过集束装置,让被发射的氢原子形成很细的原子射线。

  然后再让氢原子射线进入不均匀的磁场中,最后打在照相底板上。

  凯斯教授通过实验发现,氢原子会在底板上沉积为两条痕迹。

  而且调整磁场强度,发现依然只会留下分立的痕迹,而不是连续的。

  因此凯斯教授猜测,这是因为氢原子内部的电子角动量不是连续的。

  所以电子形成的磁矩也不是连续的,通过磁场后轨迹自然也就不是连续的。

  不过他机智地没有提到量子概念。

  而是单纯地记录了这个结果。

  因为现在各种假冒伪劣量子论文太多了。

  甚至还有各种量子水、量子阅读这种不靠谱的炒作。

  凯斯教授担心会给别人留下蹭热度的嫌疑,影响自己的文章发表。

  看完了论文后,李奇维开心地舒了一口气,心道:玻尔吾徒,为师来矣。

  出于职业操守,他没有立即把凯斯教授的论文发给玻尔看。

  而是等它发表后,再第一时间告诉玻尔。

  1911年1月5日,最新一期的《自然》出炉。

  然而其子刊的一篇论文,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如今原子研究热火朝天,每天都有大量相关的论文发表。

  凯斯教授的文章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然而,李奇维的一个电话,将同时改变两个人的命运。

  丹麦哥本哈根,玻尔家的庄园。

  一家人正在吃饭。

  玻尔还是边吃边思考,只不过不像之前那么消沉了。

  忽然,电话铃声响起,玻尔父亲克里斯丁接起了电话。

  紧接着,玻尔就看到自己的父亲脸色不断变化,非常奇怪。

  “好的,好的,我会立刻转告玻尔。”

  “实在太感谢您了,布鲁斯教授。”

  哗!

  玻尔一惊,竟然是导师打来的电话。

  还没等他开口问什么事,玻父兴高采烈地说道:

  “玻尔,你的导师让你看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子刊的一篇论文,作者是凯斯。”

  “快点去我书房拿来,前天正好送到了。”

  克里斯丁空闲时,就喜欢看《自然》上的最新文章。

  而且他是重度爱好者,全订用户。

  不管是正刊还是子刊,克里斯丁一期不落,统统买了。

  哪怕没有时间看,买了收藏也是好的。

  他虽然是生理学教授,但是《自然》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子刊,很多文章对他也有启发。

  玻尔此刻还摸不着头脑,他不知道父亲给李奇维打过电话。

  不过,导师的话他肯定要听的。

  于是,玻尔很快就把最新一期的物理子刊拿过来了。

  他一边翻,一边回忆凯斯教授这个人。

  他知道对方和布鲁斯教授的关系非常好,而且是物理学界的老前辈。

  额,是指年龄上的前辈,而不是学术上的前辈。

  玻尔虽然没有轻视凯斯教授的意思,但也没有太过在意这篇论文。

首节上一节291/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