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消化李奇维的分析。
用狭义相对论去解读光速,竟然会得出如此无法理解的结论。
在场的人除了懵逼就是扯淡,脑门上集体冒出黑线。
“我的上帝,今天真是小刀剌屁股,让我大开眼界了。”
“我以为我读懂了狭义相对论,原来那只是我以为的。”
“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敢说自己懂物理学了,这个世界太诡异了。”
“难受,我不仅经典物理学没有学透,我连现代物理学也没有学清楚。”
“我现在都怀疑,要是布鲁斯教授出一个滑块的题目,我可能都不会了。”
“你别说,还真有这种可能,比如摩擦力的本质是什么,它能变成零吗?”
“别说了,别说了,让我静静!”
此刻,会场内的所有学生,都以一种极度崇拜的眼神,看着李奇维,内心震撼。
对方的身影变得无比高大,仿佛笼罩了整个礼堂。
那是一种知识超越几个等级后,带来的绝对威压。
就连前排的一些教授,现在也久久无法言语。
他们虽然研究过狭义相对论,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因为光速太简单了,下意识就会让人忘记或者忽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密立根嘴角露出苦笑。
这就是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的区别吗?
密立根作为实验物理学家,想的从来都是如何验证别人的理论。
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背后的深刻本质。
这一刻,他才明白,自己离布鲁斯到底有多么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是靠努力就能弥补的。
而是一种天生的物理直觉。
布鲁斯的大脑,就好像是为物理学而生的。
密立根有时候真想掀开看看,对方的大脑到底和普通物理学家有什么区别。
迈克尔逊感慨地看着李奇维。
他作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操作者,自然对光速是最了解的。
李奇维说的这个悖论,早在几年前他就隐约有一些感悟了。
但是可惜的是,他如今在物理学的地位太高,导致有很多琐事缠身。
很难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可以废寝忘食地做实验,思考问题了。
他已经脱离一线研究有点太久了。
李奇维的分析让迈克尔逊忽然感受到了一丝悲哀。
他老了,没有以前的激情了,所以会错过很多的发现。
但是现在又是物理学的黄金大世在爆发,迈克尔逊真的很不甘。
他真的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啊。
人群中的哈勃因为兴奋,而身体颤抖。
李奇维的两个问题,在他年轻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一刻,他才真切地感受到,当世顶级物理学家的魅力。
那种知识仿佛从每个毛孔中喷薄而出的快感,让哈勃沦陷其中。
他心中默默决定,一定要在物理学的道路上走下去。
追随布鲁斯教授,有朝一日,站在物理学的最巅峰,体会那无边瑰丽的风景。
李奇维成了哈勃的精神导师,把对方导的五迷六道。
这时,人群中忽然又站起了一个年轻人。
李奇维朝他看去,竟然是一个华夏人,看起来有点像留学生。
李奇维心里顿生好感,微笑着看着他,隔空传递力量。
只见那个华夏年轻人用英语激动地说道:“布鲁斯教授,我叫崇苏。”
“得益于您的政策,我从去年来到美国留学。”
“现在于美国阿拉巴马农业机械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见到您我太激动了。”
李奇维心中非常开心,原来是华夏留学生。
如今的华夏只有本科教育,还没有研究生教育。
学生如果想继续深造,只能出国。
当初李奇维也是考虑实际情况,在国内没有设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因为以清朝的实际情况,那有点太夸张了。
估计国外也不认可,纯粹是自娱自乐。
所以,国内不少优秀学子借助留学政策,去国外学习,主要是欧美的国家居多。
李奇维发现对方去的还不是什么知名学校,而是农业机械大学,这说明对方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
“崇苏,你非常不错,国内现在不仅仅需要数学、物理这种纯理论科学。”
“也需要发展跟民生相关的专业,你的选择就很好。”
“这说明你不追求虚名,而是踏踏实实地做研究。”
“未来回国后,我希望看到,你给国家的农业事业带来改变。”
李奇维的话让崇苏瞬间热血沸腾。
仿佛跟打了鸡血一般,这一刻,他在异国他乡遭受的所有困难和委屈,全都烟消而散。
凭借着李奇维的这番话,他崇苏的未来注定不可限量。
未来阿拉巴马农业机械大学,将以崇苏为荣。
这时,李奇维忽然说道,“崇苏,你是对光速悖论有什么看法吗?”
他知道对方肯定不是单纯地想和自己说话。
果然,崇苏心情平复后,说道:“教授,我确实有一点想法。”
“不过,我毕竟不是物理学专业的,只是对物理学比较感兴趣。”
“希望您能包容我的错误。”
李奇维和蔼一笑,鼓励道:“大胆说,今天不是学术研究,谁都可以畅所欲言。”
于是,崇苏壮着胆子说道:“我认为距离和时间都不是实际存在,而是一种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空间是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而时间是事物之间的次序关系。”
“光是一种实际存在,所以光速也是一种实际存在。”
“用非实际存在的相互关系,去测量一种实际存在,我认为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
“所以,我们无法测量出光速。”
轰!
崇苏的话,就好像一枚炸弹一般,把还在震惊中的众人,又给震惊了一遍。
在场的人谁也想不到,本以为哈勃已经够优秀了,没想到还有大神在此。
学生们羡慕地看着崇苏,对方的回答好像带有一丝哲学气息,听起来就感觉牛逼哄哄的。
而且对方竟然还是清国的留学生。
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可怕了。
明明在几年前,还是一个封建愚昧的国家。
自从布鲁斯教授回去后,就仿佛脱胎换骨一般,现在随便一个留学生都如此牛逼。
关键对方还不是物理专业的学生。
就能对光速悖论有如此深邃的洞察和理解。
让人由衷敬佩。
哈勃也忍不住朝崇苏看去,心道果然世间卧虎藏龙之辈太多。
看来自己这点小聪明完全不能自傲。
还需要踏踏实实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所有人中要数钱五师最惊讶了。
他没想到,今天这里不仅遇见了老乡,而且老乡还给国人长了面子。
真是提气啊。
从周围人震惊的眼光中,钱五师感受了尊重。
果然,我们华夏人不比任何人差。
在科学领域,有李奇维教授的带领,一定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
前排的迈克尔逊也在回味刚刚崇苏的回答。
虽然这个回答谈不上完美,或者对物理有什么推进作用。
但关键是对方的年龄和身份。
能有这种见识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属于可塑之才,不比哈勃差。
迈克尔逊震惊的是,这样优秀的学生,在华夏还有很多很多。
那个国家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可以抽出100个优秀的学生攻克物理,还能再抽出100个攻克数学。
可怕的是还能再抽出100个去学习现代农业。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个美国人造车,华夏就有4个人造车。
这可不是简单的四倍关系,其成果和爆发的力量是呈指数倍增长。
这一刻,崇苏的出现,让迈克尔逊明白,李奇维的布局已经初步有了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