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229节

  后来民间很多科学家觉得皇家学会办事不力、反应迟钝,于是准备反抗。

  要知道,当时能进皇家学会的,基本都是贵族或者上等阶级。

  而民间科学家们只能借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成立英国科学促进会,在科学领域与皇家学会对抗。

  由于促进会面向平民,所以很快,它就比皇家学会还要出名。

  后来,双方逐渐融合,到今天已经没有什么歧视了。

  正统的官方科学家们也会参加该会议。

  英国科学促进会在英国的每一个城市,甚至是殖民地的城市,都举行会议,公开进行辩论。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860年,赫胥黎在牛津大学和威伯福主教的辩论,主题是科学与宗教。

  这两个词在一起,光看字就能闻到火药味。

  可以说,科学在英国起源,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而科学在英国之所以能保持独立,不被英国政府控制和干涉,更是无数科学家们共同反抗的成果。

  到19世纪中叶左右,科学就已经在建制上被英国政府承认。

  即允许存在这样一个和政府平级的组织。

  1910年的第79届英国科学促进会,在剑桥郡的剑桥大学举办。

  会议包括大会演讲和各领域分会,同时进行。

  大会演讲就是为了辩论或者知名人物发表演讲准备,台下的吃瓜群众双手拍掌高喊666。

  这也很符合西方国家喜欢演讲竞选的特色。

  而分会,就是专门为17个科学分支准备的。

  包括农业科学、人类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化学、经济学、教育学、工程学、森林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和数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动物学。

  而这一届的会议注定不会寻常。

  因为本届英国科学促进会的会长是汤姆逊。

  物理诺奖得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骑士爵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任何一项头衔,都让普通人望尘莫及。

  最关键的是,他还有一个逆天的学生,布鲁斯李。

  布鲁斯的大名在英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人工合成氨的加持太大了。

  然而,本次会议毕竟是一个各学科交织的会议,足足十几门。

  即便李奇维再出名,那也是在物理学领域。

  其它领域的大佬们,自认为不比别人差。

  所以,哪怕物理学这段时间再怎么活跃,在科学促进会上,它也只是学科之一。

  论有趣,物理学还真不如人类学、动物学直观,能看到各种动物或者化石。

  这种会议注定是百花齐放。

  卡文迪许实验室内,汤姆逊、威尔逊、李奇维三人正在说话。

  汤姆逊笑着问道:“布鲁斯,这一次你想不想上去做大会演讲。”

  “我作为会长,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以你的身份,完全有资格演讲。”

  “说不定就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而且,这一次的会议和以往的不一样。”

  “不管是量子论还是相对论会议,参加的都是物理学领域的人,最差也是本科生。”

  “而科学促进会主要以普通人为主,他们感兴趣的点和学者们不一样。”

  “你必须讲的非常浅白直接,才能让他们明白的意思。”

  “正好可以锻炼你的能力。”

  李奇维闻言笑了笑,说道:“教授,我这次来主要就是学习的。”

  “我想多了解其它领域的知识。”

  “所以,还是不出风头的好。”

  “这种面对普通人的科学会议,是我的短板,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出口都是专业名词。”

  汤姆逊和威尔逊哈哈大笑,表示理解。

  威尔逊说道:“那真是太可惜了,布鲁斯。”

  “我还希望你能用你那犀利的嘴皮,去教训一些某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呢。”

  “我以前旁听过几次,好家伙,有些人连基本的物理学常识都没有,还敢在那大放厥词。”

  “可惜我也不会吵架,最后只能灰溜溜走了。”

  汤姆逊笑着解释道:“那是以前了。”

  “如今会议越来越正规了。”

  “不过每次会议,物理学家愿意来的都很少。”

  “因为观众们对物理学不感兴趣,或者说,他们对前沿的物理学不感兴趣。”

  “他们只想看在物理学家眼里,非常无聊的那种小实验。”

  “所以,今年我也没有邀请多少物理学家来,主要就是皇家学会的那些人。”

  李奇维点点头,表示理解。

  哪怕在后世也是一样,中学老师们上课,还是喜欢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吸引学生。

  纯理论和数学的东西,对于普通人实在太不友好了。

  但是真理往往需要通过数学来表示。

  1910年2月10日,剑桥大学最大的会场内,早已人头攒动。

  按照汤姆逊的统计,本次会议足足来了4000多人。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也幸好剑桥大学足够大,能够轻松容纳这么多人。

  李奇维在威尔逊的介绍下,感受到了浓浓的科学氛围。

  威尔逊为了保证李奇维能听到,大声吼道:

  “以往的会议,只要不是在剑桥附近的城市举办,我基本都不会去。”

  “主要是太吵了,也没个秩序什么的。”

  “看到那两边的演讲台了吗?”

  李奇维朝着威尔逊的手指方向看去,主会场的两侧,分别有一个高台。

  看造型有点像后世的报亭,正好能容下一个人站在那里演讲。

  里面有扩音设备,可以保证演讲者的声音被台下的上千人听清楚。

  而观众们可没有座位,他们只能站在地上。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热情。

  毕竟普通人可没有多少机会,能接触到科学。

  虽然会议需要买票,但那也很便宜。

  花这么一点钱,就能了解如此多最前沿的知识,怎么看都是赚的。

  李奇维看了一会,突然卧槽一声,这不就是后世的博览会嘛。

  只不过把各种产品变成了科学理论而已。

  唯一不同的,会议带有辩论环节,非常能激发人的兴趣。

  欧洲文化传承于古希腊。

  而古希腊早在几千年前,就喜欢和擅长辩论了。

  因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这天下只有两种科学。

  一种是讲道理的,一种是不讲道理的。

  只要是讲道理的科学,就一定得接受辩论。

  双方只要接受一个共同的基准,那么最后一定就会分出对和错。

  这就是辩论的意义。

  李奇维一时间觉得挺有意思的。

  在大清,他不可能看到这些东西。

  开玩笑,官老爷还用得着和你辩论?

  不揍你一顿,你就得谢天谢地了,还敢出言反驳。

  当然,也不要把此时的英国想的太好。

  当初赫胥黎和主教辩论时,即便他掌握了科学真理,也依然说服不了对方。

  说白了,人是不可能被说服的。

  他如果可以被说服,那他就不会需要你去说服他,他自己就能想明白。

  他之所以不被说服,是因为他辩论的目的不是为了真理,而是为了整你。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所以,李奇维对于这种辩论兴致缺缺。

  如果是两人单独坐下来讨论,他还有点兴趣,从理论上证明自己。

  但是这种公众场合,观众需要的不是精确,而是劲爆。

  谁的观点越劲爆,谁就能收到最多的掌声。

  这和后世的大学辩论一样,已经失去了辩论的本意,转而为取悦观众。

  毕竟你说了一句话,台下一点反应没有;而对方一句话,观众掌声雷鸣。

  不要管人家对不对,从气势上就输了。

  这时,正在胡思乱想的李奇维,忽然听到了观众传来的欢呼声。

  他朝台上看去,发现是一位老者,但看起来精神矍铄,中气十足。

  李奇维只隐约听到什么“进化”,然后就引起了场内的轰动。

首节上一节229/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