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200节

  “连我找他都要约时间。”

  “他愿意抽出时间和你谈那么久,就足以表明对年轻学者的尊重。”

  “所以,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

  “博士研究虽然需要导师的指点,但最终看的还是自己。”

  “只要你愿意沉下心来,我认为你在哪里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卢瑟福真挚的话语,就好像腊月里的暖风,瞬间吹散了玻尔心中的寒意。

  作为一个热血年轻人,玻尔被大佬拒绝,要说心里毫无失落感,那肯定是假的。

  他也曾怀疑自己。

  金属电子论论文虽然在同辈人眼里,属于牛逼到不行的成果。

  但是在汤姆逊教授眼里,和本科生的滑块研究,并没有多大区别。

  玻尔的期望太高,导致他的失望也就越大。

  不过如今卢瑟福的开导,让他明白,不经历挫折的物理学家,不是真正的物理学家。

  一时间,玻尔看着卢瑟福,心中好感无限提升。

  “谢谢您,卢瑟福教授。”

  “如果没有您的开导,我肯定无法真正的成长。”

  李奇维心道,坏了,玻尔这是要被卢瑟福收下了啊。

  那可不行!

  当玻尔此次前来,表明来意后,李奇维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必须让玻尔当自己的博士生。

  未来的量子力学扛把子,必须是自己的学生。

  李奇维看着玻尔被一碗鸡汤就给折服了,心中疯狂呐喊:

  “玻尔,别自我安慰了,汤姆逊教授就是没看上你。”

  “玻尔,你问问你喜爱的卢瑟福教授,他有受过什么挫折吗?”

  “牛逼的物理学家都是一帆风顺的。”

  “年轻时不牛逼,老了也不会牛逼。”

  不过话到嘴边,就变成了,“玻尔,如今我手下一个博士生也没有。”

  “我最近也正在招生,你如果有意愿的话,可以考虑读我的博士。”

  “以后,我带你去卡文迪许,汤姆逊教授肯定不会再为难你了。”

  卢瑟福听后哈哈大笑,“布鲁斯,你啊你啊,你可真会出主意。”

  “不过,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玻尔,你本来就是要挑战布鲁斯教授的,现在做他的博士生,正好能深入了解对手。”

  “我支持你,最好能明年就推翻你导师的理论,震惊一下物理学界。”

  “你导师最近沉寂了很久,急需一个证明,哪怕是反面证明。”

  玻尔一时间晕头转向,实在是今天的运气太好了,让他不敢相信。

  两位大佬,一个对自己和蔼有加,一个更是要自己当博士生。

  之前在汤姆逊教授那里的委屈顿时荡然无存。

  我玻尔也未尝不是潜力股!

  他没有想过拒绝,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而且如果当面拒绝了李奇维,恐怕以后玻尔也不需要在物理学界混了。

  “布鲁斯教授,我愿意成为你的博士生。”玻尔坚定地说道。

  李奇维看似平静,心中则重重舒了一口气,还好从卢瑟福口中虎口夺食了。

  “玻尔,接下来你就等我通知。”

  “我会组织一次统一的博士入学考核,你放心,以你的水平肯定通过。”

  玻尔这才放心下来,实在是他被搞怕了。

  于是,三人又继续畅聊了一会后,卢瑟福便带着玻尔离开了。

  玻尔接下来没地方住,准备去曼彻斯特投奔他父亲的学生,正好与卢瑟福同路。

  两人就一起坐火车回去了。

  在火车上,玻尔与卢瑟福聊的很投机。

  以李奇维和卢瑟福的关系,玻尔以后其实就是双导师了。

  师从两位诺奖大佬,玻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高考祝福

  突然发现,再过几天就是高考了。

  作者的高考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但至今印象深刻。

  由于本书题材的特殊性,我的读者中有不少是学生,其中也许有高三学生。

  因为之前有个高中物理老师给我留言,说本书的物理史很有意思。

  还有光学博士大佬留言,说本书的知识结构没有问题。

  对此,我非常激动。

  作为一本正统理工科网文,虽然书内有不少装逼打脸的情节,但对待专业知识,作者是认真的。

  查了大量资料,只为搞清一个概念。

  当然,依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大佬多多指出。

  好了,不说废话了。

  写这个说明的目的,主要是给高三学子打气。

  如果你们有在看我书的,可以考虑停下来攒攒章节,等高考完再看个过瘾。

  我也不会说什么好听的祝福语。

  这年头金榜题名、鱼跃龙门好像都有点变味了。

  作者虽然是985本科毕业(好像现在不提985,都说双一流了),现在不还成了读者口中的臭写网文的。

  哈哈,说明高考并不能决定人生的高度。

  但是,高考后上什么大学,能决定你未来四年的精彩程度。

  所以,作者希望你们都能考出好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为此,我准备了加更祝福。

  只要是本书的书友,高考结束后,都可以在书评区留言。

  考上985的,加一更!

  考上清北的,加两更!!

  考上四川大学的,加三更!!!

  以上不累加哈,因为我的书友肯定都是人中龙凤,个个清北。

  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高考顺利。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第210章 未来的国王学派

  收下玻尔当博士生后,李奇维便开始准备博士入学测试。

  说是测试,其实不是做试卷,李奇维最在乎的是他们的心境和对物理的看法。

  1909年5月1号上午,李奇维私下里见过的人,全都准时来到了伦敦国王学院的物理系。

  在一间教室内,7个年轻人显得非常兴奋,在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很快便熟悉起来。

  格里高利看面相就知道自己是年龄最大的,作为老大哥,他对另外6人说道:“不如我们互相认识下吧。”

  “能被布鲁斯教授认可,我认为大家应该都会过关。”

  老大哥说话就是好听,众人无不欣喜。

  “我的年龄应该是在场最大的,那就我先来吧。”

  “我叫格里高利,今年30岁,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物理系,毕业后一直在《自然》杂志当编辑。”

  “哇。”其余人听到后发出一声惊呼。

  随着李奇维对科学界的改变,如今期刊论文变得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对于那些中层研究者,一篇好的论文足以改变命运。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稿,造成的结果就是期刊编辑越来越重要。

  牛津大学一位数学教授曾抱怨道:“洛克耶已经忘记了《自然》编辑和《自然》作者之间的差异。”

  他就是在暗示《自然》的编辑具有神一样的权力。

  因为稿件太多,编辑完全可以收录A的,而放弃B的。

  这就造成很多人没有办法在《自然》上发表论文。

  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次一级的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成果。

  所以,期刊编辑,尤其是《自然》这种顶级期刊的编辑,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可想而知。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诺奖大佬,可以不用鸟编辑。

  大部分人都是默默无闻的小卡拉米,能发一篇《自然》就是三生有幸了。

  接着,是玻尔发言:“我叫玻尔,今年24岁,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目前获得硕士学位。”

  玻尔的身份又是引起一阵惊呼。

  在场的都是物理专业的学生,自然知道玻尔的大名。

  他们没想到那个要挑战布鲁斯教授的人,现在竟然要变成对方的博士生了。

  真是造化弄人。

  格里高利打趣道:“玻尔,那你以后还要推翻导师吗?”

  众人跟着哈哈大笑。

首节上一节200/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