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58节

  对于任何领域的高层而言,世界上没有什么秘密。

  所以李奇维在欧洲科学界搅动的风云,吹到了世界上所有的角落。

  当然,大部分普通人是不知道的。

  甚至连石原纯这样的大学生,若不是有老师指点,他也不知道李奇维牛逼到了什么程度。

  1904年1月10日,樱花国学术交流代表团抵达广州。

  以东京帝国大学教授,长冈半太郎为首的代表团受到了清朝的高规格接待。

  外务部右侍郎梁敦彦,亲自接待了代表团一行人,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

  并希望对方能在接下来的交流中,与大清取长补短,互有帮助。

  管学副大臣李奇维、广东教育史于式枚等教育官员陪同,参加了招待晚宴。

  宴席上,长冈半太郎正式认识李奇维,语气恭敬,表情崇拜。

  “李桑,我终于见到你了。”

  “你的大名在物理学界简直是如雷贯耳。”

  “你是我们亚洲人在科学领域的榜样。”

  “啥?”李奇维顿时傻眼了,剧本有点不对啊。

  长冈半太郎这哪里是来找茬的,分明是来追星的啊。

  对方见面就把姿态摆的这么低,搞得李奇维提前演练的骚话都派不上用场了。

  什么“你不研究物理,见我如坐井观天;等你研究物理,见我如浮游见青天。”

  “物理尽头谁为峰,一见奇维道成空。”

  然而现在,李奇维只能回道:“长冈桑,感谢你的夸奖。”

  “你们樱花国的物理学发展的也很不错。”

  “希望接下来的交流顺利愉快。”

  于是,欢迎晚宴就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期间,李奇维曾瞥见,樱花国代表团里有几人眼神不善,看着自己更带有一丝敌意。

  他内心顿时舒服了,这才对嘛。

  你们都这么客气,我还怎么装逼。

第174章 总有不开眼的出来挑衅

  1904年1月11日,长冈半太郎与代表团,在副校长于式枚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广东大学。

  现在的广东大学刚刚整合完毕,几栋教学楼的外面还有着淡淡石灰的味道。

  按照李奇维的学制规定,广东大学将在今年的9月份正式开学。

  所以现在校园内并没有学生和老师。

  而由于现在的清朝还没有高考,所以入学的主要是以前高等学堂的毕业生,相当于后世的高中生。

  招生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中。

  于式枚向长冈半太郎介绍了广东大学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

  这所清朝树立为典型的理工大学,受到了长冈半太郎的特别关注。

  他知道目前的清朝有“北方京大、南方广大”的说法。

  京师大学是清朝大学的象征,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而广东大学则是在李奇维的建议下成立,注重实用性理工科的教学,培养的都是技术性人才。

  作为第一所试点大学,广东大学的教育方式可以追求独特,不循规蹈矩。

  只要不是公开教授对清朝统治有负面影响的内容,清廷给了李奇维很大的自主裁量权。

  李奇维这个校长具有非常大的权力。

  比如,他刚一上任,就立刻任命广东教育史于式枚,当选广东大学的副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

  而且在于式枚的介绍下,广东大学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可以任意转换专业。

  长冈半太郎和代表团的成员听到后,觉得很不可思议。

  于式枚骄傲地说道:“管学大臣李大人认为,教育就应该是自由的,不能受到政府的过多管制。”

  石原纯连忙拿出笔记录下来,这可是清国教育的创新之处。

  而长冈半太郎则是微微点头,显然他没想到刚来清国,就受到了小小的震撼。

  真实历史上,樱花国在明治维新后,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总目标。

  这个目标也是他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1871年,明治政府设置文部省,负责管理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文部省成立后,立刻着手改革学校制度。

  1872年,文部省颁布《学制令》,决定把全国分为8个大学区。

  每个大学区设立1所大学和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分成210个小学区。

  而教育的行政管理,则完全采取中央集权制,即文部省统一管理所有学校,设立督学局。

  但是这个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碍,这种教育集权制让学校当地很不满。

  后来在1879年,《学制令》被废除,文部省重新颁布了《教育令》。

  这是樱花国第二次尝试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教育令》放宽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教育事业的官僚式控制,转而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并由各地民众选出学务委员会来管理学校。

  然而在第二年,《教育令》就被修改了,樱花国中央政府又加强了对公共教育的控制。

  到了1886年,明治政府又颁布了《学校令》,其中包括《大学令》、《师范学校令》等。

  《师范学校令》规定师范学校在品德方面特别强调培养顺良、信爱和威重的气质。

  对师范生施以军事体操训练,学校实行兵营化,向樱花国人民灌输“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思想。

  这些都为樱花国后来走向极端埋下了伏笔。

  所以,长冈半太郎对广东大学的模式感觉到很不可思议。

  在他的印象里,清国是封建国家,尤其注重对思想的管制,怎么可能允许李奇维随便改革。

  要是李奇维在这里,当然能解释长冈半太郎的疑惑。

  不过现在他还在校长办公室处理事情呢。

  作为大清皇帝的帝师,李奇维怎么可能像导游一样,带着长冈半太郎逛校园。

  这个任务自然就交给了于式枚。

  等到参观结束后,双方会进行正式的学术交流。

  那时候李奇维才会以广东大学校长的身份,接待长冈半太郎一行人。

  虽然对方只是大学教授,但毕竟代表一个国家,由校长出面也是合适的。

  其实关于长冈半太郎的疑问,这是由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不便细说)

  而清朝虽然是封建国家,但是特殊的历史和政治环境,让它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小政府。

  意思就是清朝虽然看起来很大,但是中央政府能管辖的事情很少。

  外有列强,内有豪族士绅和汉族封疆大吏,这就形成了一种诡异的政治平衡。

  任何人都不能乾坤独断,哪怕是慈禧也一样。

  在教育领域更是如此。

  满清的八旗子弟们已经被养成废物一样。

  让他们学习西洋科学知识,管理学校,那简直比老母猪会上树还离奇。

  所以,教育领域还是汉族精英的天下,但是又受到了清朝的大方向限制。

  种种因素之下,导致清朝的教育和此时的欧洲很像。

  尤其是大学,自主权非常强。

  李奇维在教育改革纲要中,特别鼓吹这种制度的好处,还拿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举例。

  他成功说服了朝堂上的那帮掌权者。

  而此时的樱花国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清朝这种条件。

  长冈半太郎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羡慕,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当然明白广东大学代表的意义。

  此刻,他的内心有一丝忧虑。

  看来李奇维不仅仅只是自身绝顶聪明,就连搞教育也很有一套。

  他几乎就把西方国家的那一套方法照搬过来,关键的是还适应的很好。

  就是不知道等真正开学后,会是什么情况了。

  长冈半太郎已经打定主意,回国后会一直密切关注广东大学的发展。

  等到参观结束后,于式枚带着代表团来到了提前准备好的待客室。

  不一会儿,李奇维就走进来了,他的身后还跟着何育杰、夏元、徐启泰三人。

  长冈半太郎则起身,看着后面的三人,猜测他们应该就是李奇维的三大亲传弟子了。

  三人外貌普普通通,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

  但是反观李奇维,对方和昨晚在宴席上简直判若两人。

  此刻的李奇维龙行虎步,一米八的身高是会议室内最高的。

  他浑身散发出让人不敢直视的强大气场,压得房间内所有人喘不过气来。

  那是自身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形成的能量场,能够影响周围人的意志。

  只有一米六五的长冈半太郎,在李奇维面前矮了整整一个头。

  他能清晰感受到李奇维的双眼中,有精光四射,仿佛能穿透人心。

  这个男人比想象中还要可怕!

  这一幕在于式枚看来,那就是大涨志气。

  双方握手后,便开始了正式的学术交流。

  还不等李奇维说开场白呢,樱花国的代表团内,突然就出现一道不和谐声音。

  “哼,刚刚听你们吹嘘了那么多,结果现在连学生都还没有招到呢。”

  “一个刚刚成立的大学,都能成为清国的招牌,可见清国的教育多么落后。”

首节上一节158/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