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18节

  能准确预测物理诺奖的得主,说明这个人对物理了解很深,也算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如果对物理没有深厚的底蕴,你连别人在研究的重点是什么都不知道。

  或者仅仅只是了解大概,不清楚具体的难点、创新等。

  所以凡是能权威预测的,基本都是物理领域的强人。

  然而这就让瑞典皇家科学院那帮老头子院士难过了。

  他们又遇到了和第一届一样的艰难选择,成果太多了,实在难以取舍。

  不过,对于局外人而言,选择起来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威尔逊滔滔不绝地说着他认为可能获奖的人选,听起来分析的头头是道。

  “嘿,布鲁斯,你认不认可我的观点,今年的物理诺奖得主最有可能是汤姆逊教授。”

  “如今原子研究越来越热了,好几所大学都邀请我去他们那里办讲座呢。”

  “他们现在急需能观察到微观粒子的仪器,从而开展研究。”

  “据说,只要选这种课题,就比较容易能向学校申请更多的经费。”

  “那要论对原子研究的贡献,谁还能比得上汤姆逊教授啊。”

  理查森附和道:“威尔逊大哥,我感觉你说的好对啊。”

  “我最近关注《自然》、《物理学年鉴》、《科学》等期刊,发现确实是这样。”

  “上面70%的论文,都是关于原子研究的。”

  “好像大家都已经放弃了传统物理,开始朝最新的领域进行研究。”

  “可能这也和卢瑟福教授之前的研究有关吧。”

  “毕竟,他解释了放射性的原理。”

  “连带着很多学校都开始了放射性的研究,而放射性又和原子有关。”

  李奇维这时说道:“额,怎么没有人研究狭义相对论啊。”

  “难道我的理论就这么不受欢迎吗?”

  “这让我感觉很难受啊。”

  威尔逊知道李奇维又开始装逼了,于是赶紧配合,“切,布鲁斯,谁敢研究那玩意啊。”

  “一张纸、一支笔,就是全部的实验条件了。”

  “这还怎么向上面申请课题经费啊,那些博士生估计都得饿死了。”

  说的李奇维和理查森哈哈大笑。

  在普通人眼里,物理学家都是神秘莫测的人物,整天躲在实验室里,不知道在干什么。

  但是走近一看就会发现,大部分人其实每天都在为经费发愁。

  考虑的是从哪里要钱,买最先进的设备和最新的实验材料。

  搞研究是要花钱的,而且还是花大钱的。

  这也是当初副校长卡德维尔,遭人嫉妒的原因。

  因为他抢了原本属于其他大学的经费。

  比较搞笑的是,当李奇维的狭义相对论震惊物理学界后,卡德维尔曾对李奇维说:

  “布鲁斯,你能创造出狭义相对论,我很开心。”

  “但你只用了一支笔,一张纸,我很不喜欢。”

  “你这个理论哪里都好,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太省钱了。”

  “这让我很为难啊。”

  “你看看卡文迪许实验室,它就是以实验起家的。”

  “我去向政府介绍项目时,能介绍各种仪器,让人一看就明白。”

  “那些官员就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

  “购置三台设备需要多少钱,搭建线路多少钱,实验材料需要多少钱。”

  “小伙子,懂了吧?”最后,卡德维尔还拍了拍李奇维的肩膀。

  如此一番话直接把李奇维的CPU都干冒烟了。

  果然,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截然不同。

  当初的量子论,解释了黑体辐射问题,那可是需要很多实验验证的啊。

  所以卡德维尔不惜发动一切力量,东奔西走,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剑桥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狭义相对论更加牛逼,但是卡德维尔却意兴阑珊,只是鼓励了几句。

  李奇维懂了,下次他一定发表能骗经费.不.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自己马上要发表的行星模型,看起来就大有钱途!

  威尔逊看着李奇维在傻笑发呆,于是用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布鲁斯,你在想什么呢?”

  “快点告诉我们,你猜的物理诺奖得主是谁?”

  李奇维回过神来,觉得好笑,竟然问他一个穿越者历史问题。

  “威尔逊,我很认同你的观点,原子热的现象现在确实很明显。”

  “但是如果真要论,是谁开启了这个领域,有一个人其实比汤姆逊教授还要早。”

  威尔逊和理查森一愣,不约而同地问道:“是谁?”

  李奇维笑道:“就是荷兰莱顿大学的洛伦兹教授。”

  真实历史上,洛伦兹和他的助手兼同胞塞曼,共同获得了1902年的物理学奖。

  获奖理由是: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塞曼效应)

  由于理查森刚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不久,还属于物理小白,所以李奇维对他科普了一番。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开始研究光和磁的关系。”

  “他把能产生光谱的光源,放在了强磁场中。”

  “他发现在磁场作用下,光源发射的光谱发生了变化,一条谱线竟然会分裂成好几条谱线。”

  “这种现象就是塞曼效应。”

  “后来塞曼把这个现象告诉了洛伦兹教授,后者非常感兴趣,于是进行研究。”

  “在同一年,洛伦兹就创立了著名的【电子论】。”

  “他认为电本身是由微小的实体组成,电具有原子性。”

  “要知道,当时电子还没有被发现呢。”

  “关于电流的本质,所有物理学家都不清楚。”

  “洛伦兹教授纯粹是从理论上假设有电子这种东西存在,然后以电子概念为基础,解释了物质的电性质。”

  “并且他从电子论推导出,运动电荷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这就是洛伦兹力。”

  “有了电子论后,洛伦兹就可以完美解释塞曼效应了。”

  “他把物体的发光解释为,由原子内部电子的振动而产生。”

  “所以,当光源放在磁场中时,由于电子受到磁场的力,振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发出的光谱分裂。”

  “他还根据磁场强度、电子振动频率等,直接从理论上计算出谱线的个数和宽度。”

  “电子论完美解释了塞曼效应。”

  当李奇维说完后,发现理查森正听的如痴如醉,过了好久,对方才说道:

  “布鲁斯,你讲的也太好了。”

  “我感觉你特别适合当物理老师,能做你的学生一定很幸福。”

  “如此复杂深奥的理论,被你说出来后,就感觉浅显易懂,好像我上我也行。”

  “哈哈哈。”说的威尔逊和李奇维哈哈大笑。

  这时,威尔逊也感叹,“这样分析的话,洛伦兹教授确实更胜一筹。”

  “他直接从理论上预测了电子的存在,就和当初麦克斯韦预测电磁波存在一样。”

  李奇维也十分佩服,“是呀,洛伦兹教授确实算是新一代理论物理学家的领袖级人物。”

  “他根据电子论,甚至还直接计算出了电子的荷质比,和汤姆逊教授的测量结果基本吻合。”

  “所以,我有预感,今年的物理诺奖,很可能会颁发给洛伦兹和塞曼。”

  果然,当然也是必然,1902年10月15日,第二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

  获奖者为荷兰莱顿大学的洛伦兹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塞曼。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受到无数物理学家的热议。

  李奇维的这段分析,也被威尔逊和理查森传了出去。

  因为他们俩对李奇维实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他娘预测的也太准了!

  有了李奇维的影响加持后,很多之前不熟悉洛伦兹成果的物理学者们,也开始关注洛伦兹。

  之前在相对论研讨会上,洛伦兹给大家的感受主要是口才好。

  没想到仔细研究才发现,人家的物理实力比口才还要好。

  果然应了那句,聪明人干什么都能显示出聪明。

  随着第二届物理诺奖的公布,原本就流行的原子领域更是如火上浇油一般。

  无数学者纷纷跨入这个研究领域,想做出一番成就。

  其实也还很好理解。

  第一届物理诺奖的量子论,自从李奇维发表光电效应后,好像就没有更深入的进展了。

  至于狭义相对论,这个理论太魔幻了,很多物理学家都望而却步,更不要提其他人了。

  而原子结构研究就不同了。

  之前的放射性,现在又被诺奖承认的电子论,都证明了原子内部大有乾坤。

  作为以研究原子出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如今在物理学界,几乎快要成为第一实验室了。

  不仅培养出了卢瑟福、李奇维这样的青年物理学家,而且还有汤姆逊这样的资深大佬坐镇。

  一时间,无数人都想申请在卡文迪许做博士或者访问研究。

  面对这种物理热潮,李奇维淡淡一笑。

  就让这愈演愈烈的东.不.原子热,成为他的原子核式结构发表的前奏吧。

首节上一节118/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