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76节

  双方都在积聚力量,大战随时爆发。

  李逸心态挺好,只要朝廷不拖后腿,他一点也不惧,跟李世民搭档,还怕颉利那老小子?

  “秦王什么时候来太原?”

  “等准备的差不多了,秦王自然就来了。”

  集结十万兵马,并不容易,而要打赢一场二三十万人的大仗,各项准备就更不轻松。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

  太原倒是平静的很,

  可李逸清楚,这只是风暴前的宁静,而太原,就是那风暴之眼。

  十月了,

  留给颉利的时间不多了,他不可能把十几万人一直留在长城以南,第一场雪落下前,他们差不多就该撤了。

  他现在肯定也想赢一场,

  哪怕是小赢一场,也能有个台阶下,跟唐军议和。

  可现在李逸在太原,李世民在太谷。

  唐军驻守在这些坚城重镇里面,颉利对这些城池根本毫无办法,想围城打援,却都还没从兵败中缓过神来。

  现在一道道挑战书,不过是强行挽尊,甚至是希望唐军能够走出太原等大城重镇,去攻他们守的三关。

  或是离开大城去与他们野战。

  颉利原本也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右路。

  他的叔父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和侄子郁射设阿史那摸末,这次居然在右路打出了让人意外的好战绩。

  先是沿陇山而下,突袭拿下了大震关,兵入陇州,进入了关中平原。然后又找到防守薄弱处,经弹筝峡过陇山,再沿河河谷进入了泾州,夺取了临泾,绕到了萧关背后。

  如果西路唐军再这般守不住,

  那萧关这个门户就有可能被前后包夹打开,到时郁射设、沙钵罗设的十万联军,就能沿着泾河河谷长驱直入,那才是真正的威胁长安。

  好在李渊不愧是开国之君,

  李逸和李世民的先斩后奏,晋祠大捷后,李渊并没有追究两人擅自出击,也没有说他们破坏和议,

  而是迅速的调整了战略,腰杆挺直了,派人来嘉奖将士们,给了二人一颗定心丸。

  让他们打,放开了打。

  这是极其难得的,也是李逸他们现在最需要的。

  这道放开了打的诏令,比皇帝给他们十万精兵都管用。

  审时夺势这块,李渊确实强。

  以前是能屈能伸,能喊李密为盟主,也能称呼李轨为兄弟,回过头来砍他们脑袋也是毫不留情。

  现在看颉利拉跨了,也是毫不犹豫的就下狠手。

  这种转变的收放自如,李建成是差远了。

  此时,李渊宁愿让李道宗、李艺、杨师道、宇文歆、李幼良诸将联手抗击沙钵罗设等,也不让李建成留在西北主持。

  看来建成之前的几次表现,是真伤了老李的心。

  尤其是刘世让这件事,老李也是硬着头皮帮他维持太子体面,宁可冤杀了个刘世让。

  但太子最后没能控制住局面,尤其是让突厥人长驱直入,而建成却只会一路南逃。

  这无疑让李渊没办法再容忍了,

  及时止损,改换秦王和李逸上场,甚至连西北也不让建成呆了,现在不是维护太子声望,甚至是给他镀军功的时候,

  现在到了大唐生死存亡的时候,顾不上太子了。

  前面私下跟李世民承诺立其为太子,现在为了振奋李世民之心,把太子又召回朝,

  这就是让李世民可毫无顾虑的放手去干了。

  不过李逸不觉得,李渊就此放弃太子了,易储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但此次确实已经撬动一角了。

  太子的地位已经松动了。

  在太原准备决战的这些天,李逸忙碌之余,也在考虑战后的事情了。

  李渊若是不肯兑现承诺立李世民为太子,那肯定会想办法再架空冷藏李世民,甚至是对秦王系更大的打压,他李逸经此后,必然是彻底打上秦王心腹标签,到时肯定首当其冲。

  退是没有退路了。

  得想办法扶秦王早日上马,李渊要是不肯给,那就抢。

  不能再等上几年,武德九年玄武门兵变,那次已经是危险到了极点,亡命一搏了。

  虽然成功了,但也太危险,没必要再这样。

  而且李逸也不想再等几年,真等武德九年,意味着接下来四年时间会很难熬。

  何况,颉利这次就算败了,肯定也还会卷土重来,历史上接下来几年,突厥入寇一次比一次厉害,

  唐军损失也一次比一次大,比如武德七年,颉利和突利十万大军就突入了豳州南面的五龙坂,直逼长安。

  而武德八年河东太谷之战,张瑾率领的七万唐军,几乎全军尽没,行军长史中书侍郎温彦博都被俘虏到草原放羊,只有李靖一军得到保全。

  武德九年,颉利再次攻入关中,更是饮马渭河,兵临长安城下。

  若仍按照历史走向,那太憋屈了。

  武德后期,大唐对突厥的战略是很失败的,特别是用将这块,如果李渊能够真正放手让李世民上,肯定不能让颉利这般嚣张。

  初来大唐的李逸,曾经以为只要提前站队李世民,其它的什么也不用做等着就行了。

  可现在他卷入太深了,

  真就那样等着,也许李世民能熬到武德九年,他却未必了。

  刘文静、李仲文、刘世让等许多大将,虽然都是以谋反罪被杀,可没谁是真正谋反的,

  储位之争,那可是最高权力斗争,一不小心,身死、族灭。

  他现在跟李世民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

  “张亮拜见司空。”

  李逸招呼张亮坐下,一边给他沏茶,一边笑道:“听莲娘说,你跟她堂姐好上了?”

  张亮有些不好意思的嘿嘿笑笑。

  李逸也佩服张亮,对五姓名门女似乎有股特别的执着,之前看上了如莲花,结果如莲花根本看不上他。

  可谁知道这家伙如今还是跟赵郡李氏一位寡妇弄到一起了,不过这位可比如莲花差多了,三十多岁徐娘半老,长的也没如莲花漂亮,最重要的是名声更差。

  连如莲花都说她这个堂姐不行,可张亮能舔上赵郡李氏女已经非常满足,根本不在意那些。

  “最近辛苦你了。”

  李逸对张亮提醒过几句,可他听不进去,李逸也就懒得多说。张亮这人,虽说这方面脑子有问题,可平时办事,尤其是负责民政后勤这块,他还是干的不错的。

  也算是李逸从河南一路提携上来的,算是他心腹,早打上了李逸标签的。

  “辛苦的是大王,我只是打杂的。”张亮笑道。

  “明天你再去趟太谷见秦王,张公谨会随你同往,你们俩暂时就留在秦王那帮办后勤。”

  张亮上次也奉李逸命令去过一次太谷,他知晓李逸是把他举荐给秦王,

  这是让他也登上秦王这条船,对此张亮很是感激。

  他一农民出身,想往上走,光靠舔赵郡李氏放荡寡妇也不够的,还必须得有更硬的靠山,比如司空李逸,再比如秦王李世民。

  上次太谷见秦王,李世民对他印象也算不错。

  正聊着,

  师兄魏征来了。

  这位天策府记室、大行台的尚书右丞,是从太谷秦王那刚来到太原的。

  “司空,刚收到长安送来的消息,灵州总管李道宗、弘州总管宇文歆、交州刺史权士通、行军总管杨师道在三观山击败郁射设,斩首千余级。

  紧接着宇文歆又在崇岗伏击突厥,再斩首千余级。

  郁射设已撤兵北返,而沙钵罗设也撤兵了。”

  魏征很是欣喜,“西路十万突厥军撤了,东边颉利这十几万兵也肯定得撤了。”

  李逸听闻这消息也松口气。

  西面安稳了,他们这里就可以更安心的揍颉利了。

第608章 废长立幼谈何容易

  “秦王勋业日隆,可也暗藏祸端啊,此次出征功成凯旋之日,只怕就是无逸你祸事临头之时啊。”

  夜里,魏征和李逸秉烛夜谈,

  围炉煮酒。

  太原已入冬,

  夜风很冷。

  魏征在炉子上煮着妻子从长安送来的魏氏家酿,

  酒香很浓。

  颇有几分煮酒论英雄的感觉。

  李逸叹道:“太子身边也有不少能人,不过我觉得曹操评袁绍的话,倒也有几分适合他。”

  魏征端着酒杯,立马接道,“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李逸笑笑,

  他其实说的曹操评袁绍的话,不是三国志这段,而是三国演义里的那句: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李建成各方面都应当算是中上水平了,

  可惜他遇到的对手李世民是五百年一出的。

  老李这一家子,还是非常精英的,李渊能文允武,不仅是个神射手,权谋手段很了得。

  李建成擅文治,而李世民眼下军事无双,最丑的老四元吉,虽说有勇无谋,但一杆马槊确实了得,相当彪悍。

  八柱国家,并非浪得虚名。

  “师兄并不看好秦王?”李逸问。

  魏征抿了口酒,他从河北回来后,先在秦王府做学士,给李世民讲课,也经常随从进谏。如今又跟着来河东,参谋赞画,对比他曾经辅佐过的元宝藏、李密、窦建德等,

  李世民强的不是一点半点,虽然有时也有一些不好的表现,但这年轻的亲王,却是能听的进劝的。

  可魏征还是摇了摇头。

首节上一节676/7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