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35节

  李建成冷着脸质问,“朝廷已与突厥和议,颉利也已经撤兵,李逸让你退回幽州,你为何抗令,你眼中有没有李逸这个河东行营元帅府长史,有没有他这个河北道行营总管?

  你这个河北道行营副总管、幽州大总管,眼里有没有朝廷,有没有行东行营元帅府,有没有李逸?”

  “战场抗令,孤现在就可以斩了你!”

  李道玄紧咬牙床,怒吼道:“我李道玄为国而战,突厥人都没将我在战场上杀死,现在太子却要在雁门关内将我定罪处死?

  好,那就来吧,现在就斩了我,把我首级送到长安给陛下!”

  这位郡王怒声咆哮,

  太子冷眼相视,

  而关外归来的诸将,却也都冷着脸,太子在这个时候问罪淮阳王,无疑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太子的打压。

  这不仅是在问罪淮阳王,

  也是在问罪李逸。

  毕竟指责淮阳王违抗军令,擅自出击,也可以放到李逸头上,放到他们头上。

  若淮阳王被定罪,那他们黄花岭大捷,也都将无功有罪。

  甚至连李逸率兵救援云中李道玄那一战,也是有罪无功的。

  无声,

  不是默许支持,

  而是在抗议。

  李逸坐在太子旁边,一只手臂还被他挽着,

  他能感受到太子在说李道玄有罪时,目光有意无意的看了他两眼。

  哼。

  愚蠢啊,

  李建成难道是想以此,就杀杀他们的威风,先罪后抚,先打后拉?

  这种拉拢的手段倒也是别出心裁,

  可用这种手段对付十九岁的李道玄,那可是会适得其反的。

  看李道玄那副怒目圆睁,紧捏拳头,咬牙切齿的样子,就知道李道玄此时对太子有多不满。

  “殿下。”

  李逸出声打破了那难堪的死寂。

  “淮阳王身为行北道行营副总管,统领幽州军,分兵一路,奉旨袭扰云州,身处敌后,虽有军令撤兵,可他身为大将,也有审时夺势便宜行事之权。

  突厥苑君璋、步利设数万大军至云中,当时淮阳王若直接撤返幽州,也有可能被他们追击拦截,毕竟敌人恃弓马之利,更加快捷。

  云中之战,淮阳王折损八百骑兵,主要责任也在王君廓,他未能按约定率主力随后跟上,反而是临阵退缩,率兵脱逃。”

  “若非如此,淮阳王那日也大有可能击败敌军。”

  李建成扭头望向李逸,“无逸你就别替淮阳王说好话了,违抗军令是事实,兵败折损八百骑也是事实,他是幽州大总管,这责任怎么能推到长史身上。

  何况,

  你说的也只是一面之辞,

  孤已经派人将王君廓召来,他已当面向孤禀明那日云中城下之战的详情,

  你撤军令传到幽州军中,是淮阳王一意孤行,执意要违令出战,彭国公等诸将力劝未果。

  而两军交战,也是淮阳王狂妄轻敌,率五千骑冲敌五万人。

  在敌人变阵后,仍然一意孤行冲阵,导致被包围。

  王君廓手中战兵万人,加上几千辅兵,想救也来不及了,选择撤退,也是为保全一部份幽州军,而不是为救轻敌被围的淮阳王,而把所有幽州军都搭进去。”

  李道玄怒喝一声,打断了李建成的话,

  “放他娘的屁,当时我决意打步利设和苑君璋,王君廓是第一个带头支持的。

  而作战计划,也是与他一起拟定的。

  说好我率轻骑先冲,王君廓率主力随后跟上,要一鼓作气,撕开冲散敌阵,

  可当我率骑冲阵,他却迟迟按兵不动。

  敌人变阵,他仍不出兵,一再延误战机,这才使我五千骑陷入重围。

  王君廓随后更是临阵脱逃,置友军于不顾,见死不救,罪大恶极,该杀!”

  “哦?”李建长拖着长长尾调,“可彭国公说的话却跟淮阳王你的截然不同呢?”

  “他撒谎!”

  “是吗,但彭国公手里却有北燕州刺史等多位将领的证词。”

  “淮阳王如何解释?”

  “谁不知道北燕州刺史王君愕是王君廓的结义兄弟,他当然会替王君廓说话!”

  李建成只是轻笑两声。

  “正好幽州大总管府长史彭国公王君廓,北燕州刺史王君愕也都在,就让他们来与淮阳王当堂对质一下吧。”

  他令太子千牛前去传唤王君廓二人。

  很快,

  王君廓二人进帐。

  李道玄一看到他们,脸上那道长疤更是紫涨了几分,直接就要扑上去厮打,

  “休得放肆”

  太子一声喝令,

  薛万彻、李安俨二将,便立马上前,一左一右的按住了李道玄。

  场面一度有些失控。

  李逸冷眼旁观,

  这真是一出好戏啊,

  没想到之前一直缩在北燕州柴沟堡没动静的王君廓,居然已经到了雁门,还倒打一耙。

  “六郎,稍安勿躁,坐。”李逸出声。

  本来还在奋力挣扎,嘴里怒骂着王君廓的李道玄,闻声停止了挣扎,咬着牙站住。

  李逸目光望向王君廓,

  这家伙往那一站,倒是高大魁梧,相貌堂堂。

  可他却很了解此人,

  一个充满野心,桀骜不驯,狡诈无德的家伙。

  不说他打小偷鸡摸狗,长大作奸为盗,就说他隋末要聚兵马为盗,想拉着他叔父一起,结果只因叔父不肯,他就诬陷邻居与叔母私通,与叔父一起杀死邻居,搞的他叔父也只能破家散财随他亡命江湖,聚众为盗四处劫掠。

  而历史上,王君廓在隋末时曾反复横跳,多次诈降,甚至投唐都投了两次,降而复叛。

  后来随李瑗镇幽州,攀附结成儿女亲家,可玄武门之变后,他却挑唆亲家李瑗举兵叛乱,然后他跳出来斩了李瑗平乱,用亲家首级做投名状,

  在新帝李世民那换得个幽州大总管之职。

  看王君廓站在那有恃无恐的样子,

  他应当是已经向太子表忠心,成功加入了东宫阵营了。

  也不知道李建成看中王君廓什么了,

  李道玄和王君廓之间,难道不应当选李道玄?只因李道玄跟他不是很亲近,现在就要这般动手了?

  是不是傻。

  “彭国公,

  现在淮阳王也来了,

  这里还有李司空等在,你就把云中之战的情况如实道来。”李建成出声。

  “是,殿下。”

  王君廓的口才不错,虽然是个无赖出身,但当着众人面,把云中一战的所有责任都推到了李道玄身上,他自己只是说话不得上司听取的下属,

  李道玄年轻、跋扈,还搞一言堂,

  打仗的时候,他劝说李道玄身为主将,不要率骑冲锋,让他就在大纛下主持中军,可年轻的郡王却非要冲锋,这也导致了最后的被围困

  “王君廓,你他娘的放屁,你嘴巴里就没有一句实话吗,你怎么敢信口雌黄,张口就来?”

  “郡王,敢做要敢当啊。”王君廓被骂,一点不恼怒。

  李逸很佩服这家伙的素质,李道玄就是太年轻,太冲动,缺少这种冷静的心理素质。

  能在乱世里杀出来,王君廓确实有些本事。

  这种当众颠倒黑白,还说的面不改色的本事,一般人就没有。

  李逸望向王君愕,

  “王刺史,淮阳王和彭国公,如今各执一词,你也是幽州军中大将,当时也都亲眼经历了那些,你来说下当时情况。”

  王君愕,犹豫了一会。

  “太子殿下,武安王,末将是北燕州刺史,当时也确实在军中,亲身经历了那些事,

  可末将与彭国公是结义兄弟,请求回避。

  不论我说什么,大家也许都会怀疑我所说的可信。”

  他的话,

  倒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连王君廓都望了他一眼。

  李建成起身,

  “虽然淮阳王和彭国公各执一词,但淮阳王违抗军令、损兵折将俱是事实,

  至于彭国公是临阵脱逃见死不救,还是审时夺势保全幽州兵马,此事孤会上报朝廷,由朝廷派人详细调查。”

  他在帐中负手踱步,

  “现在,我以河东行营元帅身份,暂停淮阳王李道玄幽州大总管、幽州刺史、河北道行营副总管之职,

  立即派人送返长安,交由圣人处置。

  幽州大总管之职,暂由彭国公检校代理。”

  李逸起身,

  “殿下,这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

首节上一节635/7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