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93节

  群臣拜礼。

  李渊扫过群臣,缓缓开口:“突厥入寇而复请婚求和,和与战孰利?”

  太子左庶子兼民部尚书,检校大理寺卿郑善果上前,

  “陛下,战则怨深,不如和利。”

  中书令封德彝则说:“突厥恃犬羊之众,有轻中国之意,若不战而和,便是示之以弱,以后将复来。

  如今刘世让坚守雁门,血战百日,颉利无可奈何且伤亡不小。李逸飞夺蔚州,瓶形关先败高开道,再破思结部,歼敌数万。

  忻州刺史李高迁,也击溃围城之敌。

  还有延州总管段德操、灵州总管李道宗、幽州长史王君廓等,都先后击败突厥兵马。

  臣愚以为,

  有此数胜,而后与和,正是恩威兼施也。”

  李渊听从他们意见,决定与突厥全面议和,待突厥兵撤过雁门关后,朝廷便将送长平公主至突厥。

  “遣秦王出镇原州,”

  “武安王李逸为河东道行军元帅长史,兼河北道行军总管,协助太子节度代北诸军,幽定代并隰五总管府,并受节度。”

  皇帝最后却口出两道令人意外的旨意。

第541章 麦子熟了

  端午过后,转眼便到了芒种时节。

  “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谷子快种,忙收又忙种的季节到了。”

  灵丘城外,唐河畔田野上。

  去年秋天灵丘人种下的麦子,已是金黄一片,风吹麦浪,让人心情愉悦。

  就是可惜去年种下的麦子有些少。

  否则,光是唐河畔这十万亩地,那也能收获许多麦子了。

  今年李逸率军入灵丘后,在这里军屯、官屯、商屯,并组织百姓春播,种下的苦荞、糜子、小米等,倒是已经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不过离收获,却也还有两三个月。

  恒州刺史秦武通望着那些金黄的麦子,“司空,如今河北的麦子也熟了,这里战事没有进展,将士们都想回家收麦、种豆种谷子嘞。”

  易州刺史李玄通也跟着道:“是啊,现在蔚州的屯田也忙完了,暂时也不打仗,大家都闲着,家里却是又要忙收又要忙种,都担心忙不过来。”

  如今两万定州军驻于蔚州,大多集中在瓶形关,

  忻代烽烟滚滚,可这里却一副岁月静好。

  “收麦要紧,种豆更是一天不能耽搁,这俗语说晚种一宿,秸矮二指,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农时很重要,民以食为天嘛。

  尤其是从去冬到今夏,河北一直饥荒,百姓都盼着夏粮收获,如今麦子熟了,士兵们也都想回家收麦子,这关乎接下来半年的口粮。

  大唐的士兵已经算是小中产了,大多属于小地主、自耕农阶层,日子算好的,可这刚开国,战乱灾荒仍频繁,谁也不敢错过一季麦子。

  李逸在田间地头走过,

  麦穗还算沉重,只可惜去年种的少,收获了也不够供应在蔚州的两万多兵马,还有两万多的屯丁。

  检校蔚州刺史的王行敏忍不住道:“朝廷还没有命令下来吗,这雁门城,咱们出兵还是不出兵?

  太子难道也没有半句指示?”

  回河北割麦子,还是出兵雁门?

  李逸心里苦笑,怎么就会面临这样的选择。

  可对他,对两万定州将士们而言,朝廷和河东道行军元帅一直没有命令下来,他们最好的选择,确实是回家收麦子。

  与其天天这样耗子,回家先收了麦子再来。

  “连你们几位刺史都喊着回家收麦子,看来将士们确实都归心似箭啊。”

  面对颉利的二十万大军,定州两万将士,并不愿意就这么莽上去,尤其是现在各路都没动静的情况下。

  如果太子调动诸路救援雁门,那定州将士当然也不会退缩。

  可现在不是没命令么,那不如回家收麦子。

  这两万定州军里,其实有不少是中央军驻河北的,原来从邢赵到恒易定,共派了五位从三品的卫将军,各领三千人分驻各要地。

  柳、薛忠那六千人被叛军打的伤亡惨重,可秦武通王行敏李玄通那九千人,在李逸指挥下可是既立了功又没什么损伤的。

  现在李逸麾下两万驻蔚州的兵马,其中就有一万是中央军,剩下一万是定府下新编的二十四军府里抽调的府兵。

  中央军主要是关中府兵,从关内抽调到河北驻防,原本这种也是临时戍防,等河北情况稳定就撤回的,可因高开道叛乱、突厥入侵等,一直延期了。

  这一万关中府兵,也想回家收麦子,但相距遥远,暂时也是不可能的。

  可河北军府的府兵回家收麦子,倒是有这个条件的。

  “我看,不如把一万定州府兵拉回河北,先把麦子收了,把豆子糜子种了,前后要不了一个月,也还能再来。

  到时,还能顺便运粮过来,也不耽误什么。”

  李逸的心情有些糟糕,从这些高级将领们的话里,他能感受到现在定州将士们的迷茫。

  明明雁门城刘世让在孤军血战,都坚守一百多天了。

  明明他们两万定州军就相距二百四十里,可他们就在这一个多月没有往前挪一步。

  最近苏定方刘黑闼倒李存孝几将,倒是率轻骑出击,但也只是对付那些劫掠乡间的突厥小股兵马,他们甚至都不会靠近繁城二十里。

  将领们没了血性了。

  李逸自己也一样,他现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问朝廷、太子有没有命令。

  他渴望出兵雁门,

  但理智告诉他,现在就他这两万人拉到雁门战场,于大局没什么帮助,反而可能让局面更坏,

  若他是颉利,现在就盼着他赶紧离开瓶形关这个天险,离开蔚州这个根据地,赶紧去雁门平原上决战。

  二十万突厥大军呢,来两万人,也只是送菜的。

  “云州那边也没有消息吗?”

  王君廓出兵桑干谷地也有段时间了,李道玄也跟着去了,幽州军也出动了小两万,

  可却没有什么动静。

  李逸期望王君廓的幽州军团,能在大同盆地闹出些动静来,这样就能迫使颉利可汗,或是苑君璋调些兵力回防。

  雁门城的压力也就能小一些。

  若是太原、离石等地也能出兵,那他这里自然也会第一时间出兵响应。

  不说直接杀到雁门城下会师,起码各路齐出,向雁门方向收缩,也能给颉利不少压力的。

  “没有收到云中的消息。”马周回答。

  “再派几支骑队,出直谷关,去桑干河谷、白登河谷、雁门水河谷寻找幽州军,我要知道他们的位置,以及进展。”

  李逸觉得现在回河北收麦子,这过于消极了,真要有战事,哪里能马上又把人拉回来。

  “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雁门刘世让那里,撑不了太久的。”李逸感叹一声。

  突厥虽说游牧部族不擅攻城,但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也一样会抓工匠打造攻城器械,也一样会填壕、会挖地道的,

  朝廷不出兵救援,就任颉利这样围攻雁门城,雁门早晚要陷落。

  雁门若失守,下一个便是忻州然后太原,而瓶形关,也会是突厥人的目标。

  “繁城的思结阿温,还是没有动静吗?”

  “嗯,最近思结部外出抢掠的部众,有几股被刘苏李三位将军袭击后,已经减少了外出抢掠,他们已经很少到繁县以东来了,而且繁城里的思结部众也增加了。”云师端告诉李逸。

  “看来思结阿温这是在防范我们袭击繁城,可他真舍的他这个儿子?我可是听俘虏交待说,乌碎可是他嫡子,而且是他最喜欢的儿子,被称为少族长的。”

  “再放个思结俘虏回去,告诉阿温,我要拿乌碎换繁县城,加上乌碎等重黄金。”

  几员大将闻言,都不由的精神一振。

  “司空这是要出兵雁门了?”

  “嗯,虽然朝廷和太子一直没有命令,但我们也不能继续这样坐等了。

  先拿下繁城,向雁门推进一百二十里。”

  “可如果只是我们孤军深入,繁只是一座小城,万一也被颉利围了?”

  李逸微微一笑。

  “繁城虽不大,也没什么险要,但颉利若分兵来攻,我们也分就减轻了雁门围城攻势。”

  至于说他们守不守的住繁峙,

  刘世让能守雁门一百多天,他李逸守个百来天应当也不成问题,何况他北边还有李道玄王君廓的幽州军团。

  必要时,李逸也还可以从河北再动员个两三万人过来。

  而且他不相信,朝廷真的就对代北不闻不问。

  他率定州兵出兵繁峙,李道玄率幽州军出兵云中,李建成总不能还装死狗吧。

  繁城距离瓶形寨一百二十里,就在滹沱河畔,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

  繁县最早其实不是在滹沱河畔,而是在北边应县浑河畔,后来迁入滹沱河畔。

  春秋属晋,战国属赵,西汉置卤城县,后来置霍人县,

  东魏时于繁畦县设繁郡。

  隋开皇年间,于霍人县故治置繁。

  李逸手指在地图上一圈,

  正式宣布,“繁县从现在起,划属蔚州。”

  繁峙居山之麓、河之源,太平年间,那也算是米粮川,又居交通要道上,往来商贾货物多,十足的好地方。

  王行敏笑看李逸地图开疆,“多谢司空,给我这蔚州又增一县。”

  “让弟兄们准备一下,咱们去繁收麦子!”李逸道。

  繁县城里,

  斯结阿温在发脾气,又有几支外出打草谷的人马,被唐军袭击。

  “一个都没跑出来?”

  “唐骑来的太快,而且四面包抄,咱们人少。”

  阿温没心情听这些解释,他看着羊皮地图,这次被伏击的几支百人队,都是在繁县东二十里内被伏击的。

  本来这段时间,唐骑袭击,都是不靠近繁城二十里。

首节上一节593/7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