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源边吃边说着他们的情况。
窦建德在河北攻势猛烈,诸州先后陷落。
邢州先失守,刺史陈君宾被俘,一直不肯降。接着赵州失守,抚慰使张道源和总管张志昂也被俘。
本来窦建德恼他们顽抗不降,要处死他们,是窦建行大臣凌敬劝说,最后窦建德放了他们。
三人于是结伴同行,本来准备往南去黎阳,结果半路听说黎阳也失守了,连淮安王李神通都被俘了。
他们一番商量,便改穿越太行山,往浩州来。
张道源在河北抚慰许久,还是挺有威望人心的,所过州县不断有人来跟随,
但穿越太行的时候,没有补给,粮食吃光,两千多人,却不愿离他而去。
张道源杀了自己的马给大家吃,劝他们回家,可大家都愿意追随。
于是继续前行,在太行山中走了许多天,饿死和被敌军、贼匪追击逃散的差不多了,
最后剩下了五十二人跟他们三人同行,
剥树皮挖野菜,
甚至是沿途乞食要饭,
就这样一路穿过太行,越过刘武周控制区,终于来到了浩州。在经过祁县的时候,他甚至收到了刘武周派使者送来的诏令,授封他为吏部尚书,加封他燕国公,还给他准备了锦袍裘衣好马等。
可他当刘武周使者的面烧掉了诏令毁掉了衣服。
刘武周使者将他们锁拿,要押往刘武周处治罪,半路被文水李仲文手下轻骑发现救出,知晓身份便送到浩州。
一行五十五人,全跟野人似的,这一路过来,比唐僧取经还难。李逸听完,大为敬佩。
“外甥李逸拜见舅父!”
张道源拉着李逸的手,“先前你表兄从长安写信于我,说起你的事,我都不敢相信,你母亲在天之灵,知晓你如今这模样,必能含笑九泉”
第331章 刘武周三战浩州
浩州城外,武周军扎下连营。
城中,
李逸招待河北来的三位客人,张道源、张志昂、陈君宾三人沐浴更衣,修理须发,虽然仍然消瘦,可披上紫袍后,精神了许多,气质大变。
说起当日窦建德引大军攻赵州,张道源和张志昂都唏嘘不已。跟浩州相比,赵州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精兵强将。二张皆文人,河北名门望族出身,前朝官员。
面对窦建德大军进攻,二张虽然也登城拒守,甚至在城破后还继续巷战,但终究不支被擒。
“窦建德人还不错,不滥杀,麾下也禁掳掠,对前朝官员都很礼遇,就算拒战被俘他也很少深究。
比刘武周强多了,刘武周下诏授我们官职,我们不肯,就把我们抓起来锁去问罪,刘武周肯定长远不了。”
陈君宾是南陈皇族之后,其祖父就是陈文帝,陈君宾隋朝官至襄国太守,后上表归附长安李渊,授为邢州刺史,结果也是成了窦建德俘虏。
“我观浩州城防御森严,将士士气高昂,城中军民百姓皆无饥色,你们竟然能够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已经打退了武周贼两次围城,
如今刘武周亲至,你有几分把握?”张河问。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如今并州总管府数万将士,斗志昂扬,丝毫不惧武周,且兵精粮足,可以长期战斗。”
李逸也没瞒着这位舅父,
说出坚壁拒守打持久战的计划,敌主力来,就凭城拒守,看谁耗的过谁。
主力不来,那李逸就要派轻骑四出抄掠,袭击他们粮道,找准机会就干他们一下子,要让刘武周后方不宁,无法全力南下,更没法给前线宋金刚全力供应粮草。
他们的任务就是个搅屎棍。
“你们连战皆捷,还能有这样好的心态,不骄不躁,确实难得。”张河赞叹不已,“我虽然没守住赵州,但安抚百姓管理民政这块也算有些能力,有什么是我能帮忙的?”
“舅父不回长安吗,现在浩州城外虽有武周军,但经隰州南下的路线还是安全的,我可派轻骑护舅父回京。”
张河摇头。
“大敌当前,我怎么还能让你分出宝贵的兵力来送我去长安,我们三个刚才沐浴的时候聊过了,就留在这里一起协助守浩州,战刘武周。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等击退刘武周,将来反攻河北燕赵,我还要再回去!”
李逸佩服他这份坚持,便让他帮忙观军容监军纪,相当于是领了录事参军这活。
录事参军别看品级不高,但在唐朝各级官府衙门里,却是个相对独立的职事,既总录诸曹文簿,审验官府公文、掌控官府印信,还负责监察官员。
这是级别较低但权力很大还很独立的官。
陈君宾和张志昂也都愿留下协助,两人原本一个是总管一个是刺史,现在也只能暂时委屈他们做李逸的助手。
十一月初七日,
一大早,城外就响起了战鼓声。
刘武周终于要对浩州城发起进攻了。
几天前行军时被李道玄突袭,虽说他觉得损失不算大,但着实颜面无光。
实际损失并不算小,他就两万披甲,其中还三千突厥轻骑,结果路过孝义,被李道玄雪中裸衣来袭,硬是干掉上千战兵,还跑了几千壮丁,又损失了一批攻城器械。
不说伤筋动骨,也能算是被斩断一指。
听到战鼓声,
李逸也是手握着铜暖手炉来到了城门楼上观战,
城外还是白茫茫未化的积雪,
武周军如蚂蚁一般出营,围向浩州。
李逸很是淡定,连浩州刺史刘瞻,经历了这么多,如今也不慌不忙了。
刘武周想要擒贼擒王,不想一座座城堡的攻打,直奔浩州而来,
只要拿下浩州,这晋州以北的唐军自然也就再不成气候,但谁都知道,浩州不好打。
可刘武周又不得不打浩州,
浩州一日不破,他刘武周也就没法主力南下,也没法给宋金刚提供充足粮草,甚至都没法分兵去打隰慈和泽潞两面。
河东都扫不清,又谈什么入关。
这是个解不开的死结。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回到攻打浩州这里来。
雪地里,
刘武周在大纛下打量着浩州城,相比起周长二十余里的太原连环城,浩州算不得什么,甚至都不如马邑城高大,更不如雁门坚险。
但这里曾击败他汉军两次围城了。
守城主将是个十七岁的娃娃,他在那个年纪在干什么呢?好像那时他在马邑家乡整日跟一帮朋友骑马射猎到处呼朋唤友,惹的兄长嫌弃,还一事无成呢。
后来他一气之下离乡游历,最后游历到洛阳,参加征兵,被太仆杨义臣选中。
转眼很多年过去了,
他这百战沙场的老将,居然要跟一个娃娃死磕。
刘武周作战经验丰富,其实他不是没攻城经验,当年跟着杨义臣也三征辽东,
不论是平原上的辽东城,还是那些险要山城堡垒,他都没少攻过。
说到底,攻城既拼的是双方的兵力,也是比的意志,更打的是后勤供给。
“陛下,浩州城壕外又添了冰墙和几排鹿角拒马,还有不少陷马坑,”
刘武周摆手,“见招拆招,先填平那些坑,然后砍掉那些斜尖桩和拒马,再推倒那壕外女墙,
最后在壕沟上填几条通道,多架些壕桥,
一路推到城下,不必着急,慢慢来,盾车、大盾掩护着过去弄,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三天,
让弓箭手在后面掩护,骑兵随时警戒,唐军要是出城,就干他们。”
这位天子很淡定,虽然他口中的这些攻城计划,每一步可能都得无数人命去填,可他却好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慈不掌兵。
一将功成万骨枯,沙场老将刘武周当年在辽东战场上,就是从攻城的小卒过来的,虽然他是杨义臣亲兵,比好多小卒强多了。
攻城的法子刘武周有很多,如果不是现在寒冬地冻硬了,还可以挖地道,既可以直接挖到城里去,也可以挖到城墙下时,先用木头支撑着,然后再准备燃料放火烧,
烧断支撑木撑后,城墙底下空了,就会坍塌,就能从缺口冲进去了。
或者,
冲车、云梯还不能登城,
那就堆土为山,在城外修起高高的土山,让弓箭手可以居高临下的射击城上守军,甚至在上面安投石车、拍杆等攻城器械打击。
又或者直接修一条土坡,直登城头。
如果排除各种计谋,最后攻城就是比拼土木工程作业,看谁的工匠更厉害,谁的人手更多。
那些法子虽笨,但面对高大坚固的城池,有时很好用。
刘武周计划先用简单的法子,
清理外围工事,然后云梯攻城。
实在攻不下,到时再考虑土山、土坡这些。
现在这季节,挖土堆山也很不易。
寒风中战鼓发出沉闷的响声,刘武周亲自指挥,一支支人马开始上前。
他们有的直接推着冲车,那种如同移动的房车,上面有人字顶也有斜顶,木头顶外面还蒙着一层湿的生牛皮,既能防箭还能防火。
有四到六个轮子,但没有底板,士兵躲藏在里面推着车前进,好像背着壳行走的蜗牛,比乌龟还要坚固安全。
当然也有只是举着巨大的木排挡在前面,后面跟着许多举小盾的士兵前进。
或是那种简单的推车,前面有盾,可挡正面,但顶、侧无防护。
大量的各式盾车、冲车、大盾顶在前面,后面跟着一队又一队的兵,他们背着土,先把浩州城防最外面的陷马坑给填平。
因为距离较远,
城头也只是弩车偶尔射一射,弓弩手们根本就没浪费力气和箭矢。
李逸也没有派兵出击。
就好像事不关己一样看着他们在风雪里填坑。
光是填这外围的坑,
就费了一天时间。
李逸在城门楼子里,围炉煮茶,边烤火边喝茶,淡定自若。
夜幕降临,
武周军缓缓退回数里外的大营。